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節——恭迎釋迦牟尼聖誕

浴佛節,又稱佛誕日、佛誕節等,為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2016年5月十四日),是佛祖釋迦牟尼誕辰。

史書記載釋迦牟尼佛生於周昭王二十四年(西元前1027年),是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傳說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現世界各國各民族的佛教徒常以浴佛等方式紀念佛祖誕辰。

簡介

佛又稱灌佛,在古印度佛教中即為一種重要儀式,其源則在釋迦降生的歷史記載之中。據《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所記載,摩耶夫人懷胎臨近產期之時,路經藍毗尼園,行至無憂樹下(亦稱婆羅樹或波羅叉樹),誕生了悉達多太子,此時,難陀和優波難陀龍王(另一說有九龍)吐清凈水,灌太子身。這一歷史傳說在古印度時即已流行,近代在印度鹿野苑和阿摩羅伐底出土的佛傳雕刻,都有反映這種情景的構圖。後世浴佛是在佛陀誕生之日舉行。

Advertisements

在3000多年前的古印度(現尼泊爾),有一個富庶的迦毗羅衛國,國王稱為凈飯王。凈飯王有兩位妻子,一曰摩耶夫人,次曰摩訶波波提。凈飯王仁慈和善,善理國政,只可惜多年沒有子嗣。有一天,摩耶夫人夢見有一匹六牙白象進入她的身體,隨後就有了身孕。當時的印度有一習俗,女子在生產之前要回到娘家去。摩耶夫人也在此時動身回家。當她走到藍毗尼園婆羅樹下時,心中異常歡快。這時,摩耶夫人突覺腹痛,隨後太子降生。小太子生下來就會走路,雙腳各踩一朵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惟我獨尊。」這一天適逢中國農曆四月初八,即為佛誕日。是日,各地佛教信徒均雲集廟內,參加浴佛。在佛殿上,供奉著太子佛像,四眾弟子順序用小銅勺盛滿香湯浴灌太子佛。在此前後還舉行相關的法會,稱為「浴佛節」。

Advertisements

南傳佛教也非常重視這一節日。傣族全民族信仰南傳佛教,過節時,他們無論男女老少,都在清晨到各個佛寺中敬佛、齋僧,舉行送舊迎新的儀式,行浴佛禮,給佛像灑清水「洗塵」。而後便開始互相潑水,嬉笑追逐,進行放高升、賽龍舟、趕擺、丟包等活動,這就是著名的傣族潑水節(另有7女除魔的神話闡述潑水節的另一來歷)。藏傳佛教同樣重視這一節日,

稱為「四月法會」,一般活動要延續好幾天,包括誦經、跳欠(也稱為跳布扎、跳法王舞、跳神等)、到各個佛殿拜佛等,而潑水的習俗,僅在年輕的小和尚之間進行。

歷史源起

顧名思義,佛誕即釋迦牟尼佛祖誕生之日。

如來生期,多有異說。雖則皆有理致,究不如周昭王二十四年者為恰當。即公元前1027年,農曆四月初八,佛祖誕生在北印度,有天上九龍吐出香水為太子洗浴。因此典故,便有了慶祝的重要內容之一:以香水沐浴佛身。所以,浴佛節又名佛誕節。

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佛教節日之一,是釋迦牟尼佛的誕辰日,又稱佛誕節,是從求福滅罪的一種宗教要求傳衍而來。中國東漢時僅限於寺院舉行,到魏晉南北朝時流傳至民間。浴佛時間在史籍中有不同記載。蒙古族、藏族地區以四月十五日為佛誕日,即佛成道日、佛涅盤日,故在這天舉行浴佛儀式。漢族地區佛教在北朝時多在農曆四月初八舉行,后不斷變更、發展,北方改在農曆十二月初八(臘八節)舉行 ,南方則仍為農曆四月初八舉行 ,相沿至今(俗稱「四月八」)。傣族的潑水節在傣歷六月(夏曆四月)舉行 ,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門寺院禮佛,就帶有浴佛的性質。

唐朝

佛光普照遍長安,吃齋誦經建寺庵。

居士男女多布施;為求來生結善緣。

相傳夏曆四月初八日為釋迦牟尼生日,佛寺常於此日誦經,以各香浸水灌洗釋迦之太子誕生像;紀念佛之誕生,稱為浴佛節。唐代佛教信仰極盛,長安善男信女多於此日施捨。此風迄宋明依然。《東京夢華錄》:『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禪院各有浴佛齋會,煎香藥糖水相遺,名曰浴佛水。』《日下舊聞考》:『京師僧人念佛號者,輒以豆記其數。至四月八日佛誕生之辰,煮豆微撒以鹽,邀人於路請食之,以為結緣。今尚沿其舊也。』

浴佛內容

有些寺院的浴佛方法還是與它的規定有所不同,大致說來這些寺院浴佛更側重於法會的儀規,具體分為四個步驟來進行。

第一,恭迎佛像。佛誕之日,僧眾搭衣持具上殿,按東西序位次分班而立。聞磬聲向上頂禮三拜后,六人出班恭迎佛像。二引禮執引磬,二執事托香盤,主法僧居后,侍者隨行,同聲唱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佛像從經樓上迎到大殿中,主法僧上香、展具、頂禮三拜,大眾一起唱贊:「稽首皈依大覺尊,無上能仁,觀見眾生受苦辛。下兜率天宮,皇宮降跡,雪嶺修因。鵲巢頂,三層壘,六年苦行。若人皈依大覺尊,不墮沉淪。」

第二,安座沐浴。大殿鐘鼓齊鳴,主法僧將佛像安座金盆中,然後上香、展具、向佛頂禮三拜或九拜。大眾同念《沐浴真言》,三稱「南無香雲蓋菩薩」,然後唱贊:「菩薩下雲中,降生凈飯王宮。摩耶右脅娩金童,天樂奏長空。目顧四方周七步,指天指地尊雄。九龍吐水沐慈容,萬法得正中。

第三,祝聖繞佛。主法僧聞磬聲頂禮三拜,恭說頌詞。大眾同唱《佛寶贊》,接唱《贊佛偈》:「佛寶贊無窮,功成無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覺道雪山峰。眉際玉毫光燦爛,照開六道昏蒙。龍華三會願相逢,演說法真宗。」再唱:「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唱畢開始繞佛,邊繞佛,邊稱念:「南無娑婆世界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類化身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第四,迴向皈依。繞佛后歸本位,先念《迴向文》:「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然後唱《三皈依》:「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浴佛法會功德圓滿,引磬聲起,大眾齊唱:「浴佛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值得一提的是,南傳佛教國家一般認為釋迦牟尼佛的誕辰、成道、涅盤都在5月的月圓日(十五)並於這一天舉行浴佛等盛大的紀念活動。

各地浴佛節

1、沙溪浴佛節

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就是浴佛節,過浴佛節當天,家家戶戶吃欒茜餅,然 後到街上觀看萬眾參與的大型遊街慶祝活動。

浴佛節巡遊日,象角、聖獅、龍聚環三個村出動10條大小金龍、銀龍和木龍,l只彩鳳,20頭醒獅、50個少女花籃擔。還有仙女散花、彩旗、八音氏樂、鑼鼓等隊伍,共2000多人。這些民間藝術團隊,分成兩支隊伍遊街,在周圍幾個村地域活動,當地人叫這種喜慶大遊行做「出高興」,歡迎來自遠近的客人欣賞和參與活動。

2、天水浴佛節

天水的佛事活動歷史悠久,尤以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的「浴佛 節」最為有名。

這一天,麥積山石窟、甘谷大像山石窟、華蓋寺石窟、武山水簾洞石窟、木梯寺石窟、秦城區的南郭寺、北道區的凈土寺迎來成千上萬的遊人。各石窟、寺院在舉辦佛事活動的同時,為了吸引更多的遊人,還開展各種文藝娛樂活動,舉辦旅遊商品和書畫展銷等活動,豐富了節日的內容,既滿足了群眾的信仰需求,又引導人們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積極健康的氣氛中進行遊樂活動。

3、老北京浴佛節

四月初八浴佛節這天,老北京的各個佛寺在這一天要進行對釋迦牟尼的紀念活動——功德法會。法會後的一項重要儀式就是用香水浴佛。《荊楚歲時記》雲:「四月初八,諸寺各設齋,以五香水浴佛,共作龍華會,以為彌勒下生之徵也」。這是我國佛教史上關於浴佛節的記載。

功德成就

浴佛可成就之十五種殊盛功德

一者、常有慚愧。

二者、發凈信心。

三者、其心質直。

四者、親近善友。

五者、入無漏慧。

六者、常見諸佛。

七者、恆持正法。

八者、能如說行。

九者、隨意當生凈佛國土。

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貴,人所敬奉,生歡喜心。

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

十二者、諸魔軍眾,不能損惱。

十三者、能於末世,護持正法。

十四者、十方諸佛之所加護。

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

佛經咒語

浴佛咒

唵 底沙底沙 僧伽娑訶

浴佛偈

我今灌沐諸如來,凈智莊嚴功德聚。

五濁眾生令離垢,同證如來凈法身。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

釋迦牟尼出生

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其父是國王凈飯王,其母摩耶夫人,摩耶夫人在嫁給凈飯王后,多年並未生育。有一天夜裡,她夢到有一頭六牙白象王飛入自己的體內,至此才有身孕。印度有女人回娘家生孩子的傳統,因此,快要到分娩時,摩耶夫人在宮人的陪伴下,啟程趕往天臂城。途徑藍毗尼園時,摩耶夫人下車休息,在她伸手去摘一支無憂樹枝時,從其右肋生下了悉達多太子。可是,在悉達多出生后七天,摩耶夫人就去世了,凈飯王又娶了摩耶夫人的妹妹波閣波提,是她把悉達多撫養成人。

釋迦牟尼成長

悉達多太子天資聰慧,長到12歲時,就已經掌握了當時印度最高的學問,16歲時,娶了表妹耶輸陀羅為妻。他的生活可謂幸福美滿,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他的一生,起因是他有一次駕車出城遊玩。他在駕車經過東、南、西三座城門時,分別見到了人類老、病、死的三種狀態,於是認識到所有人都有不可逃避的痛苦。後來當他在經過北門,看到一位遊行的苦行僧時,決定奉行這一古老的修行方法,以擺脫命運的枷鎖。就在他29歲那年的一天晚上,他丟下妻子和家庭,獨自出宮修苦行去了。

釋迦牟尼出家

悉達多出宮之後,先是過著挨家挨戶乞食的生活。然後他就去尋訪一位叫做卡拉瑪的聖者,這是一位住在拉加格里哈山的隱士。在悉達多找到聖者卡拉瑪后,跟隨其學習透過呼吸和瑜伽得到四禪八定的方法。他很快就學會了這些方法,但還是沒能從困惑中解脫出來,因為他沒能找到諸般痛苦產生的原因以及消滅痛苦的方法。於是,悉達多離開了卡拉瑪。後來,他又師從另一位隱者拉馬普特拉學習「非想非非想定」,可這也沒能解除他心中的疑團。這時,悉達多決定自己尋找答案。

釋迦牟尼成佛

一天,悉達多正在雪山打坐,有五位苦行者很尊敬他的成就而願意跟隨他。從此,他們一起流浪,住在森林裡靠乞食為生。經過六年這樣的苦修,悉達多的身體變得骨瘦如柴,可他還是沒有找到真正解脫的方法。這時悉達多悟到,自己的苦行是沒有意義的。於是,他到尼連禪河中洗去了身上沉積六年的塵垢,隨後接受了河邊牧羊女供養的糜乳,恢復了體力。跟隨他的五個人以為他放棄了,便都離他而去。無奈中的悉達多獨自一人來到菩提迦耶的一棵畢波羅樹下,盤腿而坐,總結過去的經驗,並重新調整思維方法。經過數天苦思,終於獲得了徹底的覺悟,立身成佛,號稱釋迦牟尼,那年他只有35歲。

釋迦牟尼建立佛教

釋迦牟尼成佛后,立刻找離他而去的那五個人。在波羅奈城的鹿野苑,釋迦牟尼找到了他們,並立刻向他們傳授自己悟到的佛法。這五人聽到教說后,心悅誠服,便都皈依了釋迦牟尼,成為佛陀最初的弟子,被稱為「五比丘」。這五人便是世間最早的比丘。從那時起,佛教已經具備了組成宗教團體的三個要素:領袖、理論、參加人員。佛教管這三個因素叫做「佛、法、僧」三寶。因此,釋迦牟尼鹿野苑初轉法輪(傳佛法)這件事就被定義為佛教成立的標誌。

釋迦牟尼涅槃

在度化了五比丘之後,釋迦牟尼便率領他們繼續到處講說佛法,增加比丘人數,擴大僧團規模。45年以後,釋迦牟尼率領徒眾前往拘屍那城游化時,入涅槃於拘屍那城帕瓦村旁的小樹林里,終年80歲。

釋迦牟尼進入般涅槃后,他的弟子們彙集整理佛陀一生的言傳身教,通過幾次結集,形成經、律、論「三藏」。

本期內容就到這裡了~歡迎大家關注再生網微信公眾號:rebirthweb,查看更多精彩內容,每日與您分享善知識。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