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藥都寫著18歲以下孩子慎用,就真的不能給孩子吃嗎?

有讀者問,孩子生病後,醫生建議吃一種米稀來健脾,她買了之後發現,裡面有人蔘,說明書上也寫著,18歲以下孩子慎用。她因此沒敢給孩子吃,因為她的孩子才10歲,擔心吃出問題。

這樣的擔心很多人有,除了人蔘,還有阿膠之類的,都是中藥的補藥,他們不敢給孩子吃的原因是,擔心孩子吃了早熟。事實上,這是對中藥的誤會,因為任何一味中藥,對孩子都沒有絕對的禁忌,因為中藥不含激素,它們對身體的作用,是通過調遣自身的潛力發揮出來的,即便這個孩子出現早熟的話,也不是中藥的錯,而是醫生的錯,醫生一定是開出了擾亂孩子內分泌的方子,通過孩子自身出了問題的內分泌,而使孩子早熟的。

中醫看病,無論男女老少,從來不受性別的限制,而是根據病人的病情體質來開藥。比如陰虛,無論男女老少,用的可能是同一種葯,同一張處方,只不過劑量上稍微調整一點罷了,孩子的用量會少,比如會用到我們熟悉的「六味地黃丸」,是最常用的補腎葯。很多人肯定覺得不能給孩子吃,因為是補腎陰的呀,吃了會早熟。

事實上,「六味地黃丸」最初就是兒科葯,是明代的錢乙寫在《小兒葯證直訣》中的,專門治療新生兒的出生缺陷,發育不良的。孩子的發育不良和老年之後的衰老,在中醫眼中是同一個機理,都是因為腎虛了,孩子是因為腎氣不足,老人是因為腎氣虛了,治療時方劑可以是同一個,對孩子來說,要通過補足腎氣來完成正常的發育。如果一定要說促進成熟的話,「六味地黃丸」確實有這作用,只不過它促進的是需要成熟而無力成熟的發育不良的孩子,是對孩子身體機能的順勢助力,而不像雌雄激素導致的異常早熟。

換在人蔘上,原理是一樣的,如果這個孩子因為之前的疾病消耗了正氣,氣虛明顯,因為氣虛又容易出汗、疲勞、氣短等問題,甚至心功能不好了,中醫是會用到人蔘,包括一些含有人蔘的中藥製劑,也是兒科的常用藥,只不過有時候擔心人蔘上火,改為太子參,但機理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給孩子補氣,而不論是補氣還是補陰補血,都不是補充激素,所以都沒有早熟的問題。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運營人員: 唐駿 MX002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