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選擇素食,素食會引起營養缺乏嗎?

1.人適合吃素還是吃肉?

人類自身的生理結構屬於偏食草動物的雜食動物,離食肉動物比較遠。人類牙齒的結構接近於牛、馬和羊,而與老虎、獅子和豹子的相差甚遠,同為雜食動物的熊的牙齒則比較接近於食肉動物;就腸子的長度和胃酸的濃度而言,人類也比較接近於食草動物,而非食肉動物。

人類牙齒接近於食草動物

中國進入穩定的農耕文明時代是從大禹治水開始的,距今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農耕文明之前的漫長歷史時期,人類處在採獵時代,維持生存的4種手段為採摘、撿拾、挖掘和捕撈。處在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還沒有學會用火,也沒有什麼有效的可以切割動物屍體的工具,人類自身的牙齒也不像是老虎那樣強壯,無法撕扯開動物堅固的皮革。因此,飲食是以野果為主,所吃的肉類食物是比較少的。

Advertisements

大禹治水雕塑

進入農耕文明時代之後,肉是極為稀缺之物。中國民間把能夠「吃香的,喝辣的」當成是人生最重要的奮鬥目標。所謂「」一般指的就是肉。肉可以滿足口腹之慾——讓人大快朵頤,享受美味;因為肉類食物的稀缺和難得,吃肉可以給人帶來精神的愉悅和滿足。除了貴族階層,一般人只能是偶然吃之。

想想40年前,人們一年吃不了幾回肉,可現在很多人一天就吃幾回肉。人的身體自然不是按照一天吃幾回肉設計的。肉類食物因為蛋白質和脂肪含量比較高,雖然可以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慾,但過度攝食卻會給健康帶來危害,這個問題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就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

《呂氏春秋》稱肉為爛腸之食

《呂氏春秋·本生》云:「肥肉厚酒,務以自強,命之曰爛腸之食。」肥肉厚酒被很多人當成是營養豐富的美食,很多人努力追求鼻想以此來強壯自己的身體,而實質上它們卻被命名為是爛腸之食。22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可沒有激素飼料,那個時候的肉可都是自然生長的,而我們今天放開肚子大口吃的肉,絕大部分是生長期極短、用激素吹肥、有很多人工合成化學殘留物的非自然生長的肉!

Advertisements

養雞場的雞40多天即可出欄

2.吃素會缺蛋白質嗎?

我們一直有一個認識的誤區,就是吃肉少,機體所需要的蛋白質會不足,我們有「肉=蛋白質」的觀念。事實上,這種觀念並不正確。人類的三大類食物植物、動物、菌物之中全部都含有蛋白質。水果的種類和品種眾多,蛋白質含量相差也不小,按照新鮮水果來測定,其蛋白質含量約為總重的0.5%~6%;堅果的蛋白質含量遠比水果為高,如核桃的蛋白質含量約為15%,比雞蛋高20%,花生的蛋白質含量約為25%;而肥豬肉的蛋白質含量僅為2%~3%,脂肪含量90%;瘦豬肉的蛋白質含量與核桃的差不多,約為15%;牛肉的蛋白質含量約為20%。

自然食物中均含有蛋白質

作為人類主食的天然稻穀和小麥的蛋白質含量並不低,與品種、產地和種植過程有關,一般稻穀的蛋白質含量約為7%~11%,而小麥的蛋白質含量約為10%~18%。但這個含量並非精米精面之中的蛋白質含量,稻穀和小麥精製加工的過程,既會損耗其元氣,也會破壞其蛋白質。

五穀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現代預防醫學》2010年第37卷第10期「6種食用菌蛋白質與氨基酸的含量分析及評價」,研究者共選擇了姬松茸、冬菇、干樅菌、雲耳、銀耳和岩耳6種食用菌,測定的結果6種食用菌蛋白質含量都很豐富,但相差懸殊。從高到低依次為:姬松茸56.4%,冬菇28.3%,干樅菌25.7%,雲耳10.3%,銀耳9.60%,岩耳9.00%。

白色農業——人工食用菌

20世紀80年代,美國著名的《經濟展望》雜誌竟然宣稱:「未來十年,最成功最有市場潛力的並非是汽車、電視機或電子產品,而是中國的豆腐。」黃豆的蛋白質含量為40%,是牛肉蛋白質含量的2倍,雞蛋蛋白質含量的2.3倍,瘦豬肉蛋白質含量的2.7倍。大豆蛋白的相對分子量範圍3000~160000道爾頓,中國民間所自然產生出來的吃黃豆的多種方法,如豆腐、豆芽、豆腐腦、豆漿、豆醬等等,通過高溫、發酵等方法,可能是將大豆蛋白分子量變小的一種途徑,這樣可以減少脾胃消化分解和運化吸收的負擔。

豆腐是未來最有市場潛力的產品嗎?

3.應該用什麼來評判食物營養?

美國人用電磨高溫加工把大米和小麥一遍一遍地精磨,磨得又精有細又白,目的是為了視覺和口感。營養學家知道儲存在大米米糠和小麥胚芽之中90%以上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被破壞,所以就把化學合成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添加進去,作為高營養強化大米和麵粉高價賣給消費者。問題就出在評判標準的問題。

素食者與肉食者、熟食者與生食者、饕餮者與辟穀者,以及其他各種有關「」方面的理論派別一直都在爭執不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贊成或反對某種特定學說的證據與爭論堆積如山。毫無疑問,如果我們依據這些所謂的結論進食,那麼我們可能永遠也不知道,到底應該把什麼作為飲食的評判標準?

喜歡吃饕餮大餐嗎?

現代營養學按照機械自然觀來解讀食物,把食物營養分為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和纖維7大類共40多種營養素。這種把食物營養當成是分子式的堆砌物的研究模式在根上就有問題。因為機械是人為力的產物,而食物體是自然力的產物。從什麼角度來評判食物營養才是終極真理呢?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說:「知識的合法性基礎存在於本原的奠基之中」。

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

只有回到生命原點,向食物體的生命本原元氣來尋求答案,我們才會找到真理。生命本原是什麼?《莊子-知北游》曰:「通天下一氣耳!」元氣是生命之本,元氣是生命之源。食物體生命和人類生命都統一於元氣。就食物體的營養問題而言,只有從元氣本原出發,用元氣滿溢程度來作為食物營養的評價標準,才是正確合理的方法!舍元氣其誰?

美國人給過度加工的大米和麵粉之中添加化學合成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不是無知者無畏呢?只有自然才可以孕育元氣,科技只能製造化學物。如果人類可以在稻穀和小麥前期加工的過程中,用元氣而非分子式作為評判標準,把電磨高溫加工變成石磨低溫加工,全人類的平均壽命最起碼可以延長10歲以上!

戰國時期道家大師莊子畫像

生命本原代表著生命的終極存在和終極依據。人類只有回到原點,才能夠弄清楚有關生命的真正意義,才能夠建立起正確的普世價值和評判標準。如果把生命本原元氣作為評判標準,動物體的氣場和氣機與人類最為接近,但人類無法像老虎那樣直接攝食活體動物,人類所吃的肉一般都是來自於動物屍體,而動物與人一樣活的是一口氣,屍體之中的元氣與活體是無法相比的。而相反,素食之中的水果、堅果和80%的蔬菜是可以直接攝食的。

應該吃什麼?

烹飪料理階段對食物體元氣的損傷也比較大。《莊子-達生》云:「形精不虧,是謂能移」。元氣不可能無中生有,也不會憑空消失。元氣補益遵循能量守恆定律,即只有能量才可以產生能量,只有元氣才可以補益元氣,只有生命才可以滋養生命。能生食的水果、堅果和蔬菜屬於「形精不虧」的食物,其元氣能夠移到人類體內。可以做種子的五穀和商業街屬於元氣滿溢的食物。肉類食物則是要經過高溫加工,元氣損傷比較大。

總結一下,人類在生理上屬於接近於食草動物的雜食動物,人類的飲食應該以素食為主,偶然吃肉;純素食者不會導致營養缺乏的問題,但動物的氣場和氣機與人類的親和度高於植物;從哲學高度來看,純素食屬於非黑即白的思路,從養生和口腹之慾的角度來看,少量適度攝食一些自然生長的動物性食物,是白中有黑的太極智慧;過度加工會損毀食物體元氣,烹飪料理應適度。

關鍵詞:素食 肉食 呂氏春秋 康德 養生 莊子 營養

大哉!元氣、陰陽、五行!

美哉!華夏族群原生文明!

深層挖掘,傳播正向能量;

以文明道,再生華夏人文!


版權聲明

本文為自由文化學者郭文喜的原創作品,版權歸郭文喜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部分內容和圖片取自於網路媒體,特此感謝!本文還有部分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本文主要內容來自作者專著《營養哲學:謀求生命養護真相》。

作者郵箱:

[email protected]

自由文化學者

郭文喜

2017年12月4日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