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軍形第四》告訴你,怎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九地:極言地下很深的地方),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天上極高的地方),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秋毫:禽獸在秋天長出的毫毛,比喻極輕的東西),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忒(te):無差錯,此指必然)。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Advertisements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地:此指國土),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鎰稱銖(zhū)(鎰(yì) ,銖(zhū):古重量單位,一鎰二十四兩,一兩二十四銖),敗兵若以銖稱鎰。稱勝者之戰,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千仞:形容極高,仞:八尺為一仞),形也。 

譯文:

孫子說:從前善於用兵作戰的人,首先創造自己不可戰勝的條件,然後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機會。使自己不被戰勝,在於自己的創造;敵夠戰勝敵人的時間,在於敵人的失誤。所以,善於作戰的人,、夠使做到自己不可戰勝,但不能使敵人一定能被我戰勝。所以說,勝可以預見,卻不能強求。使敵人不能戰勝自己,是因為防守堅固,能夠戰勝敵人,是因為有力的進攻,以防守為主,是因為防守的條件不足,以進攻為主,是因為自己兵力充足。善於防守的,隱藏自己的兵力如同藏在深不可測的地下;善於進攻的人就象從天而降而使敵人不能抵禦。這樣,才能保全自己而獲得全勝。

Advertisements

預見勝利不能超過一般人的見識,算不上最高明:打了勝仗大家都叫好,算上最高明。如同能舉起秋毫稱不上力大,能看見日月算不上視力好,能聽見雷鳴算不上耳聰。古代所說的善於用兵的人,是指在容易取勝的情況下戰勝了敵人。所以,真正善於用兵的人,沒有智慧過人的名聲,沒有勇武蓋世的戰功,而他取勝之所以準確無誤,是因為他採取了必勝的措施,他所戰勝的是已經註定失敗的敵人。所以善於打戰的人,能使自己始終處於不被戰勝的境地,也決不會放過任何可以擊敗敵人的機會。所以,打勝仗的軍隊總是在具備了必勝的條件之後才交戰,而打敗仗的部隊總是先交戰,在戰爭中企圖僥倖取勝。善於用兵的人,潛心研究致勝之道,修明政治,堅持致勝的法制,所以能主宰勝敗。

兵法從五個方面來衡量勝利的可能性: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數,四是稱,五是勝,敵我雙方土地的對比,產生面積大小的 「度」,領土大小的「度」產生物質資源的「量」,物質資源的「量」,產生能供給士兵多寡的「數」,士兵多少的「數」,產生敵我強弱對比的「稱」,敵我強弱對比的「稱」,構成戰爭勝負的物質基礎。打勝仗的軍隊對於失敗的一方就如同用「鎰」來稱「銖」,具有絕對優勢優勢,而失敗的軍隊對於獲勝的一方就如同用「銖」來稱「鎰」。勝利者一方打仗,就象積水從千仞高的山澗衝決而下,勢不可擋,這就是「軍形」,是軍事實力的表現。

編者按:戰爭的首要問題和最終目的就是戰爭的勝負。戰爭的參與方,最為關心和努力追求的就是戰爭的最終勝利。但是,戰爭是唯物客觀的,勝與負拼的是戰爭參與各方的實力,而不是誰的主觀意願就可以決定的。我們能夠積極的做到的是讓自己先立於不敗之地,然後才能去尋找敵方的失誤和弱點,尋隙擊敗敵人。但我們無法讓敵人處於必敗的地位。這是兵家制勝的法則。孫武在本篇中論述了戰爭取勝的一般原則。所以武聖說:「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

怎麼做才能是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呢?武聖認為,要先為「軍形」,有了強大的「軍形」,就能夠做到:「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何為「軍形」?就是軍隊因為其國土規模、政治、國力、將帥才能、兵力、軍隊強弱、天時地利等綜合條件形成的一種態勢。善戰的將帥就是要匯聚、利用優化這些先決條件,形成自己不可戰勝的態勢,然後再去尋求戰勝敵方。

我們曾一再強調,戰爭最終的勝負取決於國家的綜合國力,綜合國力包括了國土規模,物質生產、社會經濟結構,科學科技水平,國家政治的清明、民心的向背、人才的舉薦培養,將帥的個人能力,國家和軍隊的官吏編製、兵力素質的強弱,士卒的訓練,兵源的補充、軍械軍需的生產儲運供給,天時地利的客觀條件等等各方面的因素。要想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先做好做大做強自己的綜合國力。

也許有人要說:「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例很多,是不是武聖認識在這個問題上出了問題呢?」其實不是,第一,武聖在此論述的是一般法則,而任何事情都可能存在特例。戰爭也不例外。其二,在戰爭的進程中,戰爭態勢瞬息萬變,如果參戰各方的某一方有特別善於把握戰機的將帥,則極有可能迅速的扭轉戰爭局面。其三,在這樣的戰例中,強大的一方只是看上去是立於不敗之地了,而實際上在其「不可勝」的態勢中存在漏洞、疏忽或短板,使敵方抓住了戰機被一擊而破。所以,作為參戰方的將帥,一定要從實質上去見隱察微,實事求是的尋找到敵我雙方客觀的「態勢」,去創造和把握取勝的機會。武聖在《謀攻》中就曾經講到:「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是以,作將帥的人,不可以不深諳此理也。(圖片來自網路,謝謝原作者,如涉版權,請聯繫我刪除)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