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解讀:養「蛙」方知父母心

壹心理主筆團丨黃小希

-

「自己養的蛙4天沒回來,擔心。」

「該不會是被車碾了吧,給個信兒也好啊。」

昨天中午,當打開了《青蛙旅行》后,再次看到空蕩蕩的房間,我不禁又開始念叨......

「都不吭一聲的,就知道讓我擔心......」

額......這句話怎麼那麼耳熟?

我翻了翻我和母上大人的聊天記錄,上一次她找我還是元旦的時候。

因為每次跟家人聊天都各種被嫌棄,很抗拒,但今天,突然有種想讓母上大人知道自己還活著的心情,於是主動給她發了消息。

因為玩了《青蛙旅行》,開始有一點點,能理解父母對自己的心情,可以說是很勵志了。

- 01 - 「我的蛙怎麼又走了?」

放置養成遊戲不新鮮

不確定的回應才是「操心感」的來源

Advertisements

這隻「放置養成」的小青蛙,相當隨性。

每次打開app,你都不知道會看到什麼樣的畫面。

有時候以為它差不多回來了,結果只來了一張明信片(當然還有一點都不心疼爹娘,毫無音訊的)

有時候在家做了幾個小時的手工

有時候邊看書邊打瞌睡

小青蛙不用上學不用上班連妞也不泡,只要往他包包里放便當,保證它活著,想去旅行的時候可以去,想不去旅行的時候有得吃就行了。

它從不告訴你,什麼時候又不在家了,出發去哪,什麼時候回來,卻去哪都惦記著給你寄照片,給你帶特產。

只要看著他安靜的表情,看看他究竟在不在,看看他在幹嘛,感覺世界就都被治癒了。

心理學家斯金納卻用一群鴿子證明,這種不確定的美好,才最讓人沉迷。

不確定的事情,讓人更加操心,就像是不定時的抽查,能夠促使著學生每次都完成作業一樣。

Advertisements

這款遊戲促使著我們,一遍遍地打開app,看我們家的孩子,雖然有時會讓人失望,但卻總是期待著新的驚喜。

於是,每次點開心裡都會有一堆OS:

有人覺得玩了《青蛙旅行》,就像是體驗了一次養育子女的操心過程,但其實,我們還可以看到更多。

- 02 - 「我的蛙怎麼那麼久還不回來」

我們似乎低估了爹媽的牽挂,也高估了自己的佛性

現實中,父母的養育才不可能有這麼「隨性」。

更多時候,我們感受到的,是約束和管制。

無論是作息、交友、社交活動、對另一半的選擇,都很難讓他們滿意。

但其實我們好像也是,這樣對我們的蛙的。

從自己養蛙的吐槽就能看見,父母嫌棄自己的影子:

一天到晚不著家,回來就只知道躲在房間里

家裡沒吃的就不回來了是吧

怎麼出去那麼久才帶回來這麼點東西,看別家的蛙,都帶了兩頁手信了!

人家蝸牛來找你了,也不出門見見,嘖嘖嘖。

甚至還會想要干涉他的生活,我的蛙怎麼都不在家裡呆著,老是出去浪呀~

我們對蛙的吐槽是不由自主的帶著愛的母性,但回到現實生活中,父母對我們的吐槽,卻總容易變成了嫌棄和控制。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常常能聽到「我是過來人,你聽我說,你那樣遲早……」。

就算是想好好一起討論,也會被焦急的父母粗暴打斷。

不論什麼年齡,父母很容易把理想中的自己,通過「嫌棄」、「要求」的方式施加在子女的身上,甚至還摻合著付出后的索取。

作為孩子,儘管有的時候能夠意識到他們的無心,卻難以壓抑自己情緒,盡一切力量逃離父母的束縛。

有能力反抗的,會努力在某一領域取得成果,企圖用比父母更強勢的話語權,讓父母說不出話來;

不相信自己能力的,只能沉默順從,卻會默默搞砸許多父母的「安排」。企圖用自己人生的「失敗」,在證明父母是錯誤的。

所以《青蛙旅行》中的小青蛙從來都是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吃飯旅行,看書寫信,哪怕看起來有一點孤單。

你能做的所有,也只能為他準備最好的行囊,無法干涉他的行程,無法過問他的心境。

這也是很多人能從這個遊戲中感到放鬆的原因。

《青蛙旅行》儘力避開的,就是因為付出,而帶來的束縛感。

- 03 - 「不想你出去,還是準備了遠行的包裹給你」

無論我多愛你,都無法控制你的未來。

一開始我很嚮往小青蛙的狀態,歲月靜好,互不干擾。

但我很快就察覺出來,其實自己嚮往的,只是平等尊重,互相支持的感覺。

嬰兒是脆弱,沒有自主性的,所以需要父母的全方面照顧,但隨著我們的長大,我們跟父母的關係,變得有點拉扯:

一方儘管明知越來越控制不了,還是要控制;

另一方儘管越來越強大,卻不自知。

我們雙方似乎都習慣了這種安排與被安排。

父母為我們寫下人生的前半段的劇本。

一開始總是帶著最美好的祝願,和最細緻的關懷,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我們能夠開始自己的旅程,卻又常局限於曾經習慣被安排的劇本里。

面臨抉擇,難以無法分清哪些是屬於父母理想自我,哪些是屬於自己的理想自我。

糾結於「我想要」和「我應該」之間,寸步難行。

而我只需要你永遠記得,人生的劇本,除了你,沒有任何人可以改動。

作為一坨他媽(我蛙就叫一坨),就算操心一坨出門會不會交不到朋友,擔心會不會遇到危險,依然會用完我所有的三葉草,給他買最好的裝備,讓他看更多精彩的風景。

因為我知道我無法控制它的行動,只能給他最好的祝福。

就像我知道愛我的媽媽,也無法控制我的行動一樣。

所以,《青蛙旅行》讓我體驗到最重要的唯一一點:無論我多愛你,都無法控制你的未來。

現在流行「60分的父母」,其實,我們也可以做「60分的子女」。

我們雙方,都不完美,也不需要完美。

只需要走自己的路,能用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讓對方知道,你愛他,就夠了。

行囊已經準備好了,不知道準備的便當合不合你胃口,但別害怕,出發吧。

- The End -

- 作者簡介 -

壹心理主筆團 | 黃小希

收藏文章?不如關注我們——想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心理學,請持續關注「壹心理」頭條號,「世界和我愛著你」。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