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艾葉 功能多多(三)

外用作洗劑或膏劑

1.外洗:艾葉煎水洗足或下身,或四肢關節以及腰腹皮膚,有天然祛風濕、止癢、殺菌的作用。南方地區潮濕,故民間喜用艾葉給大人、小孩、嬰兒、產婦泡澡。艾葉外洗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方面的臨床意義:①艾葉熏洗腳部可以治療咳嗽,其機理為艾葉中含有的揮髮油具有明顯的鎮咳祛痰及抗過敏作用,足底經脈豐富,肝、脾、腎等經絡均循布足部,所以用艾葉煎液熏洗雙足時循經脈如肺腎,溫驅寒邪,肺氣得宣,氣得納,咳喘得止。②對皮膚瘙癢、濕疹、疥癬之類的皮膚病,用干艾葉煎洗患處,每天早晚各洗一次,洗後用艾葉藥渣敷於患處20~30分鐘,效果更好。③艾葉用開水浸泡,兌水稀釋沐浴,可治療毛囊炎或身上長的小紅疙瘩、蕁麻疹等,一般可選用鮮艾30~50克,在澡盆中沸水泡10分鐘,取出艾葉加水調至適宜溫度,沐浴。④脾胃虛寒尤屬陽虛者,可取艾葉20~50克,玫瑰花25克,精鹽適量,沸水浸泡,待水溫適宜後進行洗浴,重點可反覆擦拭腹部,以祛脾胃之虛寒。⑤緩解便秘,可取鮮艾葉50~100克(干品25~50克),生薑25克(切片),浴盆中沸水浸泡,適溫時撒入少許精鹽,盆浴時多擦揉腹部,每日堅持一次,可緩解便秘。

Advertisements

2.其他:①治療尋常疣,采鮮艾葉擦拭局部患處,每日數次,至疣自行脫落為止,一般10天左右即可脫落。②治頭面瘡,流黃水且癢,用艾葉二兩,醋一升,砂鍋煎取汁,敷薄紙上帖於患處,一日二、三次(《御院藥方》)。③治療濕疹,艾葉(炒)、枯礬、黃柏等分,共研細末,用香油調膏,外敷(內蒙古《中草藥新編》)。

外用作艾灸

灸療是中醫學中最古老的療法之一,沿襲至今,已與針刺結合成為一門專門學科---針灸學,目前已為世界醫學所接受。灸療歷史悠久,其起源已難稽考。但從文物出土、社會發展規律、文獻記載等方面探索,遠在文字創造前即已萌芽。火的應用為灸療的產生創造了必要的條件。當人們發現身體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的烘烤而感到舒適或緩解,在利用火的過程中不慎被灼傷了某處,竟使某種疾病得到減輕或消失,於是便主動用火燒灼治療更多的病痛。通過長期的實踐,從用各種樹枝施灸,發展用艾施灸,形成了灸法。

Advertisements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理論著作,該書對灸療的起源、適應證、處方及禁忌證記載頗多,強調「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為灸療學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二書,提出「陽證宜針,陰證宜灸」,對後世醫家有深遠影響。

隨著灸療學的發展,在許多經典著作中都出現了艾灸的內容,如魏晉時期皇甫謐編著的《針灸甲乙經》,東晉葛洪撰的《肘后卒救方》,唐代孫思邈撰集的《備急千金要方》,進一步提出艾灸與藥物結合運用,注重灸量,施灸壯數多至幾百壯,書中收載了多種隔物灸法,如隔蒜灸、隔鹽灸、黃蠟灸等。

艾灸用的是艾條,一般要先製成艾絨。艾絨的製作方法是,將端午節前後採集的艾葉,置於露天反覆經日晒夜露1個月左右,趁干置於器械中,充分搗碾,待葉質全碎后,繼續搗令其細軟如棉,用25 目的篩子去灰塵及雜梗(要反覆搗篩才能製成不含葉質的白色或黃白色凈絨),再行培燥即成艾絨,這是一般傳統的製法。

艾絨的特點是,燃燒時火力溫和,其溫熱能直透皮膚、肌膚深處,使人有舒快之感。艾絨質量的優劣,可影響施灸的效果。一般來說,艾絨的優劣,與採集時間和艾的品種、艾生長的茂盛程度和放置時間有關。陰曆五月初五的艾,為生長將成熟時期,葉纖維已形成,此時採集的艾絨富有彈性,絨長而柔韌,為優良艾絨。目前,我國艾有兩種,一為蘄艾(大葉艾),多產於江北,葉寬而厚,可制出優質絨,一種是野艾(又稱小葉艾),江南較多,絨質較硬,其艾香不如大葉艾,為劣質艾絨。同一種艾,土壤肥沃者產絨較優,反之則劣。此外,新採集的艾與存放3年的艾,所制出的絨也有區別,陳艾取絨較新艾柔韌、易燃,這與油質揮發有關。

不同的艾絨對皮膚刺激的感覺也有區別。質量優、無雜質、已乾燥而存放日久的艾絨,燃燒速度較慢,在皮膚上的熱感是由輕至重緩慢地進行,溫熱時間長,熱滲透力較大,因此療效較好。劣質絨燃燒速度快,燃燒時火力暴躁,易使病人有灼痛感,感覺一溫則痛,滲透力較弱,患者難以忍受。此外,新制的艾絨,因含揮髮油較多,施灸時火力過強,故應選擇陳舊的艾絨為佳,所以歷來針灸家強調應用蘄艾和陳艾。

現代研究發現,地球上的植物葉子的脈絡惟有艾葉最均勻,它含有揮髮油,芳香且具有溫經作用。早在三千年,中國人就發現了艾草用作灸的原料最為適宜。艾草用於灸法,艾火的溫熱刺激能直達深部,經久不消,使人產生暢快之感。若以普通火熱,則只覺表層灼痛,而無溫煦散寒之作用。不少人認為針和灸是同一種療法,其實不然。雖然它們都是建立在人體經絡穴位的認識之上,但針療產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藥物和物理的複合作用。艾灸療法的適應範圍十分廣泛,艾灸是借艾火的純陽熱力和藥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來調節臟腑的陰陽平衡,以達到治病防病、養生保健的目的。 艾灸的作用主要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去濕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可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養生保健的作用。但進入現代社會之後,針療不斷得到發展,而艾灸卻受到了人們的冷落。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艾灸療效獨特性的認識,艾灸療法重新得到了醫學界重視,現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現代的溫灸療法,並不直接接觸皮膚,採用艾條懸灸和艾灸器溫灸的方式作用治療疾病保健養生只用,效果也很好。並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簡單,不會燒灼皮膚產生疤痕的特點。

作者:方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