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望診:教你望舌診病,望舌質和舌苔精華內容總結!

大家都知道望聞問切是中醫最基礎的四種診斷方法。臨床上,望診同聞診、問診、切診相結合,才能全面系統地了解病情,並對疾病作出正確的判斷。

舌診和面部色診雖屬頭面五官,但因舌象、面色反映內臟病變較為準確。實用價值較高。因而形成了面色診、舌診兩項中醫獨特的傳統診法。所以今天中健醫考小編為大家帶來舌診的相關知識~

望舌質和舌苔的主要內容及臨床意義

舌與臟腑相關,是舌診的基礎,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

舌尖→心肺;舌中→脾胃;舌根→腎;舌邊→肝膽

舌質,又稱舌體,是舌的肌肉脈絡組織;舌苔,是舌體上附著的一層苔狀物,由胃氣所生。

1、望舌質的主要內容及臨床意義

(1)望舌色--舌質的顏色

舌色分型:

淡白舌,虛寒證,陽氣虛弱,氣血不足之象,如陽虛、血虛

紅舌,熱證,如里實熱證、陰虛內熱

絳舌,內熱深重,如陰虛火旺

紫舌,有寒熱之分,邪熱熾盛或陰寒內盛,紫色斑點→血瘀

(2)望舌形--舌質的榮枯老嫩以及形體

榮→舌體明潤→津液充足;

枯→舌體乾癟→津液已傷;

老→舌體紋理粗糙,形色堅斂蒼老→實證、熱證;

嫩→舌體紋理細膩,形色浮胖嬌嫩→虛證寒證。

胖大舌,胖嫩→脾腎陽虛,津液不化,水飲痰濕阻滯;

腫脹→心脾熱盛;中毒→腫胖且色青紫而暗

瘦薄舌,陰血虧虛;氣血兩虛;陰虛火旺、津液耗傷

裂紋舌,陰液虧損不能榮潤舌面:熱盛津傷、陰精虧損;血虛

齒痕,舌體的邊緣見牙齒的痕迹,脾虛、寒濕壅盛

芒刺,舌乳頭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

手熱邪亢盛:舌尖→心火亢盛;

舌邊→肝膽火盛;舌中→胃腸熱盛

(3)望舌態--舌體運動

舌態分型:

強硬「舌強」,舌體強硬,運動不靈活,屈伸不便或不能轉動,致使語言謇澀。熱入心包,痰濁內阻;高熱傷津、邪熱熾盛,中風徵兆。

痿軟「舌痿」:

舌體軟弱,申卷無力,轉動不便。

氣血虛極,陰液虧損,筋脈失養。

氣血俱虛;陰虧已極;熱灼陰傷。

顫動:舌體震顫不定,不能自主,氣血兩虛、陽氣虛弱、熱極生風、虛風內動

吐弄:吐→舌伸長,吐露出口外;弄→舌時時微出口外,立即收回口內,或舌舔口唇上下或口角左右。

心脾有熱:吐舌→疫毒攻心、正氣已絕

弄舌→動風先兆、智能不良

歪斜:舌體偏斜於一側,中風或中風先兆。

短縮:舌體緊縮不能伸長,危重證候:寒凝筋脈、熱病傷津、痰濕內阻。

2、望舌苔的主要內容及臨床意義

望舌苔包括望苔色及苔質兩個內容。(舌苔是胃氣上蒸而生。)

(1)望苔色(色:白、黃、灰、黑)

白苔:表證、寒證。苔薄白;舌淡苔白→里寒證;積粉→苔瘟疫或內癰

黃苔:熱證、里證。白變黃→表邪入里化熱;苔色越黃熱邪越重

灰苔:里證:里熱證、寒凝證。灰而潤→寒濕內阻;灰而燥→熱熾津傷、陰虛火旺。

黑苔:里證:熱極、寒盛。黑而燥→熱極津枯;黑而潤→陽虛寒盛

(2)望苔質(舌苔厚薄、潤燥、膩腐、剝脫、有根無根)

厚薄:薄→見底;厚→不見底。薄苔→病邪在表;厚苔→病邪傳里

潤燥:津液:滑←潤→燥→糙。滑苔→水濕內停;燥糙苔→熱盛津傷

膩腐:膩→濁而滑膩的苔垢,顆粒細膩而緻密,刮之難去→濕濁、痰飲、食積等陽氣被陰邪所抑的病變;腐→顆粒較大,鬆軟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積舌面,刮之易脫→陽熱有餘,蒸騰胃中腐濁邪氣上升而致,如食積、痰濁。

剝落:

「鏡面舌」「光剝舌」「花剝舌」

光剝舌→胃陰枯竭、胃氣大傷

花剝舌→胃的氣陰兩傷

有根與無根:

有根→刮之難去→實證、熱證,有胃氣

無根→刮之即去→虛證、寒證,胃氣衰

3、望舌的注意事項(光線、伸舌姿勢、染苔)

4、舌診的臨床意義

一般地說,察舌質,重在辨內髒的虛實,察舌苔,重在辨病邪的深淺與胃氣的存亡。

(舌質→內髒的虛實;舌苔→病邪的深淺與胃氣的存亡)

(1)判斷正氣的盛衰:舌質→淡白氣血虛衰;舌光無苔→胃氣衰敗或胃陰大傷

(2)分辨病位的深淺:苔厚→病邪入里;舌質絳→熱入營血

(3)區別病邪的性質:黃苔→熱;舌質有瘀斑→瘀血

(4)推斷病勢的進退:白轉黃、變黑→病邪由表入里,由輕變重

如果覺得有用可以關註:中健醫考,我們會為你帶來更多醫考資訊。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