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主骨,腎有疾則骨必桶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主骨生髓,骨的生長、發育、強勁、衰弱都與腎精的盛衰有著密切的關係。腎精充足則「齒更髮長」,骨髓生化源於骨骼生化源於骨骼得以滋養而強健有力,反之腎精虧損,則骨髓生長乏源,骨骼失養,骨礦含量下降,骨密度下降,則會產生「骨枯」「骨極」「骨痿」。

液對骨髓、骨骼的生養,需要通過腎的作用。腎主水液的調節,人體吸收的水液,經腎的氣化作用后,才能采精微部分為津液以滋養骨髓及布輸全身。如果腎失去對水液的調節功能,津液不化,則骨髓失去液的滋養生長,骨骼就發生病變。

腎對礦物質具有調節作用,其調節機制是通過腎小管加強對鈣的重吸收,並從尿內排出大量的磷,以維持血漿內鈣、磷的動態平衡。這種排磷保鈣的生理調節功能,可適應骨骼的生長發育和骨損傷修復的需要。當這種調節功能發生障礙時,可因體內鈣的大量丟失、骨骼鈣的不斷減少導致骨質疏鬆。故腎對鈣、磷代謝的調節功能直接影響著骨代謝。

Advertisements

人一過了50歲,往往會出現關節疼痛、骨質退化,臨床上常能見到自覺頸項疼痛連及肩臂,或者伴有一側手指發麻;還有的突出表現為腰痛,酸重,雙下肢無力;也有一大部分見於一側或雙側膝關節吃勁兒時疼痛,不能屈曲,甚至膝關節局部腫起,紅腫發熱。臨床上醫生會根據X光的客觀檢查,發現在勁椎、腰椎、膝關節處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變形、關節面狹窄、骨質疏鬆等退行性變化,診斷為退行性骨關節病。

綜上所述,我們就能看得出腎對骨的重要作用,其充實於骨,對骨的生長發育和維持骨的成分及結構正常發揮著重要作用,想要避開骨質疏鬆、骨痛症、身材矮小、牙齒鬆動等癥狀,就要從補養腎臟上下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