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線取勝的清代畫家汪之瑞|「新安四家」之一

汪之瑞是「新安四家」之一,字無瑞,號乘槎,又號瑞道人。休寧人,生卒不可考,查士標可考證的生年為1615,而查士標在詩中稱汪之瑞為老友,這樣,汪之瑞年齡和查土標不應相差太遠,查士標丙午年(1666年)題汪之瑞《山水圖》雲「乘槎畫近日絕少,乘槎尚在。」可見,汪之瑞1666年尚在。由於記載汪生平事迹的史料甚是缺乏,我們只有從他繪畫作品的題跋中得到一些信息,他在《山水軸》中自識:「丑夏五日,畫似跨干老盟兄。時余游豫,不覺筆下有離別之氣。瑞識。」可知,他曾游於河南,從類似這樣的題識中可以大概判斷出他一生的遊歷軌跡,在他的題畫款中,還提到他曾游於無錫、鎮江及河南、浙江省的一些地方。

汪之瑞的事迹很少出現當時的畫史畫論中,只有張庚的《國朝畫征錄》中提到了隻言片語。而《國朝畫征錄》記述了清初至乾隆初年的畫家,正編卷上得178人,大半為明代遺民畫家。《國朝畫征錄》是已知清初畫史中最詳盡的專著。作者張庚十餘年間,凡三上京師,一游豫章、一游山左,再泛江漢、三至中州,載稿於行笥,凡遇圖畫之可觀者,輒考其人而錄之。其用功之勤,論述精當,時人莫比,所載汪之瑞生平事迹應該比較可信。

Advertisements

中國畫的關鍵是它的書法性用筆,以線入骨,呈現出作者的心跡,汪之瑞的作品特點是以線條筆法取勝,以一線表現簡。如他的一幅《山水圖》冊頁,此圖中的坡岸,就是一根線勾成,水中的方洲只有幾根線,原作中映視之,可見到線的中間有更濃的一絲痕迹,象圓柱的中軸,這就是前人最樂稱道的「綿里針」;用方筆體現在畫松樹榦和雜樹葉,但決不是一味的扁平,可見其線的兩沿特黑,中間平,且有一線或數絲飛白,前人稱此「如堊牆,倒提其刷按之下」,「如擊敵,深人敵後擊之。」作簡筆畫,如沒這種過硬的技巧便會顯露窘相。汪之瑞在許多畫中,將中鋒畫出渾圓、單純的輪廓線,使造型顯得空曠,再糅合枯筆皴擦只作表面質地的提示,與四王的山形符號不同,汪之瑞的畫似乎更加雋永,他的筆墨以震撼人心的膽魄及具體的控制力彌補了圖中原有的內省基調,他最具代表性的畫作是簡而淡的山水畫,簡到只一根線勾出一個山崗,三、五筆一株樹,沒有大片的墨,也沒有濃密的皴,畫中無人,然意中有人。

Advertisements

新安畫派的畫家長期生活在黃山,習見層巒陡壑、老樹虯松,於是加以提煉,汪之瑞在畫面上追求極端的簡練、明凈,為新安畫派的興盛及畫風的奠定起著重要的作用。他身處新安,日以黃山為師,神遇而跡化。由於黃山石多樹少,樹的姿態怪怪奇奇,黃山石往往一山如一石拔地而起,石中光滑,沒有「皴筆」。所以,汪之瑞大多數的畫空曠、枯淡,有的畫用方折的直線勾寫,以很多幾何體組成山境,沒有大片的墨,沒有過多的點染,這種風格也是他「外師黃山,中得心源」的結果。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