縊死楊貴妃的高力士,為何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逃至馬嵬驛,軍士嘩變,殺死民憤極大的楊國忠,又逼唐玄宗殺死楊貴妃。玄宗接受高力士勸言,賜她自盡,最後她被縊死在驛館佛堂前的梨樹下,死時38歲。

高力士何許人也?為何能夠勸得了玄宗賜死他最愛的貴妃?又因何被後人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

高力士,本名馮元一,潘州人,一生侍候過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四個皇帝。

與大多數太監一樣,從小就被凈了身。剛進宮的時候,甚至一度得到了一代女帝武則天的欣賞,讓他侍候左右。

不過,伴君如伴虎,小小年紀的高力士很快就因為犯了一點輕微的過錯,被打了一頓趕出宮去。

原本以為就此與富貴權勢無權,卻沒想到天無絕人之路,高力士被內官高延福收為養子。

如果是一般的內官也就罷了,偏偏這高延福來自武三思家,而武三思呢,又是武則天的親侄兒,當朝的梁王。

Advertisements

於是,高力士便能得以往來武三思家,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兒。

以高力士的聰明勁兒,他很快被武則天重新啟用,隸屬司宮台。

由於他生性謹慎,因此經常被派去傳詔書,並被授予宮闈丞,掌管宮內事物。

他與唐玄宗李隆基的緣分,起於李隆基在藩國的時候,或許是投緣,高力士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這位明主,傾心侍奉,兩人逐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感情。

在爭奪皇權的政治鬥爭中,他堅決站在李隆基一邊。唐中宗末年,韋皇后掌握朝廷大權,排除異己,與武三思相互勾結,形成韋武集團。韋武集團圖謀篡動皇位,景龍元年七月,李重俊矯詔發羽林軍欲誅滅韋武集團,未能成功。時為藩王的李隆基暗中結交才勇之士,以匡救皇室。高力士善觀時變,鼎力支持李隆基。唐景去元年六月,韋皇后等人合謀毒死中宗。隆基果斷髮動宮廷政變,誅滅韋武集團,恢復了睿宗帝位,因功被立為皇太子。高力士因深得李隆基信任,經李隆基奏請,高力士得以隸屬內坊,日侍皇太子左右。

Advertisements

李隆基雖貴為皇太子,但很有政治野心的武則天之女太平公文干預朝政,一再危害皇太子的地位,玄宗即位后,開元元年七月,即與高力士等親信粉碎了太平公主的陰謀政變,其黨羽被殺,太平公主倉皇出逃,后被賜死。高力士因「扶皇運之中興,佐大人之利見」對玄宗的忠心耿耿以及平定太平公主政變等業績,特加朝散大夫,內給事,充內弓箭庫使、三品將軍、冠軍大將軍等要職,頓時成了皇帝跟前炙手可熱的紅人。

那個時候,每每有奏表,必然先給高力士,等他過了目方才呈給唐玄宗御覽。

雖然只是過個手,可這裡面隱藏的權勢太大了,這意味著在大臣們和皇帝之間,還多了一道關,過得了這個關就能上達天聽,過不了直接就是石沉大海。

因此,高力士的地位扶搖直上,宮內宮外對他的尊崇簡直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比如那時的太子後來的唐肅宗便直接稱呼他為「二兄」。其他人一看和未來的皇帝都能稱兄道弟,他們就更不敢放肆,史載當時諸王公主都喊他為「阿翁」,駙馬們更是自降身份稱他為「爺」。

唐天寶三年,玄宗逐漸沉迷聲色,十幾年來無意朝政,令宰相李林甫全盤處理國家政事,高力士知道后極力反對,雖然唐玄宗很不高興,高力士只好檢討認罪,但出發點畢竟還是為唐玄宗 的江山考慮,也於犯顏進諫,絕非阿諛逢迎之輩。

安史之亂,在當時護駕軍士群情激憤的危急情況下,高力士為了保護玄宗逃亡,也只能勸皇帝採納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的主張,採取犧牲貴妃以平息軍憤的無奈辦法。

唐肅宗李亨繼位后,玄宗李隆基當了太上皇,居住在興慶宮。後來肅宗李亨病危,李輔國專權,他怕西內李隆基再有什麼變故,下假詔書將高力士流放。最終,李隆基無奈遷回甘露殿,而高力士被發配去了黔中道。

直到寶應元年,遇上大赦,高力士才得以回來,然而到達朗州的時候,聽人說到京中國事,才知道李隆基已經逝世了,高力士北望慟哭,吐血而亡。

現在陝西省蒲城縣保南鄉有一座金粟山,山上便是玄宗陵,失去楊貴妃的唐明皇在此安息了千餘年。在這壯觀的玄宗泰陵邊,有一個黃土堆,破敗而且很不起眼,但就在這黃土下,長眠著玄宗最忠實的僕人――高力士。這個黃土堆,是玄宗唯一的陪葬墓。或許是玄宗在做太上皇的最後幾年孤苦時光中,終於想明白了那些當初甘願為他當牛做馬的奴才和大臣們,只不過是他榮華富貴的附帶品,真正能屬於自己的,便是和楊玉環的那場傾心之戀以及與高力士一起打拚天下的主僕兼兄弟之情。所以在死前,玄宗親點其為自己唯一陪葬之人。也許,唐明皇生前賜給高力士的財富不計其數,但唯有這封遺詔,才真正顯示了在這位皇帝心中,高力士早已不是奴才的身份,那是朋友,是兄弟,是唯一可與之交心,與之榮辱與共的人。或許也是因為知道這個,高力士不願讓明皇在九泉下孤獨,儘早趕了去,在地下再續這份只有他倆才明白的情誼!

縱觀高力士一生,對玄宗忠心耿耿,不離不棄,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你們又怎麼看呢?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