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各族春節習俗

春節是中國民間一個最隆重的節日,時間是夏曆元旦,即正月初一。

春節一詞最早見在《後漢書•楊震列傳》:「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又冬無宿雪,春節未雨,百僚燋心,而繕修不止,誠致旱之徵也。」古有以立春為春節之俗,但到了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已改秦歷,重新確認夏曆,以正月為歲首,正月初一為歲始日,改了立春為春節之俗,而以正月初一之時為春節。可以這樣說:把正月初一定為春節,定為一年之始的新年,至少在東漢時已經有了,距今也已經有近2000年歷史了。

廣西各族都有過春節的習俗,也是各少數民族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除春節外廣西境內苗族還有過苗年的習俗,時間是農曆十月第一個亥日。侗族有過侗年的習俗,時間是農曆十一月冬至,即周曆。

廣西各族過春節活動與習俗各有特色:

壯 族

除夕要煮年粽,年粽分大、中、小三種,大的有數斤重,稱「鳳皇」,中的一斤左右,小的有二三兩,稱「鳳勒」。除夕要殺雞祭祖,以雞血抹在牛欄、灶台上,以血祭二神。雞屁股留一根雞毛,以志先人茹毛飲血之苦。晚上吃團圓飯,凡年內去世父母,均留座位及碗、筷。除夕要守歲,留火種,一直要留到初三或正月十五。

壯族初一以雞鳴或零時為新年開端。屆時各戶鳴放鞭炮煙花。放炮時必夾有12個大炮,全響以示12個月大吉大利。婦女在零時穿新裝,拿電筒爭先出門去挑水以搶到第一為吉。同時在河邊檢回大、小石頭,大者象徵牛馬豬羊,放在牛、豬、馬欄,小者象徵雞鴨鵝,放在雞、鴨籠,以示一年六畜興旺。以挑回來的新水加紅糖、生薑、竹葉煮成「靈湯」全家飲用。大人喝了延年益壽,婦女喝了添子添福,小孩喝了聰明伶俐。初一晨男子將犁、耙、刀、斧等生產工具掛上粽粑以表酬勞。並在坡地犁兩道壠溝,放少許谷種、牛糞,以求當年豐收。初二,老少開始走村串寨,互相拜年。整個春節期間,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其中以打扁擔、拋繡球、放花炮、唱螞蟲另、演壯戲、舞春牛、舞龍、舞獅、打會鼓、吹八音等最具特色。

壯族吹八音

漢 族

春節子時各戶鳴鞭炮,焚香拜祖,以示辭舊迎新,除邪納福。節日親友互相拜年,有初一仔、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舅娘的習俗。即初一幼輩給長輩拜年,初二女婿給岳父母拜年,初三回娘家拜年。邕寧、岑溪、桂平、梧州等地初一至初十有生日,依次為一雞、二狗、三豬、四年、五羊、六馬、七人、八谷、九麻、十豆,期間以各種活動祈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玉林、欽州一帶,以初三為「窮鬼日」,是日各家將除夕以來存積的垃圾倒於三叉路口,意為窮鬼出、富人入。梧州地區正月十二為補天日,是日以糍粑粘於竹枝,插在田裡,讓鳥啄食,意為堵住嘴巴,不再為害農作物。節間人們言行舉止,都是以文明吉利為準則,禁忌講不文明不吉利的話和做不吉利的事。文體活動有舞龍、耍獅、粵劇、桂劇、春牛、竹馬、唱師公、武術、採茶、遊園、棋類等活動。

漢族舞龍

瑤 族

過春節因各支系不同各具特色。初一雞啼時分,村老對天鳴槍三響,各戶隨即放鞭炮、擊鼓敲鑼。盤瑤人家帶引貓狗巡遊住房四周,意為防獸防鼠。龍勝花瑤,由長輩帶領,手舉火把、刀斧、鋤頭上山「出晨」,口念「行東利東,行北利北,東成西就,南通北達」,然後各人砍回一捆生柴,意為新年生財。富川、鐘山、恭城的平地瑤,以谷投入杯中浸泡、擺於神台,發壯芽者為播種品種。藍靛瑤初一給幼童舉行識字、挑花啟蒙儀式。春節期間瑤族娛樂活動有唱堂歌、演「耕作戲」、打銅鼓、賽陀螺、射擊、圍獵、拋繡球、斗鳥等。

瑤族賽陀螺

苗 族

初一鳴鳥槍放鞭炮迎春。各戶到吉利方向砍回常青樹枝,放在屋內意為生財和長青。隆林等地初一清晨苗族姑娘到泉邊搶新水,得第一的挑到各戶,以共享吉利,各戶放炮致謝。有的初一牽耕牛到堂屋喂以酒飯,意求豐收。桂西北一帶苗族年輕人給外公外婆唱拜年歌。節間文娛活動有吹蘆笙、鬥牛、唱苗歌、爬高竿、跳坡、舞踩堂等活動。

侗 族

初一上山采山野茶花插在神台上,以示萬新。早上兒童成群結隊去各戶拜年。有的到寺廟、「薩堂」叩拜、敬神。文娛活動有唱侗戲、吹蘆笙、舞龍、舞獅、跳多耶、對山歌、行歌坐妹。蘆笙隊、侗戲班到各村互訪和比賽,觀眾有千人。

吹蘆笙

仫佬族

初一有挑新水習俗,鳴啼時主婦到井、河邊,先燒香拜神並將數枚硬幣投於水中,挑水回家,家人在門口恭候,每人喝一碗新水。初一的水,人吃了延年益壽,豬吃了快長肥壯,用來染布布發亮,熬酒不酸。節日娛樂除舞龍獅、唱採茶外,以男女青年「走坡」最具特色,成百上千人在坡上,白天唱情歌、夜唱故事歌,通宵達旦。

仫佬族「走坡」

毛南族

初一婦女到井邊,河邊挑水用「恩」樹葉泡水洗臉,學童讀幾頁書,女童做些針線,以望子女聰明靈巧。將扁擔插在門口,上掛秤,下系刀,意保人畜安泰。有的把粽粑掛在織布機上以示平安。初二至正月十五走親訪友,開展娛樂活動。

京 族

初一到井邊燒香汲水,名為「靈新水」,早餐家家吃素食如糖粥、白薯等,午吃葷,全日閉門謝客。

彝 族

初一挑新水,供於神台,燒熱后全家洗臉,意在求吉。春節期間最具特色的活動,是彝族的「抹黑臉」活動。

仡佬族

春節期間老人喜歡上山打獵,有的地方初三拿粽子到田間「三開」,意在消除三災六難。文娛活動有踢毽子、轉鞦韆、打篾蛋、打花籠、吹木葉等。

打花籠

廣西地方志辦公室出品

責編:郎尚德 黃榆林

審校:吳輝軍 游 勇

總編:梁金榮 鄧敏傑

資料摘自《廣西地方志》期刊

運營人員: 靳美晨 MZ018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