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十大旅遊景點,敦煌旅遊景點推薦!

前言:敦煌古稱沙州,位於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 敦煌目之所及都是沙漠和戈壁灘零星的駱駝草。這裡有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內有大量精美的壁畫與雕塑,以及聞名於世的飛天。小編為你盤點敦煌十大旅遊景點。

1、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后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號為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中國石窟藝術源於印度,印度傳統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質不適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畫為主。整個洞窟一般前為圓塑,而後逐漸淡化為高塑、影塑、壁塑,最後則以壁畫為背景,把塑、畫兩種藝術融為一體。莫高窟唐時有窟千餘洞,現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北朝時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釋迦牟尼或彌勒,主像兩側多為二脅侍菩薩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塑像背部多與壁畫相連。窟內頂部和四壁滿繪壁畫。

Advertisements

2、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

鳴沙山,古稱神沙山、沙角山。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20公里,高數十米,東起莫高窟崖頂,西接黨河水庫,山峰陡峭,勢如刀刃,整個山體由油潤細米粒狀黃沙積聚而成。我攀山而上,只覺腳下的沙子會鳴鳴作響,雖深一腳淺一腳,前進一步後退半步,爬山異常艱難,但仍感樂趣無窮。我一鼓足作氣爬上頂峰。此時,頓覺勁風夾著細沙,朝身襲來,鳴聲不絕於耳,身後留下的腳印很快便消失了。據說,狂風起時,從山頂下滑沙礫隨人體下墜,沙山會發出巨大的響聲,平日輕風吹拂時,又似管弦絲竹,因而得名為鳴沙山。鳴沙山的日落景觀更令人陶醉,不可不看,嘆為觀止。月牙泉長約300餘米,寬約50米,被鳴沙山四周環抱,泉邊白楊亭亭玉立,泉內游魚悠閑戲水,泉水呈淺蘭色,清澈柔美,味美甘甜,因水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月牙泉,夢一般的迷。千百年來不為四周流沙而淹沒,不因乾旱而枯竭,堪稱天下沙漠第一泉,令人稱奇叫絕。

Advertisements

3、敦煌

敦煌是世界藝術寶庫里的一顆明珠,它位於中國西北河西走廊的西端,北緯40度10分,東徑92度48分。東與安西縣相鄰,西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接壤,南隔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與青海相連,是一高山和沙漠、戈壁環繞的小綠洲。全境面積3.12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年均氣溫9.3度。 敦煌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歷史上有著光輝的篇章,自漢唐以來,一直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大咽喉和中西交通要塞,為華戎所交一大都會。敦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境內名勝古迹星羅棋布,自然風光奇特迷人。現存有石窟寺廟遺址、古墓葬群、漢長城、關隘、古城、烽遂、古驛站等文物景點241處。舉世聞名的世界人類文化遺產莫高窟,千古絕唱的陽關、玉門關、非凡神奇的鳴沙山、月牙泉,具有傳奇色彩的渥窪池、三危山、雅丹魔鬼城,尤其是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的文化藝術和漢長城、懸泉置的歷史遺迹,無不令人心馳神往,留連往返。

4、月牙泉

牙泉,古稱沙井,俗名葯泉,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澈」。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月牙泉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敦煌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名城重鎮。在漫長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長河中,這裡曾經是中西文化名流薈萃之地。由於彼此之間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創造了世界矚目的「敦煌文化」,為人類留下了眾多的文化瑰寶。月牙泉,古稱沙井,俗名葯泉,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澈」。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一彎清泉,漣漪縈迴,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乾旱不枯竭,風吹沙不落,蔚為奇觀。歷代文人學士對這一獨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觀稱讚不已。

5、鳴沙山

在中國,被稱為「鳴沙山」的旅遊景點有多處,敦煌鳴沙山因為其歷史文化的久遠和景區特色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也最為人所熟知,因此單列介紹。  「傳道神沙異,暄寒也自嗚,勢疑天鼓動,殷似地雷驚,風削棱還峻,人臍刃不平」。這首生動的詠景詩,是唐代詩人對敦煌鳴沙山奇觀的描述。鳴沙山自古就以璀璨、傳神的自然奇觀吸引著人們。西漢時就有鳴沙山好似演奏鐘鼓管弦音樂的記載,《後漢書·郡國志》引南朝《耆舊記》云:敦煌「山有鳴沙之異,水有懸泉之神」。《舊唐書·地理志》載鳴沙山「天氣晴朗時,沙鳴聞干城內」。敦煌遺書載鳴沙山「盛夏自鳴,人馬踐之,聲振數十里,風俗端午,城中子女皆躋高峰,一齊蹙下,其沙吼聲如雷」。清代《敦煌縣誌》將「沙嶺晴鳴」列為敦煌八景之一。鳴沙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6、陽關遺址

陽關,位於敦煌城西南70公里的「古董灘」上,因在玉門關之南而得名。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漢王朝為抵抗匈奴對邊疆的騷擾,經營西域,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時建立了陽關和玉門關。從此,陽關作為通往西域的門戶,又是「絲綢之路」南路的必經關隘,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自西漢以來,許多王朝都把這裡作為軍事重地派兵把守。高僧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就是走絲路南道,東入陽關返回長安的。邊塞詩人岑參曾寫下「二年領公事,兩度過陽關」的詩句。宋以後,來自白龍堆的流沙狼吞虎咽,逼著人們東撤,陽關被無情的沙漠掩埋了。而今,昔日的陽關城堞早已蕩然無存,僅有的耳目-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仍傲然屹立著。

7、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我國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敦煌市西北約180公里處,玉門關西北約100公里處。公園面積398平方公里。它主要由風蝕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景觀。地質公園內集中連片地分佈著各種各樣造型奇特的風蝕地貌,例如,「蒙古包」、「駱駝」、「石鳥」、「石人」、「石佛」、「石馬」等,千姿百態,惟妙惟肖。它宛如一座中世紀的古城,世界許多著名的建築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它的縮影,令世人瞠目。夜幕降臨之後,尖厲的勁風發出恐怖的嘯叫,猶如千萬隻野獸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也因此得名「魔鬼城」。敦煌魔鬼城屬於古羅布泊的一部分。為沙漠平原區,光照充足,降雨量少,蒸發量大,四季多風,最大風力可達12級以上。在地質上位於新生代(距今約6500萬年以來)敦煌——疏勒河斷陷盆地的中心部位。雅丹地貌的岩石形成於距今約70萬年的中更新世,為一套河湖相的砂泥質沉積物。顏色呈灰色、灰綠色和土黃色。

8、懸泉置遺址

懸泉置遺址是一座方形小城堡,門朝東,四周為高大的院牆,邊長50米,西南角設突出塢體的角樓。塢牆系用長、寬、厚約40、20、11厘米的土坯壘砌而成。塢內依西壁、北壁建有不同時期的土坯牆體平房3組12間(內含一個套間),為住宿區;東、北側為辦公區房舍;西南角、北部有馬廄3間;塢外西南部建有一組長約50米,呈南北向的馬廄3間。塢外西部為廢物堆積區。 懸泉置被稱為90年-古界的重大新發現。置,相當於後世的驛站。考古發掘證明,在李廣利伐大宛獲汗血馬的同年(公元前101年),西漢王朝在懸泉設立了專事傳遞公文、郵件並接待過往官差、使節、軍隊的重要機構-懸泉置。

9、仿宋古城

於敦煌市西10公里,東接戈壁綠洲,西望漢代烽燧,南傍鳴沙山麓,北連大漠曠野。該城是1987年7月,在合作拍攝電影《敦煌》時,由日方出資,中方負責設計建造的一座影視城。由於《敦煌》的故事發生在宋代,城市的所有布景均參照宋代風格建造,故稱仿宋敦煌古城或仿宋沙洲城,當地人簡稱其為敦煌電影城或敦煌古城。電影拍完后,這座古城便移交給當地保護使用,成為中國西部一個影視拍攝基地,敦煌也因此多了一處新的旅遊景點。古城規模宏大,佔地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1萬平方米。四周城牆用土坯壘砌而成,開東、西、南三個城門。東城門按原古敦煌東城門式樣仿建,古樸典雅;西城門門樓高聳,高達18米,曰:望京樓,樓上懸襟帶西域匾額。兩城樓飛閣凌空,四角高翹,遙遙相對。城內有五條街區,分別代表北宋時期的汴梁、高昌、甘州和興慶五個地方。

10、渥窪池

天鵝在這裡駐足,黃鴨在這裡棲息,魚翔淺底,鳥映湖中。站在湖堤上放眼望去,湛藍晶瑩的湖水,花紅草綠的草原,金碧輝煌的沙山,銀光閃爍的雪峰使你心曠神怡。 據史載,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河南南陽新野有一個小官名叫暴利長,因犯罪遭刑,被充軍發配到此地屯田、牧馬。在放馬時,他看到有群野馬每天傍晚來渥窪池邊飲水。一天,他在野馬群中發現了一匹與眾不同的駿馬。這匹馬體態高大,骨骼不凡,棗紅毛色,跑起來像一團烈火。 暴利長深知漢武帝酷愛寶馬,於是設計將其擒獲,獻給了漢武帝。為了把馬說得神秘奇異,謊稱這匹馬是從渥窪池水中飛出來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