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觸不可及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不能說我愛你,而是想你痛徹心脾,卻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不能說我想你,而是彼此相愛,卻不能夠在一起。

——題記

前幾天觀看了趙寶剛導演的影片《觸不可及》,覺得不錯。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戰爭時期的簡單的愛情故事,沒有坎坷的愛情經歷,沒有俗套的多角戀情,也沒有所謂的變心不變心,就是兩個人的三次相遇和分開,如此而已。趙導的用心之處在於以極其細膩的手法再現了一個真實豐滿的愛情故事,而觀片名《觸不可及》,可知這是一個憂傷的故事。然而我覺得,不論愛情片還是什麼片,有時一個不完滿的結局反而比人所共盼的大團圓更加顯得韻味悠長。

初次觀看影片我就覺得男女主角的名字很有意思。一個叫傅經年,一個叫寧待,稍加聯想即可生髮出特別的意思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編劇的有意為之。傅經年,「傅」音同「負」,負心,辜負;「經年」可理解為「經過許多年」,也即經歷的時間長。再來看「寧待」,「寧」是「安寧、寧靜」抑或「寧願,寧肯」,「待」是「等待」。把這倆名字擱一塊兒,一個辜負(伊人)許多年,一個安靜的等待或者是寧願等待,這樣的愛情是不是一種觸不可及?這樣的愛情註定是有花無果的。如果按照這個路子引申下去,那麼徐靜蕾飾演的「影子」與傅經年的愛情更應該是曇花一現,一個人怎麼能和影子談戀愛,所以出場沒多久影子便死了,他們之間的愛情也成了昨日黃花。

Advertisements

影片表達了戰爭時期愛情的觸不可及,圍繞主人公傅經年主要有兩段愛情,一是他與寧待的,一是他與盧秋漪的。傅經年與寧待是真心相愛,可是他們最終沒能在一起;傅經年並不愛盧秋漪,可是他無奈的與她相伴一生。如果將圓滿的愛情定義為心靈契合與肉體之歡,傅經年的兩段愛情分別只佔其一,他距離圓滿的愛情一步之遙卻不可觸及,國難當頭,身負重責的情報人員不可能隨心所欲;反觀兩位女主角對愛情的追求也是如此。這樣,在愛情上,觸不可及這一主題已經被闡釋的相當有深度了。片中有不少跳探戈舞的情景,這對表現主人公的的情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傅經年與寧待一起跳了三次探戈,頭一次他們互生情愫,第二次是欲說還休,第三次發展為熾烈的愛戀了。與寧待跳舞的時候,傅經年嚴峻的臉色顯現出少有的溫柔;而他與盧秋漪跳的時候,剛毅的臉上分明流露出內心的糾結和痛苦。反而盧秋漪,因為深愛著傅經年,雖知佳人非己,雖知傅別有目的,但還是選擇了隱忍犧牲並秀出了自己的風華。這種先天失衡的愛情何嘗不是一種觸不可及。影片最後,費勁波折回到大陸的傅經年終於得到了寧待的消息,但等著他的只是一抔黃土,陰陽永隔,再無人攜手翩翩,能不喟嘆!

Advertisements

然而,愛情的觸不可及就是導演想表達的全部嗎?在我看來也許有更深的寓意。這段愛情發生在戰爭時期,八年抗戰三年內戰,生於這片處於水深火熱國土中的人們的個人命運很難不被裹挾於歷史的洪流之中。傅經年作為蟄伏於國民黨內部的中共地下工作者,他所擔當的職責很難說是完全自願的,雖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後來他還是感覺累了,提出退休,想過安靜平凡的生活。只是因為內戰爆發,才迫不得已重裝上路。負責與傅經年接頭的王婉萍曾許諾說再堅持一段時間就讓他退休,在當時波譎雲詭的政治環境下,這樣信誓旦旦的許諾只能是觸不可及,傅經年對自己命運的把握也只能是觸不可及。往大了說,在歷史的劇變中,無數英烈前仆後繼掃滌了黑暗,換來了光明,可最終大多數人卻沒有機會享受光明,歷史如果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類,我想他也會發出沉重的嘆息。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歷史的悲劇。從愛情的悲劇提升到歷史的悲劇,導演自然而然的加深了影片的內涵,這一過程不著痕迹,細膩入微,全看觀眾的理解了。在這部影片中愛情的觸不可及,個人理想與現實生活的觸不可及,國家承諾與實際兌現的觸不可及,諸多的觸不可及造就了該片的耐人尋味。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