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蛋白飼料桑:糖尿病人的福音

糖尿病中醫診療引關注,

老祖宗留下的中藥材竟成降糖新寵

3月11日,以「使命、融合、創新」為主題的「首屆國家戰略下的中醫藥發展和創新高峰論壇」在滬圓滿落幕。

前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副會長、原上海人民政府參事胡錦華,湖南希爾天然葯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衛群、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上海東方腦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桂松、上海中醫藥大學公共健康學院執行院長兼教授施榕等領導、專家和嘉賓共同出席了當天活動。

以「一帶一路」為契機,中醫藥迎來新發展

中醫是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它記錄著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與疾病鬥爭的豐富經驗和理論知識,是中華民族在長期醫療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具有獨特理論風格和診療特點的醫學體系,取得了成就令世人矚目。

Advertisements

不久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的《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要求:到2020年,中醫藥「一帶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與沿線國家合作建設30個中醫藥海外中心,頒布20項中醫藥國際標準,註冊100種中藥產品,建設50家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示範基地。

中醫藥醫療與養生保健的價值被沿線民眾廣泛認可,更多沿線國家承認中醫藥的法律地位,中醫藥與沿線合作實現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大開放、大交流、大融合。

一方面,中醫發展迎來良好契機,海外「中醫熱」方興未艾;另一方面,相對於西醫的精確與標準化,中醫藥常因其特有的傳承模式而受到專業質疑。

發展中醫,引領世界人民認可中醫、重視中醫、嚮往中醫,真正打造中醫藥的全球化,中醫藥的發展與創新,正處在一個需要引導與扶持的分界口。基於此,由上海喜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論壇乘勢而生,舉辦此次論壇,論壇旨在結合現實問題,探討國家戰略規劃下的中醫藥創新與產業化路徑,以及中醫藥空中品牌構建、社區健康教育體系建設及中醫藥如何走向海外等問題,為中醫藥發展提供新思路、奠定新基礎。

Advertisements

專家同台暢所欲言,糖尿病中醫診療引關注

圍繞著中西醫融合創新、中醫養生旅遊發展、老年認知功能障礙中醫證候學等話題,上海東方腦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桂松、中國中醫科學院臨床研究所研究員李建鵬、浦東新區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張明等專家分別進行了演講,探索中醫藥與各領域的深度融合,謀求共同發展。

糖尿病作為中國人常見慢性病之一,可以嘗試用中醫藥的循診治療模式,也是本次論壇的重點議題。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仝小林教授就中醫醫藥與精準醫學的話題進行了探討,以糖尿病為例,深入淺出地論述了如何綜合中醫辨證論治和精準醫學,打破傳統中醫意義上的個體化,尋找規律性,對疾病進行重新分類、分期、分症。

作為數十年專註於天然植物提取物研發和生產的企業家,湖南希爾天然葯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劉衛群以「桑葉地圖——天然植物提取物的世界通用語言」為題,分享了桑葉降糖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國是桑葉的故鄉,桑樹渾身是寶,桑樹枝可去風濕通經絡,桑木可以治腫痛,但桑樹最為人稱讚的是其葉子,桑葉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中醫認為,桑葉性寒,味甘苦,歸肺、肝經,由於形如扇子,故有「鐵扇子」之名。早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桑葉乃手、足陽明之葯,汁煎代茗,能止消渴。」

民國著名醫家張壽頤指出:「桑葉,以老而經霜者為佳,欲其氣之全,力之厚也」,故藥用桑葉多為經霜后採收,叫做「霜桑葉」或者「冬桑葉」。現代研究結果顯示,桑葉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的作用,可以改善肝功能、延緩衰老,力緩而效佳。

日常可以用開水沖泡代茶飲用或煲粥,或煎水洗膚,治療面部痤瘡、褐斑,並可緩解秋冬季或老年人皮膚乾燥枯澀之感。上世紀70年代中期,科學家們研究發現,桑葉中的DNJ元素具有降糖的作用,2007年,科學家們研究出了DNJ精準檢測及有效配比方法,並申請了專利。

桑葉、黃芪、苦瓜、麥門冬,細數中藥中的降糖高手

目前,慢性病已是造成人類死亡和殘疾的最主要問題,並帶來不堪重負的社會和經濟負擔。以糖尿病為例,其已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後的第三大殺手,被醫學界稱為「萬病之源」。

數據顯示,中國約有1億糖尿病人群,高危人群約達到5億,而糖尿病併發症約有100多種,一旦出現併發症會嚴重傷害人的生活和身體質量。因此,防控糖尿病,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科學有效控糖,提高生活質量,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情。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