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認識「甾」字,但你絕對吃過 非甾體抗炎葯的不良反應

最近,聽說有一患者由於長期吃雙氯芬酸鈉導致胃潰瘍,還有患者吃阿司匹林引血胃出血,還有吃撲熱息痛導致肝損傷,還有禁用於12歲以下兒童的尼美舒利……這些都是老百姓熟知的消炎止痛藥,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非甾體抗炎葯。

非甾體類抗炎葯(NSAIDS)是與激素相對而言的,這一類藥物其化學結構中缺乏激素所具有的甾環,故而得名。

非甾體抗炎葯不含有此圖中的激素類的甾環結構

這類藥物包括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雙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羅非昔布、塞來昔布等,該類藥物具有抗炎、抗風濕、止痛、退熱和抗凝血等作用,在臨床上廣泛用於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種發熱和各種疼痛癥狀的緩解。目前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藥物種類之一。全世界大約每天有3000萬人在使用。

由於這類藥品止痛藥很多都是非處方葯,患者很容易在藥店不經醫師處方就可以買到,很容易引起不良反應。所以這類藥物的安全使用問題也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師、藥師、患者和社會的關注。

下面我就主要說說他的適應症和不良反應及禁忌症:

臨床上非甾體杭炎葯可用於以下情況:

(1)各種急性和慢性炎性關節炎,如痛風性關節炎、風濕熱、賴特綜合征、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關節炎、兒童慢性關節炎及其他關節炎等。

(2)各種軟組織風濕病,如纖維肌痛症、肩周炎、網球肘、頸肩臂綜合征、腰肌勞損、腰椎間盤脫出、肌腱炎和腱鞘炎等。

(3)運動性損傷,如扭傷、挫傷和拉傷等。

(4)癌性疼痛:本類藥物可作為癌性疼痛三階梯治療方案中的第一階梯治療藥物。

(5)拔牙后及肛門手術后疼痛。

(6)痛經。

(7)膽絞痛或腎絞痛。

(8)已知或未知原因發熱的解熱劑,最多使用的如撲熱息痛、布洛芬和阿司匹林。

(9)小劑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10)抑制腸道腫瘤,如家族性腸道息肉病。

(11)治療老年痴獃病(Alzheimer病、阿爾茨海姆病)。

良反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多個方面。

(1)胃腸道不良反應:可出現上腹不適、隱痛、噁心、嘔吐、飽脹、噯氣、食慾減退等消化不良癥狀。長期口服非甾體抗炎葯的患者中,大約有10%~25%的病人發生消化性潰瘍,其中有小於1%的患者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如出血或穿孔。

(2)肝臟不良反應:在治療劑量下,能導致10%的患者出現肝臟輕度受損的生化異常,但谷丙轉氨酶明顯升高的發生率低於2%。

(3)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可出現頭痛、頭暈、耳鳴、耳聾、弱視、嗜睡、失眠、感覺異常、麻木等。有些癥狀不常見,如多動、興奮、幻覺、震顫等,發生率一般小於5%。

(4)泌尿系統不良反應:可引起尿蛋白、管型,尿中可出現紅、白細胞等,嚴重者可引起間質性腎炎。在一項多中心的臨床研究中,長期口服本類藥品的患者腎臟疾病發生的風險率是普通人群的2.1倍。

(5)血液系統不良反應:部分非甾體抗炎葯可引起粒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凝血障礙等。

(6)過敏反應:特異體質者可出現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哮喘等過敏反應。

(7)心血管系統不良反應:有研究發現,此類藥品能明顯干擾血壓,使平均動脈壓上升。另有報道,服用羅非昔布18個月後,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相對危險性增加了。

(8)妊娠期的不良反應:非甾體抗炎葯被認為是誘發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潛在因素;孕婦服用阿司匹林可導致產前、產後和分娩時出血;吲哚美辛(消炎痛)可能會引起某些胎兒短肢畸形、陰莖發育不全。

禁用或慎用非甾體抗炎葯:

(1)活動性胃腸道潰瘍或近期胃腸道出血是非甾體抗炎葯的首要禁忌症。

(2)對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葯過敏,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過敏性病史者,包括哮喘、支氣管痙攣、鼻炎、血管神經性水腫、蕁麻疹,均應禁服或慎服。

(3)腎功能不全者,尤以布洛芬、酮替芬等丙酸類慎用。

(4)高血壓和充血性心衰:非甾體抗炎葯易引起水鈉瀦留,拮抗利尿作用加重病情,故慎用。

(5)肝功能不全和白細胞減少者慎用。

(6)妊娠和哺乳期是相對禁忌證,因吲哚美辛(消炎痛)易使胎兒動脈導管閉鎖不全,乳汁中的吲哚美辛易使胎兒發生驚厥。

(7)老年人、口服抗凝劑和降糖葯者應注意向醫生說明自己用藥情況,以便醫生進行合理用藥。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