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的天津老城牆,天津人再也見不到了,答應我只許看不許哭

· 天津人不知道的天津事兒 ·

天津還有城牆?

看到這個標題后,

現在的年輕人多會有此一問。

不意外,

畢竟現在在世的天津人,

沒有一個親眼見過天津的城牆了!

記憶,

不會傳承,早晚斷代 。

城牆,

總有一天,

將徹徹底底消失在天津人的記憶中……

讓歷史停留,讓時間回溯

今天我們給您講述——

天津老城牆的故事

01

那些年,天津人,才真正叫「城裡人」

天津衛最早的城牆


算盤城,賽淮安

明永樂二年(1404年)

工部尚書黃福修用祖傳工藝,

為設立的天津衛築城,

後人給他這一偉業起名:「夯土造城」。

——這是天津最早的城牆。

(示意圖,那會兒還沒照相機……)

四堵土牆把天津圍成東西長、南北短的長方形,

如同一個算盤,

當時的天津人就把自個兒家,

簡單粗暴的叫做「算盤城」。

Advertisements

在電視上看到的那種打仗防禦的牆頭兒城牆

咱天津幾百年前年就有了——

  • 城牆上設置了密密麻麻的箭垛,弓箭手可以從後放箭;

  • 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段牆體凸出城牆,其狀形似馬臉故稱「馬面」,可以消除防禦的死角。

  • 在城牆轉角處建造了高大的角樓,用以瞭望敵情;

  • 在城牆四方分設城樓城門,鎮守四方,連通內外;

  • 城門內還修建了形如口袋的瓮城,專門用來圍剿攻破城門的敵人。

城牆築好之後,

天津人紛紛稱讚自個兒家鄉真牛X,

又給城牆起了個雅稱,叫「賽淮安」。

兩建四修的城牆


凝智慧,歷風雨

此土牆已算是「良心工程」,

生扛了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

但後來實在殘破不堪了,

據明代重臣李東陽的《天津衛城修造記》記載:

兵士傳遞者越堞而行,若履平地。

這幾乎就是沒什麼牆了……

Advertisements

(天津老城,資料圖,一說八國聯軍進城后的天津)

×1

明孝宗弘治四年(1491年),

土牆經歷了第一次重修加固。

天津按察副使劉福以磚石重新構築,

並新建了瓮城城門樓

命名鎮東、定南、安西、拱北

——這才形成了天津老城的城牆。

津城四門之外各有美景,

佔了「直沽八景」(明代天津八景)的前四景:

「拱北遙嶺」「鎮東晴旭」

「安西煙樹」「定南禾風」

《潞河督運圖》局部皇船塢左側的古炮台

×2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

天津總兵趙良棟重修年久失修的城牆,

為四門重新題匾

「東連滄海」「南達江淮」

「西引太行」「北拱神京」

×3

雍正三年(1725年)

天津遭遇大水,城牆損毀嚴重,

大鹽商安尚義、安岐父子倆捐款重新築城。

安岐

新建的四門,

東名「鎮海」、南稱「歸極」

西號「衛安」、北為「帶河」

傳說衛安門之名為雍正皇帝欽定,

意在褒獎安氏。

清末天津衛的城牆根

天津地處九河下梢,地勢低洼,

城牆承擔了防洪的重任。

早年間歷次發大水,

都是憑著高高的城牆才把洪峰擋在城牆以外。

清末的天津城牆(歷史圖片)

×4

清晚期,老城牆已經喪失了禦敵的功能。

清咸豐十年(1860年)正月,

清政府統兵大臣僧格林沁

在城外挖深壕、築土牆,建成環形外牆。

內外牆最近處3里,最遠處6里,全長36里。

外牆上安裝先進的火炮

還建了14座營門連通內外。

▲14座營門的相對位置

牆外壕溝寬2丈4、深3尺6,

后注水成為護城河。

城牆在當時稱為稱「牆子」,

而壕溝稱為「牆子河」。

▲牆子河示意圖

咸豐同治年間

農民起義軍捻軍橫掃江北數省,

河北首府保定、北京南郊都未能倖免,

只有天津依靠「牆子」,

成功擊退了捻軍的進攻。

▲挖牆子河壘牆禦敵

02

恥辱啊,天津獲得了最丟人的「全國第一」

可惜,冷兵器時代的防禦神器

抵擋不住工業革命時期的洋槍洋炮。

當時,八國聯軍進犯天津,

義和團與愛國清軍奮勇抵抗,

憑城用炮,

給八國聯軍造成了很大的打擊。

▲八國聯軍與清軍和義和團在天津城區大戰

但八國聯軍還是用炮火轟開了南城牆,

1900年7月14日,佔領天津,成立都統衙門。

1900年11月26日,都統衙門第74次會議

決定拆除城牆,並且不得重修。

▲《美軍佔領天津老城后返迴路上》,1900年。美軍走在海光寺附近的濠牆上,左側為當時的牆子河。可見原始的土牆非常簡單,光禿禿的一片。取自《庚子拳亂:北京內外的軍事行動》相冊。


他們對外宣稱的是城牆影響城內外交通、

牆根垃圾太多不衛生。

  • 八國聯軍進佔之前,英工部局秘書長馬克里希對天津城的印象是:「城角下,破爛的茅屋成堆,滋生病菌的池塘成群。」

  • 「城內地基很低,一下雨,城牆之下積水成河。一到暑日,各處污水溝臭氣衝天,熱天引發多種流行病,致使喪命無數。」

  • 「窮困之人喪葬甚至沒有棺槨,或置於屋后,或棄於城牆之下,被豬狗糞便所污。」

(我們家乾淨不幹凈,礙你毛事!)

▲1900年前的天津城角樓照片(歷史圖片)

其實,站在城牆可以俯瞰租界,

威脅洋人的安全才是他們非拆牆不可的原因。

▲庚子前濠牆「厚德門」(俗稱小營門)原貌,通過城門內可看到英工部局建築戈登堂。

天津衛的老少爺們兒認為:

拆除城牆是一種侮辱!

多番請願試圖阻止,

可惜最終失敗了。

  • 當時,天津《直報》認為:「天津城系雍正二十五年所重修者,迄今幾二百年,一旦被毀舊制無存,使後人不免臨岐弔古之悲噫可嘆已。」

    ▲1900年八國聯軍拆毀前的城牆東南隅(歷史圖片)

  • 天津文人劉孟揚陷入極度悲哀與無奈之中,他在《聞見錄》中記道:「十二月初二日(農曆),都統衙門出示,將天津城埠,全行拆去,實從十一月中旬,業已動工,每日做工者數百人,其中曾充拳匪者甚多。彼時紛紛談論,皆謂系在每門之左右,各開一門,以免行人繞越之苦,至此告示一出,始知將城垣全行拆盡,無不深嘆惜之,謂四百餘年之古迹,一旦削去,若非拳匪擾亂,何至如此。」

▲ 正在拆除的天津老城牆(來源:天津廣播微信)

1900年12月31日,

天津成為中國第一座失去城牆的城市。

496年歷史的天津城垣不復存在。

▲1901年正在拆除的天津城牆(歷史圖片)

拆牆時天津人肯定沒想到,

這一舉動竟然引發了中國城市建設的潮流——

漢口、上海、長沙、廣州等城市相繼「破牆而出」,

城牆如多米諾骨牌紛紛倒掉。

中國人以這種特殊的方式,

開始被動地面對現代城市文明的洶湧大潮。

保護了天津400多年的城牆被拆之後,弊端立顯,

1917年,海河流域連日大雨,

失去城牆保護的天津被洪水淹沒,

遭災最嚴重的地區水深達到5尺。

城牆被拆除之後,

四牆的牆根處修建了東南西北四條環城馬路。

新中國成立後部分牆子河陸續填平鋪路,

鋪築成南京路、長江道等道路,

殘存的牆子河成為津河的一部分。

時至今日,

天津還有眾多地名帶有當年城牆的痕迹,

例如南門臉兒、南門外大街、牆子大街、大營門等。

03

牆拆了,磚頭都去哪兒了?

天津文史館的張紹祖老師

仔細考證查訪過天津城磚的幾個去處:

1

修碼頭了

據南開大學歷史系編《天津義和團調查》一書記載:

「天津城牆拆了后,城磚都運到威海衛去修威海衛碼頭,有許多人還因此發了財。」(《天津義和團調查》第98—99頁)

2

蓋私房了

天津拆城牆的承包人曹劍秋

利用「都統衙門」無償撥給他的土地,

干起了「營造業」,用拆除的城磚,

在南門東和蘆莊子蓋了許多房屋。

▲老城牆拆完后的西馬路

3

砌陰溝了

據《天津老城圖說》記載:

拆城后,城內污水排放受阻,

城既廢,遂採取以拆城牆的磚,

就著護城河河床,建造大型磚砌陰溝。

4

建別墅了

1901年天津城牆拆除時,

太古洋行買辦鄭翼之

和怡和洋行買辦、天津首富梁炎卿

買到了英租界紅牆道(今和平區新華路)的地皮,

準備起蓋花園宅邸。

他們通過了都統衙門秘書丁家立、

拆城牆的承包人曹劍秋取得了拆城的大磚,

各建花園大樓一所(今新華路199號為鄭翼之舊居、201號為梁炎卿舊居),

目前尚未拆除的樓房和臨街的圍牆猶存遺迹。

▲鄭州道鄭翼之舊居

5

修寺廟了

天津市文物局文物管理處魏克晶先生,

考察南開區西北角小學,

這裡原來是城隍廟,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

在殘存的後殿牆下部發現有城磚。

6

散落各地 成收藏品了

一切文人和收藏家收藏天津的城磚,

近些年,在西馬路、南馬路擴寬時,也發現有城磚。

現天津歷史博物館保留有一些完整的城磚,

並將其作為展品。

▲1994年北馬路工程中的挖出城牆基礎(攝影 戴曉泉)

結 語

今天的天津,

一座座雲塔摩肩接踵,

一處處景觀讓人流連,

然而老城區早已沒有了舊時的風貌,

一些老天津地標性建築不復當日英姿。

從600多年前天津設衛建城,

到八國聯軍攻破兩道城牆,佔領天津,

老城牆的每塊牆磚都是歷史的見證者。

這些圖片,這些史料

是天津老城牆留給世人的

最後回憶。

後人,將對著這些紙片,

再難憶起當年天津的風采……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