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附子湯的靈活應用「386期」

今日練習

徐某,女,23歲。

患者8天前受寒后出現發熱、惡寒等癥狀。經治療后,熱勢減退,呈低熱狀態。

刻下:低熱,體溫37.6℃,無惡寒,乏力,口苦,口乾渴欲飲水,咽痛,偶咳黃痰,晨起刷牙時乾嘔明顯,二便調,納差,眠可,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細。

處方:__湯。

患者服藥1劑后低熱消失,咽痛明顯減輕,繼服1劑而痊癒。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甘草附子湯加味

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一期:太陽、少陰同病臨床治療【385期】

上期原醫案

任某,女,33歲,1966年3月25日初診。八九年來腰背疼痛,經X線拍片確診為「脊椎骨質增生、椎間盤退行性改變」。

近症見:常有頭昏頭痛、目脹、下肢關節痛、手麻木、全身無力、四肢逆冷,舌苔白潤,脈沉細。

此屬少陰挾濕痹痛,治以溫化寒濕,與甘草附子湯加芍藥大棗。

處方:桂枝10g,白芍10g,生薑10g,大棗4枚,炙甘草6g,蒼朮10g,炮附子12g。

結果:上藥服6劑,腰痛稍減,他症無變化。上方加茯苓12g繼服。1周后痛麻皆減,繼服原方。

4月15日來診時,痛麻已不明顯,天氣變化時也不加重。(胡希恕醫案)

按語

頭痛,頭昏,目脹,邪在表氣上沖證。四肢逆冷,全身無力,陰虛寒證。脈沉細,下肢關節痛、手麻木,寒濕。

臨床痹症多長期不愈,往往有血虛血瘀,故加芍藥補血活血,以利於通痹活絡。臨床桂枝湯加茯苓白朮附子更為常用。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175條:風濕相搏,骨節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被,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各家論述

劉渡舟:甘草附子湯由附子,白朮,桂枝,炙甘草組成,具有溫經散寒,祛風除濕之功。其中附子,白朮溫腎健脾,行於皮內以逐寒濕邪氣;桂枝,甘草溫補心陽以扶虛。

所以特別適用於心,脾,腎陽氣內虛,而寒濕邪氣外痹關節;或卒然受寒濕邪氣,外傷筋骨,日久而致內虛者,多能取效。所以用治風濕性心臟病則更為理想。

《古方選注》:甘草附子湯,兩表兩里之偶方,風淫於表,濕流關節,陽衰陰盛,治宜兩顧。白朮、附子顧里勝濕,桂枝、甘草顧表化風,獨以甘草冠其名者,病深關節,義在緩而行之,徐徐解救也。

——END——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