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姐聊養娃:走出語言誤區——家庭亮起的「紅燈」

圖片來源於網路

莎姐前言:肯定的語言,是孩子成長的正信息;否定的語言,是孩子成長的負信息。

  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語言來完成的。家庭語言是一種最有影響力和滲透力的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筆下的媽媽和一些兒童教育專家研究的結果表明,我們這一代年輕的媽媽使用最多的不良語言有三種,我們將這些語言稱為「家庭紅燈」。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否定詞

  孩子們在家每天所聽到的、媽媽常講的詞語中,由「不」組成的否定詞為最多:「不許」、「不能」、「不要」、「不可以」……有個孩子在一篇名叫《不許媽媽》的作文中,寫了媽媽講的很多很多「不許」的語言:「不許淘氣」、「不許玩沙子」、「不許晚回來」、「不許去同學家」、「不許看電視」、「不許亂花錢」……

Advertisements

  這種家庭的子女教育是由一連串的「不許」組成的,家長像警察似的,他們的任務是不斷向孩子亮起紅燈。可是,准許幹什麼,家長又沒說。於是孩子只有不斷地犯錯誤,不斷地受指責。

  二、限制詞

  「應該」、「必須」是媽媽常用的詞。這是表達主觀願望、主觀想象的詞。媽媽強調的只是自己的主觀願望,完全忽視了孩子的客觀存在,用一種強硬的態度讓孩子進入某種規定的位置,並按家長的設計修剪孩子。其結果,孩子常常陷入不知所措之中,極大地影響了孩子思維的發展。

  三、挑剔詞

  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挑剔詞比激勵詞的用量多好幾倍。許多家長几乎是不停地去發現孩子身上的缺點,並及時拉出來進行施教,以為只有把孩子的缺點說出來才能使孩子獲得幫助和改變。基於這樣一種教育思想,中國家長對孩子使用各種挑剔的語言時毫不猶豫、決不心軟。其中最常用的有「太笨」、「不成」、「太差勁」等等。這些消極的詞,完全是一種「負信息」,強化了孩子的弱點,最終是讓孩子以否定的態度對待自己,對自己失去信心。

Advertisements

 

圖片來源於網路

 父母的語言,是孩子成長的營養,愛的語言多了,一定結出「愛」的果子;惡的語言多了,會結出「惡」的果子。肯定的話,是孩子成長的正信息;否定的語言,是孩子成長的負信息。

  家庭亮起的「紅燈」,使孩子覺得很累很煩,使他們覺得整天生活在雜訊中。父母每天用不變的腔調、老掉牙的語言,和一連串的否定詞、限制詞、挑剔詞進行說教,令孩子們感到生活索然無味。

  其實,在家庭中,真正的「紅燈」,是應該禁止不利於家庭精神文明建設的語言。

  現在,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服務忌語」,我想,家庭成員間也應有一些「忌語」。

  只有講文明的父母,才能培養出講文明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出言不遜、打架罵人,你是否查查自己?如果你的孩子不守秩序、不講公德,你也要查查自己;如果你的孩子出口傷人、不講禮貌,你還要查查自己……

  「您好」「對不起」「給您添麻煩了」「打擾您了」「謝謝您的幫助」等禮貌用語,不僅小孩子要學會,我們做父母的更要學會。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講過:「今日的兒童轉眼即青年,稍不注意就難補救了。」因此,就青少年的成長而言,「重要的是教育父母」,不知年輕的媽媽們是否認同這個說法?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