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養殖規模化迫在眉睫

受先建設後補貼、扶強不扶弱等因素影響,部分散養戶難享奶業規模化發展成果

  本報記者 耿蘇強

  按照國家奶牛養殖業規劃部署,至十三五末期,我國百頭以上奶牛養殖規模佔比將達到70%,屆時國內大部分奶牛養殖將實現規模化、集約化。隨著規模化水平的提高,奶牛養殖機械化水平將顯著提升。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畜禽生態養殖場負責人趙春平認為,應充分發揮政府、協會、企業等多方力量,積極應對、合力解決。首先,應當「種好草」,增加奶牛優質飼草供應能力;其次,應當「養好牛」,提高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第三,提升乳品質量安全水平和提高奶業一體化發展水平;最後,做好宣傳,提升中國奶業影響力。

部分奶農難越規模化門檻

  據了解,在國家奶牛養殖規模化政策引導和支持下,近年來我國奶業規模化發展勢頭良好。受先建設後補貼、地方政府扶強不扶弱等因素影響,部分散養戶奶農卻被擋在規模化門檻之外,難享奶業規模化發展成果。

  對此,國家現代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說,從行業發展趨勢看,隨著規模化的不斷推進,部分奶農退出奶牛養殖環節已成為趨勢,但與此伴隨的應是另一部分奶農實現了規模化養殖,而不是奶農全部退出。

  李勝利認為,奶業規模化不應將奶農這一養殖主體排斥在外,各地應結合中央「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富民理念,以規模化為契機,實施「規模化富民」戰略,將奶業打造成為真正的富民產業。

規模化是漫長而艱苦的過程

  目前國內規模化牧場擠奶已經基本實現機械化,未來機械的使用在深度和廣度上將得到進一步提升。規模化水平的提升還將表現在戶均奶牛存欄數量的增長,2017年國內奶牛養殖戶均存欄數為43頭,較奶業發達國家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目前國內存欄在10頭以下的養殖戶仍有150萬戶,小規模散養戶數目依舊很大。

  趙春平說:「地方政府應加大產業鏈配套服務體系建設,將奶農吸收轉變為產業工人,進入配套產業,使一個產業帶動一批人致富。」李勝利表示,培育奶農並逐步規模化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地方政府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為民心」,採取多項措施實施「規模化富農」戰略。我國在借鑒以大型規模化牧場為主的北美模式的同時,也應配合考慮集約化家庭牧場的歐洲模式的必要性。中國奶業的現代化不能簡單等同於奶業的規模化,散戶奶農的專業化、合作化之路也是我國奶業健康發展題中應有之意。

  編輯:王晴晴 責編:牛博成

運營人員: 靳美晨 MZ018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