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他是治國能臣;從商,他為商聖

中華歷史五千年,能人輩出。春秋戰國時期更是英才匯聚的時代。有孔孟之道的孔子、孟子,無為之學的老子等思想家,也有一代戰神白起,統一六國的王翦等名將兵家,亦有變法圖強的商鞅等法家名士。在這些英才中,有一位比較特殊。從政時,他將一個快要滅國的國家輔佐稱為春秋五霸之一,政治生涯到巔峰時適時隱退;從商時,三度富甲天下,國家危難時,散盡家財救濟蒼生。他就是一代商聖范蠡。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俘獲越王勾踐,勾踐聽從范蠡的建議,卧薪嘗膽委曲求全。勾踐回國后,四周諸侯虎視眈眈,國內民不聊生。范蠡和文種提出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滅吳九術」等興越滅吳的戰略規劃。針對吳國要求不建城牆、不建軍隊、不打造兵器,范蠡提出三面建牆,吳國一側不建;秘密組建「民兵」,私下訓練;不讓打造兵器,就把鍛造廠搬到深山中。勾踐層數次要攻打吳國,被范蠡勸下,認為時機不到。最終在吳晉會盟時,一舉攻破吳國國都。后不急於一時,同意吳國求和,靜等吳國衰弱。十年後,吳國外患不斷,內有天災,越國勾踐終滅吳。

Advertisements

吳國被滅后,范蠡被封為上將軍,僅在勾踐一人之下。但范蠡並沒有被封賞沖昏頭腦,而是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毅然辭官而去。范蠡辭官后,在齊國海邊購買土地,開墾種田,同時兼營漁業捕撈、開鹽田等。短短几年,范蠡便成為齊國首富。齊國鬧災時,他富善樂施,救濟災民。他樂善好施的行為傳到齊國國君耳中,請他做相國。他大力發展經濟,促進齊國與其他諸侯的貿易往來,奠定齊國經濟繁榮的基礎。三年後,齊國國強民富。他又一次掛印封金,散盡家財,辭官而去。

他舉家遷至齊國西北陶地,自號朱公,再次開家創業。在范蠡的推動下,陶地成為春秋時期東周的經濟之都,貿易樞紐。終得「陶朱公」的美名。司馬遷說他「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