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石養石,以石養石

常言道:室有石則雅,室有石則安。面對一塊精美的石頭,那絢麗的色彩、優雅的格調、樸拙的造型、天然的紋理、深邃的內涵、超脫的靈氣、堅貞的性格,都會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讓人領略到一種寧靜致遠、虛懷若谷的情懷。

石之趣,在於它有獨特的內涵。雅石是大自然散落的美,一方石頭就能構成一幅山水,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韻味。壁立當空、挺拔峻峭者謂之「瘦」,四面玲瓏、上下相通者謂之「漏」,輕盈飄逸、晶瑩通澈者謂之「透」,石紋起伏、凹凸不平者謂之「皺」,色澤蒼老、拙劣樸實者謂之「丑」。正如清人趙繼恆在詩中所言:疊疊高峰映碧流,煙嵐水色石中收,人能悟得其中趣,確勝尋山萬里游。

求石易,養石難。所謂養石,就是指將自己精心挑選的石頭經過長時間的養護,使其光潤沉穩,產生出肌膚之美。養石最重要的是要以石為友。內行的藏家往往會不斷地撫摸石頭,用手與之交流。如此一來,人氣和汗液會慢慢地積澱於石頭表面,形成一層黝然有光的皮層,也就是俗稱的包漿。這種包漿可以說是一種古雅的見證,包漿越凝重,賞玩價值也就越高。

Advertisements

一般說來,養石之法有兩種,一種是「水養」,一種是「油養」。如靈璧石離土日久,它就會因缺氧而失靈,繼而失聲失色,因此就應時常以清水淋之以保潤澤,這樣不僅有利於保持石頭的生氣,還有利於保持靈璧石那獨特的青銅之音。而壽山石質地細膩,脂潤柔軟,則應先用細軟綢布輕輕擦抹,去除石表灰塵,然後再用茶油反覆擦拭以養其性,讓油脂沿著毛細孔慢慢滲入石頭裡,反覆如此,石質便會變得愈加溫潤瑩澈。

藏石養石,既可以陶冶情操,也是生活中的一大樂趣,有意或無意間獲得一方美石,便足以讓人沉浸其中,愛不釋手。這也就難怪「石痴」米芾但見奇石便拜作「兄弟」、偶遇珍品便藏於袖中謂之「握游」了。

石家常說:石之美是寂寞的、幽深的、蒼古的、枯淡的風韻之美。一塊有靈性的石頭,就是一段山水的濃縮,沒有媚姿,沒有俗態。它於方寸之間,包羅萬象,有著山的雄奇,水的空靈,雲的變幻,風的色彩,讓一顆染盡塵俗的心,在剎那間被過濾得乾乾淨淨。如此說來,石品如人品,養石該與養人同道。人格高尚,眾口皆碑;人格卑劣,眾口誅之。石頭亦然,如果石格不高,人皆棄之。表面上養的是石頭,骨子裡養的卻是心性。

Advertisements

所謂「以石養石」,就是在收藏奇石的過程中,拋售掉部分增值空間不大或者自己已經感到厭倦的奇石藏品,再用所得資金去進新貨,打通奇石收藏的「源頭活水」,一邊賺取收益一邊「玩」,用較少的投入「玩」到更多的美石。

要「以石養石」除了可以面對面交易、托代賣和送拍之外,現在還有不少奇石收藏愛好者乾脆開起網店,然而並非一心要做奇石收藏品生意,只是出清一些無意再留的寶貝,以倒騰出錢來買更好的奇石,順便結交同好。

即便是資本充足的大藏家,面對浩如煙海、買之不盡的奇石精品,也會覺得錢永遠都不夠。於是,通過買賣、實現奇石藏品的投資價值來給自己「補血」就不失為一個好選擇。有一些奇石藏家,死守著長年積累下的大量奇石藏品,從不轉手,等遇到真正好的奇石時卻力不從心,結果是買了半輩子,手裡依然是些品級較低的奇石,藝術品位也沒有取得精進。

讓奇石藏品流動起來,有了這種思維,對於一般工薪族來說,奇石收藏就不再是一種奢侈。只需一筆不太大的啟動資金,假以時日,把自己養成一個行家並不是不可能。

「以石養石」帶來的藏品置換可以有多種層次。

追求精品,寧缺勿濫。奇石收藏本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畢其功於一役的心態實不可取。不斷淘汰掉一些商品石以逐漸淘到精品,可以讓自己逐漸接近頂尖佳品。除非像某些奇石收藏大家一樣,無價之寶太多,已經難以以石養石,一般奇石收藏愛好者總是仍在追逐精品的路上,提升自家奇石收藏的整體品質需要長期的「以石養石」來沉澱。

高拋低吸,挖掘冷門項的潛力。「撿漏」和「淘寶」永遠充滿吸引力。成熟的奇石收藏家「撿漏」不是期待著一夜暴富,而是吸納那些還沒有被市場充分肯定的佳品。對於眼光好、熟悉市場的奇石藏家來說,「以石養石」可以轉讓出一部分市場價值已經接近飽和的奇石藏品,買入估值較低、升值潛力巨大的奇石藏品,類似於股民所追求的「低買高賣」,既能創造收益,也能檢驗自己的市場嗅覺,鍛煉鑒賞力。

梳理奇石藏品,調整收藏方向。有的藏家手中的奇石又多又雜,不僅找不準收藏思路,還容易滯留重複、相似的石種,這也是一種浪費,不妨來一次清理。此外,還可以給自己的奇石收藏做專題歸類,確定主攻方向,其他的商品石就可以轉掉了。

成功的「以石養石」需要藏家對市場價格給予一定的關注,讓自己的奇石收藏接受市場的考驗。這對於奇石藝術品市場的充分流通、良性發展來說也是好事。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奇石收藏愛好者都捨得賣。既然是「收」「藏」,當然要囤起來,殊不知一旦過度,容易讓奇石藏品把自己綁架了,收藏始於物,超乎物,過度囤積的做法其實將本末倒置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