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炎症——惡性腫瘤的「溫床」

作者: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羅照春

王先生患痔瘡多年,時好時發,他覺得"十人九痔"沒有什麼要緊的。前幾個月,出現了連續便血,他以為是痔瘡這老毛病複發引起的,就在當地醫院按痔瘡處理,醫生還給以消炎止血對症治療。開始還有點效果,可是,以後又出現大便次數加多,且總有便意,出血越來越嚴重。最近,他到省城求醫,被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專家檢查診斷為直腸癌,當即收入院治療。

已有研究表明,長期慢性炎症可能是引起直腸惡變的要素。如慢性細菌感染、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憩室炎,使得黏膜導致肉芽腫、炎性變和假息肉,可能會漸而發生惡變。其中如痔瘡、肛瘺、肛裂、化膿性汗腺炎等炎症長期刺激,也可引起惡變。其病程越長,發生癌變的可能性越高。王先生因痔瘡導致的長期慢性炎症與直腸癌的發生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許多像王先生這樣的臨床病例表明,某些腫瘤發生前或發生過程中,患者常有慢性炎症。因此,人們就一直猜測慢性炎症與癌變是否有著關聯。因此,癌與慢性炎症的相關研究已成為許多學者當今的熱點課題,並已在不少方面獲得初步研究成果。

慢性炎症可致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惡變

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是鼻腔常見的具有惡性侵襲力的良性腫瘤,惡變率為7%~27%。目前,其病因和病理仍未完全闡明,但臨床研究表明,可能與病毒感染、變態反應等慢性炎症有一定關聯。

慢性咽喉炎有惡變可能 

慢性咽喉炎雖然癌變的概率極小,但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療,炎症擴散,可引起其他疾病,亦有癌變可能性。

胃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致癌變 

胃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長期慢性或反覆發作的腹痛、腹瀉等病症,可造成胃腸道黏膜炎症、潰瘍等,慢性炎症損傷而發生胃腸道息肉。其部分息肉具有惡變傾向,部分息肉為癌前病變,如不及時治療,而漸致癌變。許多胃腸道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的,尤其是腺瘤性結腸息肉癌變率更高。這已由學術界通過相關研究達成共識。據業內專家統計,胃鏡受檢者中約有1%-5%的可發現息肉,其中80%為炎性增生性息肉,20%為腺瘤性息肉,其癌變率前者為0-5%,後者高達25%-50%,甚至有高至66.5%的報告。腸鏡受檢者中約有10%以上的可發現息肉。結腸息肉患者,結腸癌發生率比一般人群高3.5倍;息肉多發者癌變率高達10倍,而半數以上結腸癌是由腺瘤惡變而產生。

慢性骨髓炎有惡變機率 

臨床經驗及研究表明,慢性骨髓炎的惡變機率雖不大,但在長期不利的拖延治療下,機率就會增加。由於慢性骨髓炎的治療較困難,病程漫長,有的長達數年甚至數10年,且常在慢性期急性發作,長此反覆,皮膚、肌肉組織纖維化,局部疤痕累累。患者常常因多次手術更增加了局部組織纖維化。在纖維化最明顯、軟組織彈性最差、皮膚色素最重的區域,是局部常規消毒及抗炎治療的主要部位,也是因長期受炎症慢性刺激發生癌變(如骨瘤、皮膚癌)的危險部位。

晒傷造成的慢性炎症會導致皮膚癌

晒傷是指人在日光照射下,大量接觸紫外線照射而引起的一種光毒反應。輕者暴晒的局部皮膚紅腫、脫皮,重者出現水皰和炎症。累加晒傷的次數越多。造成的損傷越嚴重,直到發展成為皮膚癌,這已成醫界共識。

長期慢性炎症形成的宮頸息肉有惡變可能

宮頸息肉是婦科常見病之一,但常常易被忽略。因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癥狀不明顯,只是在檢查時才被發現,即使有癥狀也較輕微,主要是點滴出血,或在性生活后少量出血,或白帶中帶有血絲等。宮頸息肉出血本身,對健康影響並不大,但長期慢性炎症形成的宮頸息肉,有惡性病變的可能。一旦發現宮頸息肉,應積極治療,減少惡變發生率。

當然,某類慢性炎症的可能惡變或直接惡變傾向遠不止以上幾種。但這已表明,慢性炎症的持續存在,為啟動、維持、促進腫瘤的生長起著重要作用。

總而言之,人體各器官長期的慢性炎症,是孕育和產生惡性腫瘤的溫床,會給生命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因此,我們不能小視防治軀體各類炎症,尤其對長期的慢性炎症,應引起足夠的警惕。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