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傳統年俗嗎?

紅紅火火過大年,大年就是春節,傳統年俗從臘月二十三說起,這一天俗稱「小年」,傳說這天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祭灶神,有的地方還把糖塗在灶神爺的嘴巴上,讓他去天上跟玉帝彙報工作時能多說人間的好話。

【習俗歌謠】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滿街走。

每年喝完臘八粥,哩哩啦啦一下就到了二十三,一過完小年這天,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

Advertisements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家家戶戶打掃除,乾乾淨淨迎新春。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灶王上天彙報后,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年謠云:「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按著老理,從初一開始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饅頭和炒菜,於是這天就發麵蒸饅頭。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后被紅紙代替。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Advertisements

除夕守歲大年三十,辭舊迎新,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除夕是最隆重熱鬧的一天,人們貼對聯、貼福字、貼窗花、穿新衣、收壓歲錢、吃年夜飯、晚上守歲……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大年初一:正月初一不出門,大早吃圓子一家人在家裡團團圓圓。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人們都要在這天燃放鞭炮,稱為「開門炮」。

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

大年初二:初二才開始拜年,大年初二出是傳統的姑爺節,姑爺們要紛紛去給岳父家、岳母拜年。嫁的女兒同夫婿回娘家拜年,而且帶回娘家禮物要成雙,取吉利之意

大年初三:民間以為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

大年初四:「神落天」大年初四,古時是民間的接神日,迎接眾神明、灶王爺回來守護家人。

大年初五:「破五日」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清垃圾、倒髒水,意為「潑污」。剁餃子餡意為剁「小人」,包餃子意為捏「小人」嘴,把不順心的事全歸到「小人」身上了

大年初六大年初六,舊時大多數商鋪都開張了,取「六六大順」之意。

大年初七:人的生日,傳說女媧先造六畜,后造人。

初一為雞日,

初二為狗日,

初三為豬日,

初四為牛日,

初五為馬日,

初七為人日。

因此這天是人的生日。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

大年初九,玉皇天誕。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大年初十,「石頭」節,祭石感恩。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

正月十一,民歌中有「十一請子婿」的說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們在這一天宴請子婿。相傳,這是因為初九慶祝「玉皇大帝生日」的食物到初十還吃不完,所以,就在十一這天用來請子婿吃飯,娘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費了。

正月十二,搭建燈棚。元宵節將近,開始做元宵賞燈的準備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正月十四,臨水娘娘誕辰,又稱「順天聖母」。是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

正月十四,臨水娘娘誕辰,又稱「順天聖母」。是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這一天也少不了還要吃元宵、湯圓。

新春正月過大年,吃點喝點解了饞,

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團團轉,

初四吃米飯,初五的餃子要素餡,

初六初七需吃雞,初八初九牛羊肉,

初十吃頓棒子粥,十一吃魚,十二吃鴨,

十三沒錯吃對蝦,十四大碗打滷麵,

十五家家鬧元宵,打春要吃春卷炒雞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