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易經》是一部闡釋物質變化規律的書。橫向來講,它把物質發生本質變化的決定因素,總結為六個,即六爻。只要其中一個決定因素髮生變化了,那麼物質本身也就發生了質變。縱向來看,它把物質發生變化總結為六個階段,也用六爻來表示。對於每一個因素或階段,易經都給出了相應的卦辭。這些卦辭旨在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分析物質變化究竟處於六個階段的哪個階段內,使決定物質本質變化的六大決定因素一個或者全部發生變化,使物質朝著人們的主要願望來發展。一言以避之,是要指導人們掌握「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規律。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符合對立統一的規律,質量互變、否定否定的原理的,而且更符合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因此是值得繼承發揚的。在這方面,錢學森先生給了我們做出了表率。錢學森在主持兩彈一星的偉大科學實踐中,開創了系統科學,這門新興學科,旨在以科學的系統來彌補個體的不足。這個學科深受中國傳統易經智慧影響,又把「人的因素」放在研究的基點上,提出了開放的複雜系統及其方法論。

易經的卦象,由六條或連或段的橫線組成。古往今來的人物根據當時知識水平、個人喜好、社會需求賦予了千姿百態的寓意。因此易經的六爻可以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分為兩類。再把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各自分為三要素。很多複雜的問題就不難很快理出頭緒。理出頭緒后,就要對他們各自的影響以及總體態勢,進行分析了。這時候易經的卦辭就為我們給各個要素定性以及總體態勢評價提供了坐標的功能。易經的卦辭總體包括「元、亨、利、貞、吉、譽、凶、悔、亡、吝、厲」。為了表示階段性功能,又增加了「初、中、終」三種修飾。為了表示是非,又增加了「有、無、匪」。

為了表示程度增加了「大、小、上、下」。此外智慧的先民,在卦辭里加入了一些比喻「比如,初九,潛龍勿用」來建議我們的主觀能動行為。很多人面對卦辭,往往是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其實只要我們根據實際需要把這些作為坐標來運用,把一些隱喻當開拓思維的啟示來看待,就會容易很多!歸根結底,這些卦象、卦辭,都是我們掌握「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規律的工具。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條必須掌握好的規律,那麼靠什麼來驗證是否掌握好了這條規律呢?「實事求是,是也,非也,須經實踐檢驗;與時俱進,進兮、退兮,要有人民評判。「這是筆者研讀、謄寫《易經》以及其根據他學科知識和社會實踐的一點體會,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此外,筆者要格外指出的一點。關於運用「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條規律,在不同時代,不同階層有著不同的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因人而宜------一切從實際出發,是運用好這個規律的前提。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