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知識:艾灸的施灸順序,你知道嗎?

醫者在具體施灸時,要考慮患者的體質、病情、部位及臨時情況,選用合適的灸法。總的原則是適量施灸,提高灸法療效,避免產生不良後果。

1、注意體驗和病情

施灸時患者的體位要舒適,並便於施灸者操作。對於體弱患者,灸治時選用艾炷不可過大,刺激力量不可過大。若發生暈灸現象要及時處理對於昏迷、肢體麻木不仁及感覺遲鈍的患者,注意勿灸過量,並避免燙傷皮膚。對於懼灸者或者接受瘢痕灸療法者,一定要耐心解釋,取得病人的同意。特別是懼灸者,千萬不能強人所難,給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2、注意禁灸的穴位

《針灸甲乙經》記載24穴:有頭維、承光、風府、腦戶、啞門、下關、耳門、人迎、絲竹空、承泣、脊中、白環俞、乳中、石門、氣沖、淵腋、經渠、鳩尾、陰市、陽關、天府、伏兔、地五會、瘛脈等。

但是有些禁忌穴位經過後世臨床針灸醫師的實踐,卻獲得可靠的治療效果,如灸鳩尾克制癲癇等,另一方面,古代灸法多指艾柱灸法,故換用其他灸法,例如艾條灸,原來的一些禁灸穴位是可以施灸的。所以說在日常工作中,要根據特定情況靈活變通,不可拘泥。

3、注意禁灸部位

禁灸的穴位是因為其所在的位置特殊,而不以施灸。那麼,古人列舉的禁灸穴位又有多少?只有掌握了禁灸的部位,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凡顏面五官、大血管部和肌腱淺在部位不用直接灸法,以防形成瘢痕,妨礙美觀及運動。《肘後方》也主張面部勿燒傷等。

由此可見艾灸是一個非常有技術含量的事情,在做艾灸時應該注意的事情有很多,所以切勿盲目的隨便的在一個非專業的地方做艾灸。

4、注意施灸的先後

順序臨床上,醫者對治療方案通盤通盤考慮后,就開始著手治療。那麼,對已選定的穴位或者經絡是隨便的逐個施灸的嗎?還是有章可循呢?

《千金要方·針灸上》說:「凡灸當先陽后陰,言從頭向左而漸下,次后從頭向右,先上後下。」《千金翼方》說:「凡灸法先發於上,后發於下;先發於陽,后發於陰。」等。

這是傳統的施灸順序,按照此順序先陽后陰,從陽引陰,而無亢盛之弊。同時按順序灸,還能夠節約時間,避免病人因反覆改變姿勢而可能引起的不是感覺。

這些順序是純屬理論東西,在實際給病人施灸的情況下,要根據病人的病情、體質等各方面綜合考慮,不能夠照搬書本的教條,要學會靈活運用,不可拘泥於此。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上為病人解除病痛,還其健康。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