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郫縣豆瓣」前世今生知多少?

今天小編要幫大家漲知識啦!

前陣子,我大郫縣更名為郫都區,小夥伴為「郫縣豆瓣」的名字操碎了心。

人家肯定不會改名字啦。8過,每天都會吃到的郫縣豆瓣,

四川主婦們最愛的郫縣豆瓣,

被譽為川菜之魂的郫縣豆瓣,

除了這些,你真的了解它嗎?它好吃的秘訣是什麼?

它是怎麼得來的?又有什麼獨特製作工藝呢?

接下來就讓熱心小編給大家科普下吧。

ps:小編前兩天正好去逛了安德鎮的川菜體驗園,

了解到不少郫縣豆瓣和川菜知識,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前往一探究竟喲!

起源:辣椒、蠶豆、鹽巴如何結緣?

郫縣豆瓣的原材料其實很簡單,就是辣椒、蠶豆、鹽巴,那麼是誰想出來讓它們產生奇妙反應呢。

這就要從一堆發霉的蠶豆說起啦!明末清初,福建汀州永定縣姓陳的一家人喬遷入川,但帶來的蠶豆因四川潮濕的天氣而發霉了。他們覺得丟了怪可惜的,於是就把蠶豆拌入鹽和辣椒中,沒想到竟出奇得好吃!

Advertisements

陳氏祖輩陳逸仙將這個偶然發現的拌制方法保留了下來。就這樣,經過不斷探索、改良,色澤鮮美、口感醇香的郫縣豆瓣誕生了。

郫縣豆瓣創始人

陳竹安苦研郫縣豆瓣

這是陳氏家族陳竹安在研製豆瓣的情景。

陳竹安將自己畢生的精力都投入於此,並找到了製作豆瓣最優質的原材料——成都雙流牧馬山的二荊條辣椒,本地的二流板青皮白乾胡豆,自貢井鹽。後來在郫縣開設了第一家名叫「順天號」郫縣豆瓣醬園。隨後,陳氏家族以「益豐和」醬園、「紹豐和」醬園壯大了郫縣豆瓣的規模。

辣椒

郫縣豆瓣所選辣椒為郫縣本地及周邊各縣培育的二荊條紅辣椒,此辣椒香辣回甜,椒紅素豐富。

胡豆

青皮胡豆瓣干,要求品相完整,這也是優質郫縣豆瓣成品的標準。

Advertisements

自貢井鹽

選擇優質自貢井鹽,由於井鹽成分更複雜,更利於發酵。

這是郫縣豆瓣送到西藏犒軍的畫面,當時品嘗過郫縣豆瓣的將士們都對它大加讚賞。從此,郫縣豆瓣名聲遠揚,銷往四川省內外。

匠心釀造

從制曲到拌椒,再到晴天曬,雨天蓋,白天翻,夜晚露。繁複的工藝也是郫縣豆瓣味型的保證。

傳統的郫縣豆瓣要求蠶豆瓣具備醬脂香濃的特點,首先,在溫度在30~35度的制曲房中,用郫縣優質水源浸泡蠶豆,併產生一種微生物:米麴黴;米麴黴將蠶豆瓣中的蛋白質轉化成氨基酸,將蠶豆瓣中澱粉轉化成糖,這樣便生成我們蠶豆瓣的脂香和醬香。

米麴黴在蠶豆瓣懷抱中經過兩晝夜瘋狂生長,這時的蠶豆變綠、長毛,制曲工序也隨之結束。

接著便是將蠶豆瓣窖藏密封發酵,等待蠶豆瓣變成甜,其耗時短則四五個月,長則八九個月。

辨別制曲是否成功沒有科學方式檢測,全憑技師經驗判斷:優質的蠶豆瓣要求遠聞脂香四溢,近聞醬香濃郁。

拌椒

將二荊條紅辣椒清水洗凈、切段,進行按照一定比例鹽漬,拌入發酵好的蠶豆瓣中混勻,乘入陶缸中。

翻曬露

當發酵后蠶豆瓣和辣椒親密接觸的時候,它們物料性質發生的變化。加之郫縣獨特的自然氣候,環境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它們開始呈現出香更加圓潤、豐厚的姿態。日晒夜露除了和時間較量,也是與體力抗衡。制醬人要氣候爽朗的白天翻動陶缸中豆瓣醬,讓其溫度上下均勻;

使得微生物能夠有效的生長繁殖和起作用,發酵更充分。夜間,將醬缸蓋上棕編的蓋,保證空氣的流通,讓微生物群持續活力。

在翻曬露的過程中經歷時間變化,醬缸中的豆瓣醬開始出現霉褐變反應,呈現出色澤紅褐、油潤透亮狀態,郫縣豆瓣初現端倪。

翻曬露是郫縣豆瓣釀造的最後一道工序,此道工序時間長短不一,根據調味上不同的需求,翻曬露的時間短則一年、長則五、六年。

郫縣豆瓣經制曲、窖藏發酵、拌椒、曬露、翻露最後製成,三百年來郫縣人恪守古法,保存延續著郫縣豆瓣獨有的風味,為富於變化創新的川菜守候著基本味型。

得天獨厚——絕佳寶地造就川菜之魂

不過,你要是認為選擇好材料,掌握了製作技藝,就能夠做出郫縣豆瓣地道的風味,那你就錯啦。郫縣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環境、水質,使它成為了製作豆瓣獨一無二的絕佳寶地。

曾經郫縣的豆瓣製作人也曾想著到別處製作豆瓣,儘管他們深諳古法製作要領、同樣選用優質材料,卻無法釀造出和郫縣當地一樣味型的豆瓣,無法成就川菜的基本味型。

後來才逐漸知曉,正是因為郫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才成就了郫縣豆瓣。郫縣地處成都平原,西面海拔3000多米的趙公山氣流溫度低、濕度大流入郫縣地域,與平原溫度高、濕度低的氣流截然相反,溫濕度的差異在郫縣地域形成流動循環,為豆瓣微生物菌群的生存提供了最佳環境。

劉黎明 攝

而郫縣地域的水質是岷山雪水,來自都江堰水系透過成都平原沙石地層,形成自然沉降過濾,富含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這也是別處無法比擬的重要因素。

時至今日,郫縣豆瓣歷經滄桑變幻,已有數百年悠久的歷史,其傳統製作技藝被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川菜之魂實至名歸。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