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證、白虎人蔘湯證與桂枝加附子湯證比較分析

導讀:小編在文章中對和五苓散證有密切聯繫的飲水方證、白虎加人蔘湯證、桂枝加附子湯證均進行了論述。希望能夠通過對各方證的對比學習加深對太陽病汗后病情演變情況的了解程度。

原文:

太陽病,發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小編解讀:

一.本段文章應該分兩節分析,作者以假設的寫法說明了汗后出現的兩種情況。文中諸如「胃中干、胃氣和」均不是癥狀,均為推論性文字。所以通俗解釋如下:太陽病汗后出現了大汗出的情況,同時或者之後出現了煩躁不能睡眠的情況。如果口乾想喝水就讓少量喝點,如果胃氣能和會痊癒。如果口渴程度重甚至達到如同「消渴」的情況,脈浮,身微熱,同時小便不利,可以服用五苓散。可以說,無論是飲水方證還是五苓散證,均有胃中干、煩躁不得眠的主症。

Advertisements

本段原文第一節:

太陽病,發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

1.讀本節應該和白虎加人蔘湯證相比較。白虎加人蔘湯證原文說: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2.本節論述飲水后胃氣和,煩躁不得眠癥狀痊癒,姑且可以稱為飲水方證,是發汗后津液相對不足導致的胃中干,並沒有熱邪陷入陽明的情況,由於飲水后胃燥得到緩解所以煩躁不得眠的癥狀痊癒。而白虎加人蔘湯證是屬於過汗后熱陷陽明,出現「大煩渴不解,脈洪大」的情況。在白虎加人蔘湯證中,「脈洪大」即是交代邪熱陷入陽明的情況,所以用石膏、知母清熱,粳米、甘草、人蔘益陰生津,合方白虎加人蔘湯清熱生津。

Advertisements

二.本段文章原文第二節:

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1.本節出現了小便不利的癥狀,可以和桂枝附子湯證做對比。桂枝加附子湯證原文說: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兩方證均出現了小便不利,均於汗后出現。為什麼其他癥狀卻全然不同。小編分析如下:

〈1〉桂枝加附子湯證汗后津液大傷的同時損傷大量陽氣,甚至傷陽氣的程度遠遠大於傷津液的程度。所以出現一派陽氣虛的癥狀。太陽經表陽不足太陽經脈得不到溫煦出現了下肢拘攣的情況;表陽不足玄府不閉出現「遂漏不止、惡風」的情況。太陽膀胱腑里陽不足不能氣化津液所以出現小便不利的情況。

〈2〉五苓散證汗后出現表邪不解、邪熱內陷(太陽腑相對於太陽經已經屬於內陷)、津液損傷的情況。雖然病邪仍在太陽經(脈浮,微熱),但已經出現了向陽明經傳變的趨勢,所以出現了「煩躁不得眠、消渴,胃中干」的情況。五苓散證是典型的太陽經病邪不解由標及本出現了經腑同病的情況。從五苓散的方葯也可以看出來,方藥包括:白朮、澤瀉、豬苓、茯苓、桂枝。桂枝解表散寒、溫煦膀胱化水液。那麼問題又出來了,既然五苓散證出現了津液不足的情況,為什麼五苓散方中仍應用大量的利尿葯?殊不知五苓散證出現津液不足的同時有邪熱內陷於太陽膀胱腑,熱遏膀胱,不能化水,水液結於膀胱,所以需要利水。

〈3〉從桂枝湯證及桂枝湯變證諸方聯繫起來分析,白虎加人蔘湯證更反證出是使用和營實表的桂枝湯過汗導致。而麻黃湯大開玄府,汗液大瀉,更容易出現陽氣大虛的癥狀。所以桂枝加附子湯證更傾向於是麻黃湯過汗導致。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