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為眾生,茶蘊萬象

品茶,是為了修心,在無塵的凈水中徹悟禪意。讓我們不為表象迷惑,免去那些無謂的漂泊,及早抵達清靜的彼岸。

禪是梵文音譯,意譯作「靜慮」解。就禪而言,茶本身沒有貴賤之分,而需要茶客做的僅有兩點:一是心靜,二是體悟。在烹茶品茗過程中,領悟茶之靜,茶之逸,茶之真。

吳越茶客徜徉于山水田園,釋然於物我兩忘的情境,可以說進入了茶禪悟境;天府百姓認定富在今世,樂在眼前,其安逸恬然也算得禪;隴東老農坦然淡泊,得度人時且度人,有隱忍慈憫的寬厚胸懷,也算茶之得味者。只不過他們生存境況不同、體味厚薄有差異罷了。

茶道中,不可不說佛道,茶亦不離佛道。在茶文化的成形、推廣過程中,僧人這個群體功不可沒。年代久遠,大部分茶僧的生平已做傳奇說,但其中亦有彌足珍貴的歷史痕迹,讓我們一一結識它們。

Advertisements

禪茶一味,共參禪機、茶理。靜為佛之首,空為佛之本,苦為佛之身,隱為佛之理,佛是茶的升華,茶是佛的禪心。佛與茶的共同訴求是心,是感悟,是頓想,是自我修行,是生命協調。

佛要清除人類心靈的雜塵,茶則是洗凈上面的污垢,不留一絲細痕。茶是人、神、佛共同的飲品,是天堂、人間、地獄一致的靈魂凈化精、身體洗禮水。

一茶一禪,兩種文化,有同有別,非一非異。一物一心,兩種法數,有相無相,不即不離。

茶文化與禪文化同興於唐,其使茶由飲而藝而道,融茶禪一味者,則始自唐代禪僧撫養、禪寺成長之茶聖陸羽。

其所著《茶經》,開演一代茶藝新風。佛教禪寺多在高山叢林,得天獨厚,雲里霧裡,極宜茶樹生長。農禪並重為佛教傳統。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