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紀言:CTO-PCI:推動進步,造福患者

需要冠狀動脈血運重建的患者中,10%-20%可見慢性完全閉塞(CTO)病變。冠脈CTO是否應該經皮介入治療(PCI),一直存在不同的聲音。開通閉塞的冠狀動脈,可能改善缺血心肌的灌注,穩定心電,保護心功能,增加冠狀動脈供血能力的儲備,在其他血管發生閉塞時提供代償。因此,開通閉塞血管可能是有益的。但是CTO-PCI是一類複雜手術,併發症風險高於一般PCI。閉塞血管灌注區域已無存活心肌時,如部分心梗後患者,開通亦無好處。

目前CTO-PCI的臨床證據仍顯不足。2017年ACC會議公布的DICISION-CTO研究,作為第一個比較保守治療和PCI兩種策略的大規模隨機臨床研究,廣受關注。該研究顯示保守治療不劣於PCI。結論成為反對CTO-PCI者的證據,說冠脈CTO不需要PCI,藥物治療就夠了。然而,這項研究提供的「結論」並不可靠,深入分析發現,其結果指向甚至另一個方向:CTO-PCI潛在優於保守治療。

Advertisements

DICISION-CTO研究為非劣效性設計,旨在檢驗冠狀動脈CTO患者接受單純最佳藥物治療(OMT)是否不劣於OMT基礎上進行PCI。該研究原計劃在19個中心(16個在韓國)入選1 284例患者。但是進度緩慢,從2010年至2016年中僅入選843例,被數據和安全監控委員會建議中止。入選跨度6年,約一半患者是近3年內入選而無法完成隨訪,完成3年隨訪的患者僅409例,5年隨訪155例。

主要終點採用意向性分析,但兩研究組之間交叉治療嚴重,保守策略組398例患者中至少77例(19.3%)患者轉而接受PCI。PCI的優勢可能被稀釋。

研究終點的設定存在爭議。主要終點為3年死亡、心肌梗死、中風或再次血管重建,保守策略與PCI策略事件率相似。次要終點分析顯示,PCI組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事件較多,但死亡、中風均少於保守治療組,差異均未達統計學意義。心梗終點中,PCI組圍手術期心肌梗死較多,自發心肌梗死率則相同。這種結果毫無意外。不做手術自然不會有圍手術期心梗;CTO-PCI是複雜手術,操作中常見邊支閉塞、導引導絲內膜下走行、長支架置入、一過性側支循環閉塞、側支循環血流方向的反轉等,這些都可能導致心肌標誌物增高,這種情況對預后影響有多大尚需研究。根據研究方案,如首次CTO-PCI失敗,30天內可再次嘗試,這又增加PCI組再次血管重。相反,死亡終點則顯示PCI組較低(3年4.4%比3.0%,5年7.9%比4.5%)。按照本研究的比例計算,如果初級終點是5年全因死亡率,需要1 696例患者的樣本量,可使差異達到統計學意義。即本研究實際入選病例增加一倍,有可能證實PCI對死亡終點的改善。中風則隨隨訪時間延長顯示PCI的潛在獲益(3年1.3%比1.0%,5年5.0%比1.0%)。如果現有研究趨勢沒有變化,只需要670例患者即可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即如果所有患者都能完成隨訪,可能顯示PCI改善中風終點的優勢。總而言之,本研究如果考察的是死亡、中風等「硬」終點,結果會傾向有利於PCI策略,即使樣本量不足,差異已經接近統計學意義。

Advertisements

該研究OMT組和CTO-PCI組生活質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點與我們的經驗不一致。隨後不久在EURO-PCR會議發布的另一項研究EURO-CTO則顯示CTO-PCI顯著改善患者1年生活質量。該研究擬入選600例患者,2:1隨機接受CTO-PCI或保守的OMT,比較兩種策略對生活質量的影響,以標準化西雅圖心絞痛問卷評估。也是因為入選緩慢,只有396位患者完成研究,CTO-PCI組259名,保守治療137名。即使如此,結果已經顯示PCI組患者心絞痛較少,體力活動受限改善,優於保守治療組。而且保守組7.3%患者交叉接受PCI。該研究血管重建成功率只有86.3%,已顯示CTO-PCI作為一種策略的優勢。

事實上,既往證據已經顯示成功開通CTO對死亡等硬終點的潛在益處。不考慮臨床研究設計的合理性問題,目前可能制約CTO-PCI潛在獲益的是因素主要有:手術指征、成功率、併發症。

存在一定量存活但缺血的心肌的患者才從血管重建中獲益。癥狀和多種影像學檢查都是心肌缺血與否的證據,後者包括PET、CMR等。與所有其他治療手段一樣,指征是干預之前常規考慮的事情。隨著診斷技術的進步和普及,證據的採集會越來越便利。

成功開通閉塞血管,實現血運重建,是實現CTO-PCI潛在益處的另一前提。相反,併發症抵消潛在獲益,必須努力避免。經過多年發展,CTO-PCI在高水平術者的成功率已經超過90%,一套專門的手術器械、專門的操作技術、尤其重要的專門的技術流程(Algorithm)被發展起來,而且還在發展。CTO-PCI已經是一種可重複的,通過學習可以掌握的技術。提高每一位術者的能力,提升行業內CTO-PCI的水平,是發揮這項技術潛在益處的條件。目前網路、社交軟體、會議都可以見到同行對CTO-PCI的熱烈討論。很多人關注這一技術是好事。在此基礎上,還應該有正確的學習和訓練模式,跟隨正確的技術路徑。具體來講,理論學習之外,對這種複雜的手術技術,高水平的老師手把手地教學是高效率的方法。前輩探索積累的經驗,形成的技術流程代表的是效果最佳的路徑,如西方的「雜交」路徑、東方的亞太CTO路徑。後者更詳細一些,而且在不斷深入細化。學習CTO-PCI沒有捷徑,有的話,這就是。

總之,CTO-PCI作為一項複雜手術,過去十餘年來取得了長足進步,然而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做,包括科學的研究以驗證其價值,指征的把握以保證其價值,高水平的實施以實現其價值。全面推動CTO-PCI的進步,可能造福龐大人群。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