跨過這座山,打通玉雕的任督二脈

我與玉雕,一見如故。

沒真正接觸玉雕之前,我心中的玉雕是什麼樣的?

應該是「君子無故,玉不離身」的高潔,也是敬天禮地、祭祀四方的廟堂之高。

她們應該是高冷高貴的,離凡人很遠,離我很遠。

但是,直到真正與她相遇,除了一如既往被她的美麗折服,也發現,我與她們,一步一步靠近。

玉書房南紅作品 《如魚得水》

玉書房南紅作品 《如魚得水》

技藝是基石,唯磨礪乃成

熱愛著玉石天成的美,我最初的玉雕生涯就這樣開始了:

我以大型人物件入門,研習圓雕等多種技法,如海綿一樣如饑似渴地吸收著雕刻的技法與訣竅。

但要讓立體的玉石人物活靈活現,還需自身的「永不滿足」

玉書房南紅作品 《福在眼前》

粗胚以成大形,細雕見神韻精神。雕刻之初,先出大形;大形既出,粗胚既成,但要將人物形象立體地展現出來,細節與線條是關鍵

Advertisements

玉書房作品 《福在眼前》

這是需自身勤奮和悟性才能完成的升華。每一條線條的走向、深淺,點、線、面的有機相連,都需仔細琢磨。且永遠抱著對自己不滿足的態度,執拗地找出自己的不足,對比他人的長處,讓自己對這條線的處理更精細,更傳神。

玉書房作品 《福在眼前》

這更需要手與心的高度契合。心所至,刀所向,刀是手的延伸,手的觸感準確地傳達到刀上,讓我對人物的形,神,一點一點琢磨、參透,技藝也在這過程中慢慢升華,浸潤我心。

但是,玉雕之中,「形」易捕捉,「神」難再現,人物雕刻的難中之難,便是神情的刻畫。

人們常言,世間萬象,人各不同,各具形態。人的性情、思想、心理、修養,都歸於無形。無形之物,唯有細節才能描摹一二。

Advertisements

玉書房南紅作品《祥龍》

我渴望能將人物靈巧地再現於石上。但剛開始時,人物形象雖已在我心中,待要細節刻畫其表情、手將要落下的那一刻,卻總是覺得缺了那麼一環。

彷彿我想要表現的近在眼前,卻被一道透明的屏障相隔,看得見,夠不著,讓我的心撓心撓肺地癢,甚至達到茶飯不思的地步——全身心投入到這份對人物神態的捕捉中,錯過了飯點,睡夢中也是凝眉思索……

這個時候,我又犯「軸」了,對著玉石冥思苦想,查閱繪畫、雕塑方面的資料,甚至去看相關的視頻。將變化萬千的人物動態,慢慢滲透在玉石的肌理之中,一點點悟,一點點磨……

玉書房南紅作品《祥龍》

後來,我逐漸領悟到人之神情重在五官,五官之上眉眼、口鼻的間距表現,肌肉走向、明暗面的處理,線條長度、深淺的些微變化,人之神情氣質大為不同。將這些細節轉化為手的觸覺,描摹在玉石之上,一個個豐滿、立體的人物形象便在我的手中再生。

當然,手藝人對技藝是永不滿足的,已入玉雕之門,不斷精進才是我的目標。

技藝是外在,唯有表達永恆

跨過雕刻技藝這座高山,彷彿打通任督二脈,雕刻上的一大問題便迎刃而解,從這時候起,我才覺得,自己真正踏入了玉雕的大門。

感謝自己的「貪心」和「不滿足」,促進我的技藝不斷進步,給自己打下堅實的技藝基礎,更留下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我的玉器大件,尤其是人物雕刻技藝日漸成熟,坦率講,作為一個手藝人,我是遠遠不滿足的。

此後,花草、山水、瑞獸,乃至大型山子,各種題材我都能靈活表現,去儘力追求……

玉書房南紅作品《觀音》

進入到這個階段,我深刻體會到,玉雕的技藝是外在的,作者的思想內在,他對玉的解讀,與玉的對話,則是玉雕手藝人孜孜以求的主題。

慶幸自己當年的執著與「擰巴」磨練出嫻熟的技藝,讓我在將所思所想表達在玉石之上時,能不受技法所限,遊刃有餘。

對美好的事物,總是甘為誠服

我由大型人物件入玉雕,大件的雕刻,磨練了我的技藝,加深我對材質的領悟,更塑造了我的造型能力與布局法則。

雖說大中有細,大中有乾坤,包羅天地,但在我內心深處,對小而愈精、色澤花紋瑰麗的玉石更加喜愛,而這類玉石,往往也更能激發我的創作熱情。

玉書房南紅作品《觀音》

也正是這樣的內心訴求,讓我在徐州與玉結緣十年之後,來到了蘇州,開啟了另一段旅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