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各個街道名稱來歷

1廣埠屯

明太祖時,要求諸王護衛軍屯田護衛;明成祖時更要求發展農業生產。楚王積極響應,他命令駐紮在東門外交通孔道口的護衛軍置屯耕戍。明太祖時賜給諸王的倉庫名都以廣字開 頭,楚王的倉庫名廣埠,因而護衛軍屯墾之地就稱為廣埠屯。

2六渡橋

傳說現六渡橋一帶為水窪之地,一老人的獨生兒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橋,募到六斗米,並帶動其他人捐錢捐物,很快修好了橋,故名「六斗橋」,即為現今的六渡橋

3水果湖

水果湖並不產水果。原是一片荒丘野嶺,溝壑縱橫,連農田菜地也不多。每逢下雨時,丘嶺上的雨水順著溝壑彙集到這裡的湖汊里,由此出口流入東湖,人們便把這個東湖的湖汊稱為水口湖。日子久了,以訛傳訛,諧音轉化為水果湖。

4宗關

宗關俗稱上關,與下關漢口漢關對稱,和武昌關,漢陽朝關一起,同屬舊江漢關監督署,是過去的徵稅機構。名源「江漢朝宗」的「宗」字。清代在這一帶設關收稅。民國以後,徵稅作用漸小,三十年代以後僅為碼頭、渡口。

5硚口

硚口之名,始於漢口成鎮之初。硚口有大、小兩處,原指大小兩座石橋:一是明崇楨八年(公元1635年)挖土修築長堤形成的玉帶河上第一座橋,一是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挖土修築城堡形成的護城河上第一座橋。也作橋口。

6蘭陵路

現今蘭陵路一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屬俄租界,戰後將帶有俄國色彩的街道統一改名。曾以任兩湖巡檢使兼湖北督軍和省長的「蕭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為當地所仰望之意)定名。蕭姓的郡望為浙江蘭陵,故稱蘭陵路

7集家嘴/南岸嘴/鮑家巷/彈夾巷

公元1521年,陽春三月,人們正流連於春光的明媚。幾匹快馬卷著黃塵,帶著一個驚人的秘密千里跋涉而來。原來,明武宗朱厚照駕崩,他不僅沒有兒子,也沒有直系兄弟,符合繼位條件的,只有遠在湖北鍾祥的一個堂第,這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朱厚熜。「新皇帝進京登基要過漢陽了。」消息傳來,百官不敢懈怠。為了接駕,漢陽府的高級官員們肅立在漢水兩岸的渡口邊,稍遠處,則聚集著部分中低級官員,他們承擔著報駕的任務。百姓們則聚集在新皇帝車駕的必經之路上,欲爭睹龍顏,是為探駕。後來,官員接駕的地方就被稱為「接駕嘴」和「南岸接駕嘴」,報駕的地方被稱為報駕巷,百姓探駕的地方則被稱為探駕巷。再後來,隨著歷史的變遷,這些地名因諧音被分別誤傳為集家嘴、南岸嘴、鮑家巷、彈夾巷,並沿用至今。

8水廠

清光緒三十二年,漢口鉅賈宋偉臣等籌辦既濟水電公司(取「水火既濟」之意),在宗關興建水廠,是武漢最早的自來水廠。水廠建成后,四周多為農田菜地或荒地,只有水廠較為顯著,人們便以水廠作為這一帶的泛稱

9丹水池

丹水池是京廣鐵路線上的一個小站名稱。傳說清末有位老人在這裡江邊端水,有人問他此地叫什麼名字,他以為問他在幹什麼,隨口答道,'端水吃。'問話人只聽到三字的字音,以為當地名叫丹水池,沿用至今

10卓刀泉

相傳在赤壁大戰前,關羽奉諸葛亮之命,率兵馬途經此地。正值盛夏,士兵們酷暑難熬,關羽便派人四處尋找水源,均無所獲。這時,一名老者告訴關羽:「這裡原是水豐林茂之地,後來出了個老虎精,把湖灣水源全給糟蹋了。」話剛出口,一陣狂風起處,一隻金睛白額老虎張牙舞爪地撲了過來。關羽見狀,隨手祭起那把青龍偃月刀。大刀化為一條青龍,呼嘯著迎虎而上,瞬間飛沙走石,龍虎鬥得天昏地暗。青龍越斗越勇,猛虎一陣慘叫,趴在地上化成一座石頭山,而青龍又還原成大刀回到關羽手中。隨後,關羽以刀斫地,仰天大笑。就在他的大刀斫地之處,居然冒出涓涓清泉。將士們痛飲解渴,士氣大振。臨行前,關羽用刀蘸上泉水澆灑石頭山,山上立即綠樹叢生。後來,人們便把這處清泉取名為卓刀泉,把白虎精化成的山叫作伏虎山。

11積玉橋

這一帶原有座橋,夏季湖水上漲時,居民就在橋孔處捕魚撈蝦,多為鯽魚,遂稱此橋為鯽魚橋,並泛指附近之地。後來這裡成為運送鑄造銅元材料的車輛至銅元局的必經之地,便取堆金積玉之意,將鯽魚橋諧音雅化為積玉橋。

12武泰閘

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由張之洞主持修建。每至長江汛期閉閘防洪,冬夏江水下落開閘排漬,有「一閘管七縣加一洲」(鄂城、大冶、武昌、咸寧、嘉魚、蒲圻、崇陽和興國洲)之利,故取保境安民、國泰民安之美意,稱為武泰閘

13中山公園

其前身為私人花園,名曰:「西園」, 1926年收歸國有,並將西園附近的『浦魯豫同鄉會』的土地劃為園址並確定建立「漢口第一公園」,1928年為紀念孫中先生定名為「中山公園」。

14一元路二曜路三陽路四唯路五福路六合路

1926年由民國更名「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一元路;「日月光曜」二曜路;「三陽開泰」三陽路;「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唯路;「壽、富、康、德、命稱五福」五福路;「六合同春」、「天地四方為六合」六合路。

15花橋

在原來的黃孝河上,橫跨了一座木質橋,兩旁有雕花攔板,俗稱「花橋」。 1965年,此處又重建了一座鋼筋水泥橋。後來,為根治黃孝河,把整個河道改為地下涵管,上闢建設大道,這座水泥橋也被拆了,未留任何痕迹。

16三層樓

這一帶原是水塘荒地。1912年,資本家喻興隆在今和平大道445號處修建了一棟三層樓房,底層雜貨錦、棺材鋪,二樓茶館,三樓說書場和皮影戲場,遠近聞名。這座三層樓房高踞於四周平房草棚之上,成為這一帶的顯著標志。

17司門口

如今的司門口附近,以前是中央布政使司衙門在武昌府的辦事處機構所在地,故稱為「司門口」。衙門坐北朝南,大門正對長街,即今解放路

18戶部巷

從前,司門口為中央布政使司衙門在武昌府的辦事處。布政司主管錢糧戶籍,民間稱為「戶部」。明清年間,戶部巷東為藩庫,是布政司存放錢糧的金庫和糧庫;戶部巷西為武昌府的糧庫所在地。戶部巷正好位於兩個庫房中間,因而得名。

19鍾家村/古琴台/琴斷口

相信武漢人都知道鍾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吧~所以,與這傳說相關的三個地方,都有了相關的地名:鍾子期隱居亦即俞伯牙痛失知音的村子,叫作鍾家村;兩位知音切磋之處,叫作琴台;俞伯牙絕望摔琴的渡口,叫作琴斷口

20糧道街

糧道街之得名,源於清代曾在此設的糧道署。而糧道街聲名之彰顯,卻緣於此處多書香,此處多人傑。溯至明代,這裡有勺庭書院,清代,這裡有江漢書院,民國初,這裡有大學一所、中學兩所、專業學校三所

21漢正街

漢正街,古漢口之正街,16世紀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后,長江漢江交匯處,尤其是沿漢江一帶地域逐漸成為漢口商業的中心地帶。 康熙年間,此地因設立漢口巡檢司而成為漢口鎮的正街,又稱「官街」。當時的漢正街沿街店鋪林立,八方商賈雲集~

22姑嫂樹

1521年,明興獻王世子朱厚璁從鍾祥赴京繼承帝位時,曾乘船經過此河,後人便將此河改稱為接駕河(后又諧音改名捷徑河)。有個姓劉的船民在接駕河上以撐船為生,他和他的妻子、妹妹在此築墩建屋居住,稱為劉家墩。劉家姑嫂在家,除種地外,還在農閑時到墩西的余家塘埂上擺攤賣茶、賣稀飯。為了便於過往行人歇息,她們在塘埂上種了一棵棠梨樹。此樹長大后,枝繁葉茂,粗壯高聳,不僅可為行人歇息時遮蔭,而且成為這一帶水陸通道的顯著標志。從此,人們稱這一帶為姑嫂樹,而不再稱劉家墩。

23曇華林

曇華林的得名有兩說:一說是巷內有花園,多值曇花,聚而成林,古時花、華西字通用,故名曇華林;一說巷內多住種花人,一壇一花,蔚然成林,後來'壇'訛為'曇',稱為曇華林。

24閱馬場

清代初年,巡撫劉兆麟在明代楚王府之東闢建練兵演武的校場,場上有演武廳,是舉行武科考試的場所,名閱馬廠。解放后在書寫時改'廠'為'場',己經約定俗成。

25舵落口

舵落口之名源於當地流傳的一則神話:數百年前,這裡原有一湖,湖邊有一仙翁,一日佇立船頭,從一隻葫蘆里放出一股黑氣,霎時一聲雷鳴,其船沉於湖底,仙翁騰空而去。當地漁民撈起沉船,不見其舵。一年大早,湖水乾涸,漁民在沉船處的泥沙下發現脫落的船舵,忽然變成一條紅龍,騰空降雨。人們感念仙翁脫落於湖中的船舵化龍降雨的大恩,便稱這一帶為舵落口。

26江漢路

1861年英國開闢租界,當時臨近英租界的現武漢關至花樓街口僅有一條土路,稱太平路,自此以北至鐵路還是一片荒地。

隨著租界的開闢和建設,當時在法國立興洋行當買辦而名噪一時的地皮大王劉歆生成立了填土公司,專門從現解放大道以北地帶取土,回填現江漢路一帶,以墊高地基建房謀利。後來,劉在英租界西北邊緣回填的一片窪地被納入英租界,使英租界擴展到了西至現中山大道,南至現江漢路。為褒獎劉歆生,英租界當局呈准英女王將花樓街口至循禮門的新馬路命名歆生路。1927年中國人民經過鬥爭收回英租界后,歆生路與太平路合併,改稱江漢路。

27珞珈山

珞珈山原名羅家山,指此處原本有羅姓家族居住。也有人名之「落駕山」。傳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楚莊王平定了叛亂以後,見死傷的人數不多,國家的元氣未傷,決定繼續出征,並將大營移到東湖南岸一座風景秀麗的小山上,對參加平定叛亂的人論功行賞,還赦免參與叛亂的人。這樣一來,全軍上下鬥志昂揚,楚軍在戰鬥中又接連獲勝。後來,人們就把楚莊王設營的這座山叫做落駕山。

現名「珞珈山」,是國立武漢大學首任文學院院長聞一多先生改的。珞,是石頭堅硬的意思;珈,是古代婦女戴的頭飾。一則去「羅家」這樣的俗氣,二則寓意當年在落駕山篳路藍縷、辟山建校的艱難。

28取水樓

新華路體育場附近,有個地方叫取水樓。相傳早先取水樓這裡的百姓吃水十分困難。因無錢挖井,只得到當地財主家買井水吃。財主有個心地善良的美貌女兒,經常偷偷接濟窮人。她多次看見一個書生幫助前來汲水的老人,且長相出眾,漸萌生愛心。這青年父母雙亡,孤身一人寒窗苦讀,小姐得知愈加憐愛,讓書生到她家提親。可財主嫌貧愛富,小姐只好暗中資助。書生赴京應試,財主把女兒許配一有勢有財的浪蕩子。迎親那天,小姐在綉帕上寫下遺書後投井自盡。

書生中進士后,皇帝恩准其回鄉做縣令。書生得知小姐不屈投井的事情后大哭一場。上任后他支出官銀,開挖一個大水塘,供百姓飲用,因縣令姓白,大家取名「白水湖」。后縣令又在小姐自盡的水井旁蓋起一棟漂亮的樓閣,取名「取水樓」,表達對小姐的讚美和懷念。 如今,取水樓早已被拆除,但地名仍沿用至今。

29街道口

街道口泛指武珞路石牌嶺北端以東的路段兩側一帶。亦實指武珞路以北從珞珈山路到洪山村之間面積為21000平方米的地區。洪山村在清代名叫杏花村。村頭有條小街,是武昌城東郊集市小鎮,長不過百米,人稱街口頭、習稱街道口,是從武昌城到武漢大學等處的必經之地。解放后,武珞路擴建,使街道口的面貌大為改觀,但仍保留街道口的地名,並泛指其附近地帶。

30楊園

楊園街位於武昌和平大道。據考證,清朝時期,有一位洋人在武昌橋樑村(鐵路醫院原門診部)修建了一座庭園,人們稱之為洋園。後來,該洋園成為張學良的行園,但「洋園」之名一直沒有更改。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洋園被更名為楊園,一直沿用至今,原來洋人蓋的四棟樓房,現在是鐵道部第四設計院辦公室。楊園街就是以此為名。

31保華街

公元1861年,一個叫巴夏里的英國人在漢口圈地:自江邊花樓街往東八丈起,至甘露寺江邊卡東角止,作為大英帝國在漢口的「租界」。1898年,英國人把租界向北擴展,直抵今中山大道,還在租界與華界之間築起一道圍牆。1923年,漢口地皮大王劉歆生會同漢口商人集資收購今黃石路、保成路一帶地皮,意欲與租界勢力抗衡。後幾經周折,於1930年將圍牆拆除。為紀念這段歷史,將沿牆邊這段零落參差的路段命名為「保華街」。

32長堤街

長堤街,長4000米,在「街齡」相若的街道里,沒有比它更長的。它早先是一道長堤,公元1635年(明崇禎8年),漢口通判袁火昌主持修築,東止今江漢區東堤街直至長江邊,是為後湖堤,或稱長堤———為紀念袁通判,也叫袁公堤。有了袁公堤,才有了堤內漢正街的成長、發展和繁榮。最後才是街: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漢口築城堡,就在袁公堤外築城開壕,一為防「寇」,二為防洪。漢口有了城堡之後,袁公堤即失去防洪作用,就有居民在堤兩邊建屋起樓,逐漸形成以堤身為軸線的幾乎與漢正街平行的街市。長堤街,用了近230年的時間,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堤到街的嬗變。

33腰路堤

1954年,武漢發大水,遂在洲頭街修了一條大堤起到防洪的作用。1954年後,鍾家村一帶逐漸繁榮起來,像橋機廠、中南軋鋼廠等一批企業興建在此。為了經濟發展的需要,就修建了鸚鵡大道,把原來的堤岸在道路經過的地方開了一道閘口,看起來像是把鸚鵡大道一分為二,遂把這條堤稱為腰路堤。因年久失修,現在這條堤已經看不到痕迹了。

34陞官渡

清道光年間,蔡甸大集場有一吳姓舉人,進京趕考,走到漢陽城西一渡口,因無渡船,萬分焦急,深恐誤考。適逢一位漁翁在此收網,見此情景即搖船送他到對岸,吳舉人正要付酬,漁翁不收,說:「這裡雖是南來北往要道,但戰亂不斷,沒人敢設渡,如他日金榜高中,若能架座木橋,八方百姓定會感恩於你。」吳舉人聽后連連稱是。趕考完畢,吳舉人被欽點進士,後幾經升遷,至漢陽府縣令。他沒有忘記漁翁的話,在此架了座木橋,百姓方便歡喜,稱此地為陞官渡,以表示對吳舉人的欽佩。

35洗馬長街

相傳關羽在大破于禁之後,曾站在長江邊的禹功磯上,為自己的坐騎赤兔馬洗澡。

36武勝路

相傳這裡曾有一座武聖廟,裡面供奉著關羽和岳飛。古代,人們在參加武科考試前,都會來此廟拜祭。後來,廟消失了,可武聖路的地名卻留了下來,並最終演變成了如今的武勝路。

37古田

漢口古田地區,這個曾經遍布荒湖和沼澤的地方,其實是數批不同姓氏的江西人共同開發出來的。古田地區的辛家地、江家墩、韓家墩、羅家墩等都是明末清初出現的江西老表的部落。其中,居住在韓家墩的韓氏家族,是清代初期遷居至此的。當時,江西省連年荒災,民不聊生,韓氏家族被迫西遷,並最終落腳在此開墾荒地,繁衍生息。後來,張之洞修築張公堤,圈出大片湖地,英、美商人在此設立香煙廠。為了生存,韓氏家族單一的務農方式自然解體,不少人開始進入工廠打工,有的則依附香煙廠,做起了小買賣,並最終將韓家墩一帶變成了商鋪林立的老商業區。

38三眼橋

相傳,前清一位鹽商的女兒,與一年輕漁夫成親后,小兩口靠打魚兼運鹽,小有積蓄。幾年後,兩口子回娘家,到此請渡船。貪心的船主「獅子口」大開,提出要付足十兩銀子方肯接送他們。面對船主的「敲竹杠」,夫婦倆好不心煩。於是賣掉僅有的三艘鹽船,斥資在這琴斷河上修起石橋。鄉民們感念他倆的義舉,便將此橋喚作「三鹽橋」。因橋下為雙墩三孔,久而久之又被諧稱三眼橋。

39岳飛街

岳飛街位於江岸區車站路,原在法租界內。當時,法國將這條路命名為霞飛將軍路。霞飛是法國征戰亞非的著名將領。收回法租界后,因該地名帶有殖民侵略的烙印,因此將其改為岳飛街。

40郝夢齡路/張自忠路/彭劉楊路

在抗日戰爭時期,張自忠將軍、郝夢齡軍長、劉家祺師長先後殉職;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前夕,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三烈士壯烈犧牲,為紀念這些英烈,就有了後來的張自忠路、郝夢齡路、劉家祺路和彭劉楊路。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