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傷腎藥物黑名單,中藥,西藥都有,終於找全了!

腎臟是人體主要的排泄器官,大部分藥物都需通過腎臟排泄,其中有許多藥物對腎臟功能有損害作用,尤其是原有腎臟疾病的患者,更應禁用或慎用該類藥物。

哪些藥物最傷腎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可能會危害腎臟健康的藥物吧!

1.中草藥

中藥一直以其療效好、副作用小而著稱。日常服用時,人們往往只注意藥效而忽略了副作用,盲目認為多吃一丸少吃一丸沒關係。其實,這是十分危險的!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中醫熱的興起,有關中藥致人中毒的報道也屢見報端。比如,中藥可引起人體呼吸、循環、消化、生殖等多系統的損害,嚴重時還可導致死亡。其中,對腎臟的損害最為多見,也最為嚴重。醫學上稱為「中藥性腎病」。

那麼,究竟哪些中藥會傷腎呢?

迄今為止,已知長期或大量久服后,會造成腎臟中毒的中藥有68種,部分常見品種有:

(1)植物類:木通、厚朴、防己、澤瀉、柴胡、草烏、芫花、甘遂、巴豆、蘆薈、苦參、雷公藤、益母草、使君子、苦楝皮、蒼耳子、牽牛子、馬兜鈴、天花粉、荊芥、大青葉、山慈姑、千里光、夾竹桃、補骨脂、胖大海、土貝母、千年健、鉤藤、昆明山海棠、曼陀羅花、望江子、鐵腳威靈仙等。

(2)動物類:魚膽、蛇膽、斑蟊、蜈蚣、海馬、紅娘子等。

(3)礦物類:含砷中藥(如雄黃、砒霜、砒石、紅礬),含汞中藥(硃砂、輕粉、升汞),含鉛中藥(鉛丹)和明礬等。

上述中藥長期或過量服用,最易導致腎損害。具體表現為:噁心、嘔吐、腰痛、腹痛、多尿、少尿、血尿、蛋白尿、水腫等癥狀,嚴重者可昏迷或死亡。

據了解,在對中醫藥頗為重視的新加坡,專家們往往建議人們服用中藥材不應該超過14天,如果超過14天,每個月要做1次腎功能檢查。即使腎功能檢查一開始沒有問題,只要仍在服藥,就應繼續定期檢查腎功能。對此,雖然在我國還沒有明確規定,但國外專家的建議對那些需長期服用中藥的患者而言,還是有一定借鑒意義的。

2.抗生素

抗生素類藥物:如慶大黴素、卡那黴素、鏈黴素、氯黴素、新黴素、四環素等藥物可引起腎損害。

其中以新黴素毒性最強,可出現腰酸、腰痛、蛋白尿、血尿或管型尿等。四環素對腎功能正常者多無不良反應,而對腎功能不良者則可加重病情。

3.解熱鎮痛葯

長期使用解熱鎮痛類藥物可導致腎臟慢性中毒。如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大劑量使用時可導致腎小管壞死。非那西丁可導致間質性腎炎和腎乳頭壞死。吲哚美辛(消炎痛)、保泰松、去痛片、炎痛喜康和布洛芬(芬必得)等藥物可導致腎功能衰竭。

4.利尿葯

高血壓病人尤其是原有腎功能不全者,長期使用噻嗪類利尿葯可降低腎小球濾過率,導致少尿或無尿,但一般停葯后可逐漸恢復。服用呋塞米則可因自身免疫反應而導致急性間質性腎炎。而當利尿葯與對腎臟有損害的藥物聯合使用時,可使腎毒性增強。

5.安眠藥、磺胺葯等

雖然不一定造成腎臟損害,但腎功能不全時容易在體內蓄積引起中毒,也應慎用。

預防措施不能少

首先,應盡量避免使用有腎毒性的藥物,避免藥物劑量過大,療程過長。其次,由於老年人腎血流量及腎小球濾過率逐年降低,腎小管濃縮和稀釋功能減退,尿酸化功能障礙,所以,對老年患者應注意減少劑量及縮短用藥時間。再次,盡量減少多種藥物的合用,如因病情需要必須使用時,應密切注意患者有無腎功能不全的癥狀,並定期檢查腎功能。

另外,患者服藥后應囑多喝開水,以加快藥物及其代謝產物排出體外。對於已經出現腎損害的患者,應馬上停用有損腎功能的藥物,必要時可採取透析療法。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