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秋冬暖胃美食推薦

馬上就要立冬了,沒穿秋褲而直面寒冷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有一種寒冷叫你媽覺得你冷,還有一種寒冷叫忘穿秋褲!現在問題來了,天氣變冷了,吃點什麼暖暖身子,靠譜一點的!

Ps:小編在有限的篇幅里推薦了幾種有代表性的!但是呢,小編不是磚家,歡迎各位微友積極推薦,圖文並茂高大上!屆時我們將公開投票,誰能代表蘭州秋冬最好吃的暖胃美食?你說了算!

閑話不多說,上圖!

馬子祿牛肉麵

蘭州牛肉麵的最大秘密在於湯,自本世紀初馬保子做出第一碗牛肉麵至今,這湯的配方是代代相傳,秘而不宣。所謂清湯並非開水混鹽,而是幾十種佐料與牛肉原湯配製而成,也許您不相信,這其中唯獨沒有大香!水土也是一個方面,蘭州位於黃河上游的一個河漫灘上,由於來自高原的細砂的過濾作用,是省會以上級城市中地下水質最好的,另外,蘭州的食用牛肉主要是甘南和青海氂牛,所以不論怎樣外地如何是作不出真正地道的牛肉麵的。所以現今吃牛肉麵還得去蘭州。

Advertisements

馬子祿牛肉麵地址:城關區大眾巷86號

阿西婭羊羔肉

阿西婭本著家族企業多年的積累的經驗,加上自己的不斷創新與苦心鑽研,研究出了屬於自己風格的羊羔肉的烹飪方法與技術,隆重推出羊羔肉的極品、阿西婭爆炒羊羔肉。選用生長35天剛滿月的羔羊,因小羊羔光吃奶不吃草,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無污染,無任何人工添加劑,純屬典型的綠色食品,再加阿西婭傳統祖傳秘方,加入多種中草藥,經精心烹制已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美味佳肴。其菜品粗礦中暗含本質,古拙里透著土氣,完全迥異於常品俗類,極具民族風情,食者莫不稱奇。

【阿西婭的羊羔肉和羊頭】四個人要大概2斤羊羔肉差不多,再點其他配菜。非常鮮嫩可口。羊頭看個人喜好。有的一個人一個羊頭也吃的完。羊頭上肉也很多,眼睛,腦花,舌頭,雖然聽著有點可怕,但實在口味相當好。

Advertisements

清真阿西婭羊羔肉地址:城關區大沙坪109國道(近G30收費站)

孫子烤肉

它是古老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傳統食品,曾被稱作帳篷食品。它也曾作為宮廷的一種美味而臍身於大雅之堂。《明宮史·飲食好尚》中就有凡遇雪,則暖室賞梅,吃炙羊肉的記載。最早的烤肉,是把牛肉或羊肉切成方塊,用蔥花、鹽、鼓汁稍浸一會兒再行烤制。明末清初時,蒙族人則是把大塊的牛、羊肉略煮,再用牛糞烤熟。到了清初時代中期,經過不斷改進和發展,烤肉技術日臻完美。道光二十五年,詩人楊靜亭《都門雜味》中贊道:』嚴冬烤肉味堪饕,大酒缸前圍一遭。火炙最宜生嗜嫩,雪天爭得醉燒刀。

【烤羊肉串】蘭州烤肉不同於新疆大串,具有獨特的韻味,三五好友,配以啤酒,這種最悠閑的姿態成為蘭州最常見的風景。

孫子烤肉地址:城關區皋蘭路(近民主東路)

正寧路牛奶醪糟

牛奶雞蛋醪糟(雞蛋牛奶醪糟亦可),顧名思義,就是用牛奶、雞蛋、醪糟一起煮制而成,是金城蘭州比較流行的美食,最先食用牛奶雞蛋醪糟的是甘肅臨夏人,後傳入蘭州。首先把醪糟放在牛奶中燒開,打入雞蛋花,並撒入葡萄乾、枸杞、花生、白糖等,其成品黃白相間,奶和米酒的香氣真讓人陶醉,吃起來蛋花柔軟,滑嫩爽口,香甜略酸,真是色香味俱全,各種乾鮮果星星點點,色彩斑斕,能窺其一斑之人,便覺口水四溢,實乃罕世佳肴。

正寧路老馬牛奶雞蛋醪糟地址:城關區正寧路夜市

通渭路洋芋片

洋芋不是蘭州的特產,可水煮洋芋片卻是蘭州地道的美食,蘭州本地人最愛去的通渭路洋芋片已經成為蘭州人口中洋芋片的代表,來蘭州不去吃就是一種遺憾。

通渭路水煮洋芋片地址:通渭路

杜記甜食

灰豆子

是用麻色豌豆製成的獨特食品,是用麻色豌豆煮成的粥狀食物。做法是先將麻豌豆洗凈,加水煮,加入食用鹼,再用小火熬,適當時加入紅棗,當紅棗煮破時的香甜汁液流入湯內時,一股濃香。吃的時候加入白糖,別具風味。夏日冷飲可以祛暑,冬日熱食可以滋補。

杜記甜食(金城灰豆王)地址:城關區張掖路大眾巷

熱冬果

冬果梨是蘭州特有的一個梨種,這種梨個頭大,肉頭厚,味道甜美。正因為如此,蘭州人講這種梨子用冰糖水煮爛,專門吃湯梨,冰糖和本身梨子的香甜完美結合,味道非常特別。

而且這種梨子在冬天以這種方式食用,還具有滋陰、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尤其是止咳的功效,冰糖煮過的梨子,甜上加甜,加上性溫去寒。所以冬天吃這個最合適不過。

說起這熱冬果,在蘭州的小食街頭,據說已經存在有上百年的歷史了。這道小食的來源那就更早了,相傳是在1300多年前,唐朝宰相魏徵的母親因為患病,咳嗽不止,想看醫生,又怕葯太苦。魏徵很孝順,又知道自己的母親愛吃梨,所以就把梨汁於研成粉末的草藥熬成梨膏,吃了以後不久病就好了。這熱冬果就起源於這裡。

冬天蘭州的小吃攤照樣非常豐富,熱炒粉,熱年糕,還有這熱冬果,都是冬天裡暖暖的一道風景。

羊雜

羊雜碎是由羊的心、肝、肺、胃、腸等原料混合燴制的。製作羊雜碎還講究「三料」、「三湯」、「三味」。

「雜碎三料」又分主料和副料,正宗的全羊雜碎之主料(又叫三紅)是心、肝、肺,下鍋的時候切成碎丁或薄片;三副料(又叫三白)是腸(生油的)、肚(生味的)、頭蹄肉(架碗充數的),下鍋時要切成細絲和長條。一碗羊雜碎,看的就是主副料全不全。

「雜碎三湯」有如下說法。居家過日子,買上一副羊的五臟,下鍋煮好,連湯帶水地熱熱吃起來,這叫吃「原湯雜碎」,味道體現在鮮美清淡上。怕雜碎有五臟異味的人家是先將洗好羊雜碎鍋里氽一下,把湯扔掉,再將雜碎蒸熟切好,重新入鍋添水放調料煮一下,盛到碗里,這叫吃「清湯雜碎」。由於是蒸熟的,味沒入湯,食者味道全從對雜碎的細嚼慢咽中得。街巷鋪點、車站、路口小攤上多是新的雜碎時時不斷地往一個大鍋里續,一鍋湯用文火常熬不換,甚至是這鍋湯經營者叫賣幾年就熬上幾年,湯稠如油,色釅如醬,過往食客買上一碗吃,這叫吃「老湯雜碎」。雜碎酥爛綿軟,醇美味存於湯,故經營者最不舍多給食客加湯。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