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山城紀錄片——「最後的棒棒」

近日在頭條上看到有人在介紹這一部紀錄片,由於自己就是紀錄片愛好者,於是就記下了片名。在上周六下班回家之後,找到了這部紀錄片,毫不誇張的說13集沒有按暫停鍵,一口氣看完了。這種基於現實生活而來的紀錄片,反應的是最真實的生活,站在導演的角度你會看到很多,站在自己的角度同樣你會看到很多。

紀錄片描述的是一個正團級的退伍軍官拜師棒棒,從此走進一個名叫自力巷53號的地方,跟著一群基層勞動人民一起一整年的生活、工作經歷。根據不同人物的經歷與發展,描述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進而對生活對生存做了闡述,能夠看到導演想要深入表達的那層東西,能夠看到那種內心深處的掙扎與吶喊。

棒棒們白天守在商業繁榮的街邊等活,晚上回到距離商業區僅數百米之遙的陋巷居住。當鏡頭從繁華的解放碑商圈切換到破敗的自力巷民居,真可謂一牆之隔、天壤之別,一邊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流光溢彩的廣告牌,另一邊是破敗不堪的危房、逼仄難入的小巷,富庶和貧窮的對比之鮮明,距離之短促,令人瞠目。

棒棒們賺的都是微薄的血汗錢。送100多斤的塗料,上坡下坡,走2公里路,工錢10元;日均收入數十元;何苦,作為一個身強力壯的年輕棒棒,半年的積蓄是3000元。

棒棒們入行的原因五花八門,但無一例外都很心酸和無奈。老黃,生在地主家庭,與一名寡婦生下女兒后,女人離開了,他當棒棒是為了養活女兒。河南,父親早亡,母親改嫁,他外出流浪,作棒棒是為了糊口活命。老甘,在村裡談了幾年的女友悔婚,嫁給了別人,他賭氣離開村莊,夢想到城市裡賺大錢,回村娶村長的女兒。老杭,他的媳婦跟別人跑了,小流氓說只要一萬塊,就讓那奪妻之人消失,他到城市裡當棒棒,攢復仇費。大石,蓋房娶妻欠下外債,和老伴一起到城市裡找出路,為的是早日還債。

人一旦陷入貧困,就如同陷入泥淖,難以脫身。厄運專找貧賤人。背井離鄉的人,很難抵禦城市中的種種危險。河南的一隻腳是跛的,有幾個小流氓挑斷了他的腳筋,他也曾幸運地得到一個月薪2000多元的雜工崗位,卻因沒有身份證無法簽勞動合同而被辭退。老甘在城裡的第1個5年攢了1萬元,剛從銀行取出,就被小偷摸了包,第2個5年,又攢了2萬5千元,又被小偷摸走。老杭的錢主要用來治腿腳腫痛,好不容易攢了一千多元,卻被騙子以幫忙辦理養老保險為由全部劫走。

人一旦窮到一定程度,其思維和行為方式都會發生驚人的變化。一切以省錢為導向。物比人貴,老黃心疼自己的四輪車,能用人抗的絕不用車拉。回家的高速直達車耗時2小時,老黃捨不得坐,輾轉1天換乘5趟車,只省下6元錢。生了病,不進醫院,老杭試用了各種民間偏方,老黃在秋雨夜突然暈眩,寧死不去醫院,他說「死了就死,死不了就賺到了」。寄希望於賭博致富,河南把牌桌當成扳回人生敗局的機會,老甘的衣物被拆遷辦拿走後,跑去鬥地主,想贏點兒錢買衣服,結果反而輸光了身上的最後一分錢。對食品衛生的底線一降再降,對食物美味的標準一寬再寬,何苦在連續吃了幾天老乾媽拌米飯後,他可以接受在不甚乾淨的廚房做飯,並且認為燉肉配稀飯的搭配不再古怪難忍。對於住宿條件,只求可以遮風避雨,自力巷拆除后,流落街頭的何苦和老黃髮現夜晚的屋檐也是搶手貨,風雨夜,他們為能找到一個寬闊點兒的棲身屋檐而感到幸運。窮困中的人,連感情好像也變得粗礪。一起搭夥做飯的老甘和老金,在散夥之時,沒有離別感傷,反而為一袋剩米爭執不休,最後由何苦做中為他們平分了剩米。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喜歡窮,也沒有人喜歡窮人。仇視富人可能帶來災難,歧視窮人卻非常安全。一戶人家舀狗糧的勺子掉入馬桶坑道,家人著急上廁所,就找老黃來掏勺子,在主人的要求下,老黃跪在廁所地板上,把手伸進坑道。勺子被掏出時,老黃的手被打上了馬賽克,配音也停止了,伴著嘩嘩的水流聲,屏幕上顯示一行字:「老黃用香皂把手洗了三遍 」。老黃在騷臭環境中的作業非常廉價,僅值20元,主人連老黃用過的香皂也不願觸碰,催促老黃和香皂一起離開。河南,僅僅因為想吃兩個雞蛋,引爆老闆的不滿,飯攤老闆嫌他食量大、要求多,敲打他「都學會點菜了」,一怒之下辭退了他。

相對於棒棒們困頓的生活,帶給我更大震撼的卻是那些窮人身上保有的淳樸和美德。老黃和老杭本是競爭夥伴,他們平分塗料店的送貨生意,當老杭生病後,老黃主動離開塗料店,把生意讓給老杭;老黃和僱主走散,報警找到僱主之後,感激的僱主給了他100元酬金,老黃堅持只收30元,他說,20元是他的力資,10元是他等人和尋人的時間回報,這是他內心的公道;大石,作為二房東,即便河南拖欠了九個月房租,也沒有把河南趕出去;在自力巷拆遷過程中,何苦和老黃的行李沒來得及取出,大石給了身無分文的他們100元。考慮到他們舉步維艱、自顧不暇的處境,這些良善的品質就更叫人唏噓。

自力巷的拆除是整個影片的轉折點。

棒棒們被逐出危房,他們陷入赤貧,缺衣少食,連最基本的生存都受到挑戰。環境逼迫人必須改變。

何苦到建築工地幹活,在偶然承包了一個小項目后,他開始注意到這個生機勃勃的勞動力市場。何苦跑遍了所有的工地,給工程負責人留下聯繫方式,讓他們在需要力工和雜工的時候找他,他從此當起了包工頭,領導老少棒棒們承攬工程項目。他們的工資開始翻番,何苦的日薪達到300元,其他棒棒的日薪則達到150元,這樣的回報是他們之前無論如何都難以想象的。

思路一變天地寬。回顧整個影片,不難發現,許多主動尋覓機會轉行的棒棒,早已過上更好的生活。毛土豪花錢學手藝,進入家裝行業,逐漸有所積蓄,購買了自己的樓房;老曾,年輕時為米店運糧,年邁時自己開了個米店,收入大增;杜老闆在年輕時也是棒棒,跟著別人做防水工程,慢慢自立門戶,事業壯大,進入富裕階層。

真正的弱勢群體的悲哀在於他們不具備改變生活的能力。比如老黃、老杭、老甘、老金,他們文化素質太低,識字、算數都困難,適合他們的工作實在是太少了。而河南,他連個身份證都沒有。

影片的結尾是光明的,但是,卻經不起細思。何苦只是要拍一部紀錄片,他不是扶貧幹部,他走後,這些棒棒們今後的路還能否是坦途?

回頭看整部紀錄片,或許是資金短缺的緣故,何苦一人不僅擔任導演,而且擔任配音以及片尾曲的演唱。配音有些字讀得不夠標準,演唱也不是專業水準,但是影片所呈現出的真誠令人動容。看到完整版紀錄片最後出現「何苦傳媒 作品」的字樣,我知道一個富有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的人在追夢的路上又前進了一步。

一個地方的拆遷,代表著一座城市的進程。一個職業的沒落,代表著社會勞動力的進步。一群人的生活經歷,代表著萬千人的生活狀況。所有的存在,都需要與社會前進的腳步相契合,我們總是需要作出這樣或者那樣的改變去適應這個社會,無論這種改變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做不出改變,那麼這個存在就沒有意義了,早晚會被社會前進的洪流吞沒。人情冷暖,人生百態,如此那般,皆為生活。

也許就是這麼一群人,他們如螻蟻一般爬行,他們如高山一樣佇立,他們如細流一般蜿蜒,又如洪流一樣兇猛。給我們展示了最真情的生活,演繹了最真實的生存。他們勤奮,他們樂觀,他們付出,他們掙扎,他們哭泣。他們的經歷與生活讓我們能夠明白生活的意義,體味生存的艱難。

但是無論生活多麼艱辛,道路多麼坎坷,我們都有活下去的希望,都有去奮鬥的動力。生活總是給了你很多,也拿走了你很多。生活是那樣的不公平,生活卻又是那樣的公平。我們出身不同,我們歷程不同,我們經歷不同,我們結局不同。我們也許生活富足,我們也許生活艱難,我們也許強壯無比,我們也許病入膏肓,我們也許孑然一身,我們也許家庭圓滿,我們真的有著太多的不同。但是我們的目標都相同:好好的活著,為了更好的生存,這是人的基本權利,也是我們畢生追求的目標。

看完片子之後我深吸一口氣,沒有流淚,沒有吶喊,沒有掙扎。然後在深圳這一方土地上的一個小小房間里,寫了八個字:珍惜時光,珍愛生活。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