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這首明月詞,竟寫到月球繞地球旋轉,比李白蘇軾更有想象力

「明月」是古詩詞中最常描寫的對象,從古至今,有諸多描寫明月的經典詩詞。

如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蘇軾的「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等等。

這些詩詞中,當屬李白蘇軾的想象最雄奇瑰麗。

不過,辛棄疾卻有一首寫「明月」的詞《木蘭花慢》,發前人所未發,想象更加大膽,連李白蘇軾都有未到之處。王國維甚至說,辛棄疾這首詞通過想象,暗合了月亮繞地球旋轉的科學道理。

木蘭花慢

辛棄疾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Advertisements

詞的序言中寫道,辛棄疾在中秋與人喝酒到天亮,客人說,前人詩詞,有寫待月的,卻沒有寫送月的,於是辛棄疾仿照屈原的《天問》,寫了這首「送月詞」。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詞的開篇,就與前人不同,今夜可愛的月亮,你向什麼地方走去,悠悠慢慢?

問月的詩,前人多月,如李白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是,他們都是問月「何時有」,而辛棄疾卻是問月「何處去」。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是不是去了天外,那裡還有一個人間,而那裡的人,此時剛剛看見月亮從東邊升起?

詞人是喝到天亮才寫的這首詞,此時月已西沉,所以詞人想象,在一個別的地方,此時明月是不是才剛剛升起呢?

Advertisements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稼軒中秋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日:「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

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這宇宙空闊無沿,是不是浩浩長風將那中秋的明月吹著走遠了呢?明月本來就沒有根,那為什麼能掛在天上呢?是不是有人把他系在天上呢?月宮裡的嫦娥一直不出嫁,又是誰一直把她留在明月里?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有人說,明月會從海底經過,但這種說法卻找不到根由,真讓人不可捉摸而發愁。如果明月要從海底經過,難道就不怕被海中橫衝直撞的長鯨,撞壞了華美的月中宮殿。

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明月中的蝦蟆固然會游泳,但為什麼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潛?如果說明月從海中經過而安然無恙,那為什麼過了中秋,月亮就變得像鉤一樣缺了呢?

辛棄疾這首詞,不再像以往寫明月的詞那樣,借寫明月來寫思鄉,寫懷古,而是直接以明月為主題,通過瑰麗奇特的想象,對明月進行富有哲理性的思考,雖然王國維所說的這首詞悟到了明月繞一球旋轉,只是一個巧合,但辛棄疾這種豐富大膽的想象,給我們以極大的藝術享受。

文 | 謝小樓

每天一首古詩詞:辛棄疾《木蘭花慢》


現在流行飛花令,我們也來玩一玩,今天就以「明月」為主題,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打出與「明月」有關的古詩詞,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欣賞古詩詞。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