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睾症可致不育?早產兒發病率還很高!

家住長沙市雨花區的吳女士前段時間給自己半歲的寶寶洗澡時,發現寶寶的陰囊裡面似乎只有一個睾丸

(網路圖,僅供參考)

第二天一早,吳女士趕緊帶兒子來湖南中醫附一男性病科男性病科主任周青教授檢查發現患者左側陰囊內可觸及睾丸,而右側陰囊空虛,未觸及睾丸,同時在右側腹股溝區域發現一個大小約2cm*2cm的包塊。

彩超檢查提示,這個包塊為睾丸可能性大。

看到檢查結果,吳女士是一臉茫然,說沒想到睾丸也會「躲貓貓」。周青主任介紹說,吳女士小孩得的是隱睾症

什麼是隱睾症?

隱睾系指一側或雙側睾丸停止於下降途中,而未進入同側陰囊。早產兒隱睾的發病率約為30%,新生兒為4%,1歲時為0.66%,成人則為0.3%。

(網路圖,僅供參考)

睾丸最初的位置位於嬰兒的腹腔內,在經歷由腹腔轉向至腹股溝內環,再經腹股溝下降至陰囊兩個階段后,才算到達正常的生理位置。嬰兒出生后睾丸仍可繼續下降,但1歲以後,下降概率明顯減少。

什麼原因導致隱睾症?

睾丸下降是一個受苗勒管抑制物、睾丸引帶移行、附睾發育、雄激素刺激、生殖股神經和腹壓等多種因素調控的複雜過程。因此,睾丸相關基因缺陷、調控異常、神經內分泌功能不足或機械性解剖因素異常均可導致隱睾症的發生。

隱睾症的危害

周青主任表示,隱睾導致的最直接後果就是不育

首先,隱睾常有不同程度發育不全,隱睾的曲細精管平均直徑較正常者小,成人隱睾,其曲細精管退行性變,幾乎看不到正常精子

其次,隱睾合併解剖異常也會導致不育。隱睾常伴發附睾畸形,發生率為36%-43%,最常見的是附睾頭與睾丸之間僅有菲薄的聯繫,5%-21%出現完全的分離或附睾、輸精管的閉鎖。

(網路圖,僅供參考)

除此之外,淺表的隱睾容易受到外力的直接損傷,也容易發生睾丸扭轉等情況;發育不良或受傷的睾丸容易發生惡變,其惡變的機會較正常睾丸大20-40倍;隱睾患者由於生理缺陷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對不育的擔憂也會引起精神上的痛苦。

周青主任提醒:如家長發現新生兒陰囊內無睾丸或只有一粒,則應及早進行B超檢查,確定未降睾丸的位置,定期複診,查看睾丸下降情況。出生后6個月,睾丸仍未下降者,則自行下降的概率小,不可盲目等待,應及早治療。

治療方法分內分泌治療和手術治療。內分泌治療主要有促絨毛性腺激素HCG、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周青主任表示:對於內分泌治療失敗的,應在1-2歲時儘早施行手術治療。雖然睾丸也會躲貓貓,但經過及時的治療,可以部分甚至完全保留睾丸功能。因此,早發現、早治療是治療隱睾丸症的關鍵。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附一 陳雙

湖南醫聊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獲取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hnyiliao。

湖南醫聊每日提供專業、靠譜、實用、及時的權威健康科普資訊,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收穫幸福。

點擊「了解更多」,關注【湖南醫聊】頭條號!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