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縣有座賀蘭山

文字:黃冀 攝影:岳峰

宋代愛國名將岳飛在著名的《滿江紅》詞中有一句「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在右玉縣,也有一座以賀蘭山命名的山,當然,這不是岳飛所說的賀蘭山。右玉的這座賀蘭山位於右玉縣城西北5公里,海拔1599米,相對高差約為300米,它因北魏時鮮卑賀蘭部聚居於此而得名。清代雍正年間,在蒼頭河谷今右衛鎮設朔平府(舊稱善無川),而賀蘭山位於府南,故又稱大南山。其山孤峰兀立,高聳入雲,直插霄漢。清代文人墨客常常來此登高覽勝,就將此景稱為「賀蘭插漢」,現列為右玉古景之一。

如今賀蘭山舊貌換新顏,滿山遍布人工栽植的小葉楊、樟子松、油松、落葉松、沙棘、檸條等,綠化面積達17000畝,林草覆蓋率達89%。整座山峰鬱鬱蔥蔥,成為人們登高遠眺、領略右玉自然生態風光的一大亮點。出縣城順虎山公路出行西折5公里,便可到達賀蘭山底。抬頭仰望,山高萬仞,陡峭壁立;山坡上人工開鑿的魚鱗坑,層層疊疊,密如天上的繁星,栽植的樟子松、油松,油黑茂盛。由山腳沿著曲折的林蔭道盤旋西行,在半山腰的山坳里,可見一處規模宏大的古建築遺迹。據文獻及殘存的碑文記載,此處原建有顯明寺,是北魏皇家守陵寢的廟宇。明代曾兩次重修和增建,逐漸形成佔地600平方米,包括正殿、東西偏殿、前殿、山門等較為完整的建築群體。每年農曆六月十八是顯明寺廟會的起會日,要唱五天大戲。屆時,善男信女,登山赴會,熙熙攘攘,熱鬧非常。從顯明寺遺迹再往西行100米,有一條自北而南的深溝,溝的北崖上有一山洞叫神仙洞。相傳八仙之一的曹國舅曾在此修鍊,又傳東漢著名道學家嚴子陵亦曾居於此處修道,所以又稱子陵洞。

沿著這條溝西行,有一條爬山道,曲折崎嶇,十分陡峭。爬上溝崖,道路一分為二,一條北折通向山頂,一條西行南折通到坡底的蒼頭河岸。從蒼頭河岸直到山頂,坡長2公里,坡度較緩,土層較厚,宜於種植樹木。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從山底到山頂修造梯田,實施松樹、檸條、沙棘混交造林。如今,林草茂盛,綠樹成蔭,層層疊疊布滿了溝谷山坡。遠遠望去,黃綠相間,紫藍有致,如畫屏展布,煞是好看。在山坡的半腰中,建有一座觀景亭,亭為六角挑檐,琉璃覆頂,梁棟彩繪,造型精巧,別具一 格。坐在亭內,涼風習習,草木飄香,沁人心脾;遠眺近望,賞花觀景,心曠神怡。

由亭北爬上山頂西部,首先映簾的是綠化紀念碑。紀念碑碑高3米,寬2米,黑底白字,上面鐫刻著100餘位綠化功臣的名字。他們當中有普通農民,有農村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有一般機關幹部和職工,有縣級領導。仔細看了一下,找到了幾個熟悉的名字。佇立碑前,環望四周,林海茫茫,一望無際,深感今天如詩如畫的生態環境來之不易,不禁令人肅然起敬,感慨萬千。

從紀念碑東行70餘米,是賀蘭山的主峰。峰頂上有5座墓冢,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兩座主墓位於西邊,東西並列,封土堆高6米,周長40米。主墓東側有陪葬墓3座,封土堆高6米,為北魏皇陵及陪葬墓。登上峰頂,舉目眺望,群山低眉,公路如帶,蒼河若練,農田似網,整個右玉大地蒼蒼翠翠,如詩如畫。有詩讚曰:「昔日名山數賀蘭,今朝華蓋更好看;人民力量大無邊,敢叫童山換新顏。」

作者

黃冀,男,1961年1月出生於河北省陽原縣。1976年12月山陰一中畢業后在雁北地區林科所插場, 1983年10月考入雁北地區農機校林業班學習。1987年2月先後在懷仁縣委政研室、山陰縣人大辦公室、山陰縣委辦公室工作,任文秘幹事。1996年10月任山陰縣文聯副主席, 1998年2月兼任山陰縣史志館館長, 1999年2月至今一直擔任山陰縣文聯主席。2000年被吸收為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著有《難忘那段情》、《獨來獨往》、《情不自禁》三部散文、隨筆作品集,主編或參與主編完成《山陰軍事志》、《山陰老區志》、《古城鎮志》、《北周庄鎮志》、《山陰縣誌》、《岱嶽鎮志》、《青春歲月》、《印象朔州》、《朔州導遊詞》等的編寫。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