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順長城多隻基金由楊鵬換成劉彥春管理,看看新秀劉彥春投資理念

2月10日,景順長城發布公告稱,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和景順長城內需增長貳號的基金經理均由楊鵬變更為劉彥春。此前1月底景順長城中小盤也不由楊鵬管了。

公告顯示,楊鵬,經濟學碩士,曾任職於融通基金研究策劃部,擔任宏觀研究員、債券研究員和貨幣基金基金經理助理職務。2008年3月加入景順長城基金,擔任研究員等職務,自2010年8月起擔任基金經理,現任股票投資部投資副總監。

值得一提的是,楊鵬陸續將旗下所管基金基本轉讓給其他基金經理了,旗下目前只有一隻產品景順長城睿成在管,並且是和基金經理徐喻軍聯合管理。不過景順長城對外表示,楊鵬對外仍擔任公司股票投資部副總監。

從過往業績來看,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和內需增長2號並不太好,而劉彥春管理的產品在2017年大放異彩,其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和景順長城鼎益分別以56.28%和55.52%的收益率勇奪2017年偏股混合型基金冠亞軍。

資料顯示,劉彥春,碩士研究生,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擔任漢唐證券研究員,2004年6月至2006年1月擔任香港中信投資研究有限公司研究員,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擔任博時基金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等職務;2015年1月加入景順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現任研究部總監。

那麼劉彥春到底是個怎樣的投資理念呢?

紅姐在2018年初有面對面跟劉彥春交流過一次,他是個特別「實在」的投資者,擅長挖掘確定性的投資收益,紅姐還是非常看好這位基金經理的。

下面紅姐奉上年初與劉彥春交流的內容整理,以供大家更好的理解其投資理念。

1

2018年A股風格轉換看關鍵幾個指標

【劉彥春】:可能很多人會猜風格會不會轉換,因為過去幾年市場總是變來變去的,大家有的時候押大盤或者押小盤就可以取勝,現在也經常有些人問我一些問題,比如很多股票是不是漲多了,是不是該換了,幾乎每次總是有人會問這樣的問題,我大概的解釋一些通常大家問的問題。

第一個對於市場的看法,大家猜風格會不會轉換,一般我看這個會比較注意幾個指標,第一個要看整個實體經濟回報率的水平。我們把上市公司所有的金融企業剔除,計算這些非金融企業加總的ROE水平,如果把這個數據拿出來去分析,可以看到是在2016年一季度見底,這個數據那個時候降到約6%的水平,我們用它來做整個實體經濟回報的代表,大概那個時候降到了6%左右,從那個時候這個數據就開始一直在往上走,2017年中期的時候到8.1,到了三季度末這個數據大概到了8.7%還是8.9%這樣一個水平,總之就還是在一個持續上升的態勢中。

我為什麼關注這個數據?其實它背後的原因就是資金總是逐利的,如果你的實體經濟回報率足夠高,那錢就會往市場流,反映在股市的表現就是整個風格會偏基本面這個方向走,因為整個市場實際上是實體經濟的一個影像,是它的一個反映。從這裡我們也可以解釋前幾年的市場風格為什麼有的時候會出現很大的變化,因為在2016年一季度之前整個經濟一直在下滑,基本你做實體這個回報率是不斷下降的。我們再往前看,從2012年的時候PPI就見頂,之後工業品價格一直在跌,儘管我們後面一直在降息,但你的實際利率是不斷走高的,因為你的產品不斷地降價。

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你去做實體經濟基本上是賺錢賺的越來越少,而且對未來的判斷也是越來越差,資金就會離開實體,去追逐別的賺錢機會,比如說是不是其他有熱點的一些東西。實體的體量是非常大的,它吸引的錢是非常多的,當這個錢離開實體向其他領域轉的時候,因為這個錢非常多,比如從股票上出現了一個熱點,有一批錢去買,這個錢漲了,它就會形成非常強的自我加強的效應,所以我們經常看到2015年會漲很多,而且它吸引越來越多的錢,就會出現很強的那種泡沫效應。

從2016年一季度開始,實體經濟整體的回報慢慢變好,所以錢開始往迴流,所以我們要是判斷未來這個風格是不是會發生轉變,我覺得關鍵你要看一點,就是實體經濟是不是又開始重新掉頭向下,而且會往下墜的越來越深,如果那樣的話,可能錢又會離開實體往外走。當然2015年那一輪泡沫化的行情它的背景還有一個,就是貨幣是非常寬鬆的一個狀態,政府為了把經濟救起來,投放了大量的貨幣,在實體不好,同時貨幣又高度寬鬆這樣的背景下,監管也放鬆,所以會出現大量的泡沫行情。現在再想重新回到那個狀態,其實是比較難的,因為現在實體的情況整個回報還在上升的態勢中,另外我們流動性是比較緊的,監管環境跟以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任何一個小公司都可以融很多錢,我買一個公司不需要看這個公司經營的利潤到底怎麼樣,我們只要利用它去融資就好了,就隨便一個公司,賺1000萬利潤的公司,我可能可以在市場上融5個億、10個億、20個億,都有可能,所以那個時候很多的小公司體現的是融資工具的價值,而不是它的經營投資價值。

在現在這個環境跟以前發生大大的不同,一個是融資要有18個月,而你從融資到做成融資往往又需要幾乎一年的時間,所以現在一家公司做定增可能都需要2-3年的時間才能做一次。融資規模也不像以前可以非常隨意,現在基本上是你只能融你股本的20%,所以這些很多的制度重新健全以來,整個市場風格在發生一個比較大的變化。

從今年的市場,往後看,以月度為單位,幾個月的時間,我覺得還是一個基本面的行情,我們不會去分大小盤,不管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大市值公司還是小市值公司,一定是基本面好的公司會跑出來,會走的比較好。所以我們不應該輕易的去賭這個大小盤的風格切換,我覺得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一個基本面驅動的行情。

如果從整年的市場看法,我個人感覺比去年會難做很多,2016年以來基本面的反轉,很多股票在去年就實現了盈利和估值同向雙升,股價的彈性非常大,但今年來說估值繼續回升的難度會比較大,所以我覺得今年要做,要小心,因為今年流動性是很緊的,很多公司的瑕疵,基本面上的問題都會被放大,這個時候做投資要小心,不管從基本面的角度、從估值的角度要很小心,要謹慎。但同時要守紀律,要想清楚哪些公司可以創造價值,除了小心以外還要有耐心,相信有些公司會給我們創造價值。我覺得今年的市場不會像去年那樣一帆風順,中間的波動也會比較大,但是我覺得這樣的市場環境里,機構投資者或者相對來說專業做投資的人,應該還是能夠取得正的回報,這是我對全年的一個基本看法。

我就講這些,大家有什麼問題我們可以具體再聊,謝謝。

2

【提問】:劉總,看你的介紹,你一直是比較崇尚自下而上選股,剛才也講到對風格這種事不必於執念於大小盤風格,但是從今年以來看,銀行股、地產也是漲了很多,您覺得確定性機會比較大的板塊或者投資機會在哪裡呢?

劉彥春】:我覺得把握投資機會有幾種,一個是要找到低估的股票,但是在低估的股票你想讓你的複合回報夠好,你不僅要找到低估股票,還要想清楚你未來的錢怎麼賺,你的複合回報要高才可以,因為可能估值低的股票一年只漲3%-5%,那我還不如去買理財產品,所以我們要找到重估的股票,除了低估,還要想清楚未來我怎麼賺錢。我覺得銀行的重估是有道理的,現在是在清理銀行體系外的,比如影子銀行很多的融資都是被打掉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資金的需求並沒有下的很快,所以整個資金面是比較緊的,這樣的話很多錢會重新從銀行去尋求融資,對於銀行來說它的貸款定價能力就是提高的,同時既然把表外很多東西會打掉,你總得要滿足實體的經濟需求,銀行今年的信貸有可能就比預期要好,所以不管從量和價上,今年從邊際上我們可以看到對銀行是有利好的因素。

從實體來看,你說它現在的回報率基本上10-15個ROE,大概在1倍,我們看到實體在復甦,你想我用1倍凈資產去買一個每年給我帶來10%-15%回報的資產,這還是很划算的,如果資產質量是不錯的,這其實是一個不錯的生意,所以我覺得它重估是有道理的,我覺得這是一類,我們要找到一類它顯著的低估,同時我們要買邊際改善的東西,邊際改善這是一類投資,我個人不是最推崇這樣的投資,我們去買邊際改善的,往往你要對那個時點把握的非常好,需要有很多東西的配合,對市場的感覺,包括對整個資金鏈、微觀層面的變化要非常敏銳,這樣你才能把握住那個階段最快的回報,因為拉長看,比如說3-5年你做銀行的投資,它不一定是一個好的生意,它會給你賺錢,但是它給你賺的那個回報就不一定有那麼高,而且經濟周期波動來波動去,銀行畢竟是綁定了基建投資、房地產,包括很多重資產行業,它是跟那些綁在一起的,當我們經濟出現波動的時候,銀行的估值還是會有變化,所以階段性的修復你可以參與,你可以賺點這個階段性的錢,但是我覺得如果你要想賺更多的錢,其實我們還有別的資產可以選擇。為什麼市場總是會給我們一些機會?我覺得是因為所有的人都會有弱點,人性的弱點,我自己總結,大家總是對複利的力量是低估的,如果我每年可以賺20-30%的錢,我們持續多少年下來,十年、二十年下來,我們會賺多少錢,大家對這個力量都是沒有認知的,所有人都是既貪婪又沒耐心,總是希望可以賺快錢,所以就會造成市場就會留給我們一些機會。

所以對我們來說,如果我們保持投資能夠賺耐心的錢,會給我們的持有人賺很多的錢。對於一家公司經營來說其實也是這樣的,如果我在一個很好的行業,我有非常明確的發展規劃,我有很清楚的再投資的規劃,不管我是去做擴張、建產能還是做研發,還是做營銷,總之一個公司要想著怎麼花錢,它怎麼花錢才能夠讓自己發展,你發展總是要有投入,所以我們要去判斷這個公司所有做的投入是不是有效率的,如果你能夠判斷這個行業夠大,它的投入不會讓這個行業的回報下降,同時能夠保證它的投入始終有效率,始終有高回報的帶來,從一個公司的經營來說,它就是在做複利,我們如果能找到一個行業,在這個行業里又有好的公司,有競爭力的公司,很可能我們就找到了一個可以賺很多錢的機會,所以這一類是我個人比較推崇的一類投資。

總結一下,我們做投資,首先考慮找到一個能夠做持續很長時間複利的行業,這個行業往往特徵就是行業比較大,同時行業裡面有一些公司具有非常強的獨特的競爭力,它可以快速迭代、快速發展,這是一類投資,這類投資往往可以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回報。還有一類就是做邊際改善,但邊際改善這種是很難的,你很難賺到這個錢,但是如果真的水平夠高,也可以參與,也可以賺這個錢。

總體我覺得很多行業,從2016年一季度到現在,整個經濟回升,特別是又有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包括環保因素,給我們帶來了很多行業重估的機會,這裡面既有基本面的因素,也有交易的問題,所以大家要想清楚你賺的是什麼錢,你投資的時間維度,你怎麼給資產定價,包括未來邊際變化的時候你是不是有能力把握,如果這些都能夠的話,我覺得都可以參與的,這兩種錢都可以賺,都是可以給股東帶來回報的。但我個人還是傾向於把你的錢交給一個有能力的人,這個管理層你很信任他,他可以帶你去穿越周期,它的複合回報是會非常驚人的。

3

【提問】:你剛剛有談到說要推崇尋找好的行業里持續做複利的公司,你研究來看,給我們講一講大概有哪些行業你覺得站在這個時點來看兩三年是好的行業?

劉彥春】:我可以講幾個原則,首先說這個行業要有市場化的退出機制,如果通過市場競爭,這個行業里的主要參與者就算虧錢他都不肯出去,那這個行業就很難賺錢,你能力再強也會被別人耗死,那這個行業你就盡量少參與。

還有一種,如果這個行業是市場化競爭的,但是它所有的是同質化產品,大家的產品可能是類似的,A家做的和B家做的產品對消費者來說差不多,這種你一定要找到是不是有一個公司有特彆強的能力可以讓它的成本持續的比別人低,它可以通過定價在這個市場里做到足夠的市場份額,最好這個行業的平均回報是由一些高成本的企業決定的,這個行業多數人假如說都可以賺10%,這些人都是很平庸的人,這些人賺到這個錢,有能力的人在這個行業里就可以賺超額收益,如果這個行業夠大,這樣的公司就有可能會長的很大,很多時候它會超出你的預期。

再有一類是能做出差異化產品的,像手機,過去大家早就已經都有手機了,但是蘋果可以做出差異化的產品,它可以把別人打敗,我覺得很多行業都可以這樣,任何競爭性的行業都存在著機會,關鍵是這裡面有沒有優秀的公司來對這個行業進行重構,這個公司有沒有能力能夠吃掉別人的份額,能夠很高效的再投資,我覺得很多行業都有這個能力。像過去這麼多年中國其實很多資源都是被國有企業、地方政府佔據了,往後看我們解決了這個供求關係以後,把產能過剩的問題解決以後,我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多的競爭性行業可以獲得以前他們拿不到的資源,而且可能會以更低的成本拿到,所以我覺得往後看很多行業都可能會出現優秀的公司,中國既然開始追求高質量的成長,其實對股權投資來說是一個好的年代,會有很多公司成長起來。對我本人來說,如果是同質化的行業,我要找最強的成本控制能力的企業,如果是競爭性的行業,就要看它的產品創新、營銷創新、研發投入、管理層能力,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因素,我覺得很多行業都可以關注。

4

【提問】:劉總,您好,接著你剛才的這個問題,你能不能舉一個案例,就是你過往投資的一個成功案例,給我們更形象化的說明一下你的這些原則。

【劉彥春】:失敗的案例很多,成功的很少。我舉一個飼養企業的例子。大家知道整個2017年豬價是大幅下跌的,年尾比年初跌了很多,但我買的飼養企業給我貢獻很大。這個行業按道理過去大家都是按豬周期來投的,當豬價上漲的時候大家買進去,豬價下跌的時候賣出來,但去年整個豬價下跌的時候我們就買了很多,最後這個股票漲了130%多,我覺得它裡面是有很清晰的產業邏輯,養豬這個行業,在中國大多數的豬,可能八九十的都是由非常小的農戶或者小養殖戶來養的,這些養殖戶是非常沒效率的,就可以看出這個行業是一個很低效的行業,一個行業很低效但又很大,這個行業就有很多可以改善的空間。

行業龍頭公司的特點,在行業看上去不景氣的時候也做了非常多的擴張,在投入,建場地,在斷地擴產能,不斷地借錢加槓桿去做這件事情。這個公司的成本比其他同業公司會低很多,我們不用很看它投了錢當年賺多少錢或者第二年賺多少錢,都不用考慮,你考慮它完整的一個周期,從高峰到低谷、從低谷到高峰,完整的一個周期下來,它的投入產出效率非常高。這樣的公司可以看的很長,但是它又是一個周期性的成長公司,所以波動可能會很大,但我覺得波動又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投資機會。我就簡單舉這個例子。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