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忠告還是誤導?

有句老話叫做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走路」一直最受大眾喜愛的運動項目

與跑步相比

走路顯得更加安全和舒適

舉例來說,跑步時著地瞬間承受的衝擊力相當於體重的3~4倍;但走路時,著地瞬間承受的衝擊力基本與體重相同。

但在我們臨床觀察中,卻發現

許多病症並非來自跑步這樣的激烈運動

反而是由於日常走路姿勢不當所致

確實如此。當今社會中,由於工作習慣的改變,許多人肌肉失衡引起種種體態問題,體現在步行中,我們的步態也會因體態失衡而出現各種問題。舉例來說,常見的步態問題有:

上交叉姿勢引起的駝背走路姿勢

骨盆前傾而引起的挺腰姿態

O/X型腿走路(內八字、外八字步態)

身體歪斜步態

膝蓋彎曲走路步態

Advertisements

自古就有「站如松,行如風」的教導

可看著上面這些千奇百怪的步態

我們怎麼能做到「如風」呢?

這種異常步態除了影響美觀外,更嚴重的危害是加大關節緩衝壓力,造成肌肉、骨骼、關節損傷。

除了前面列舉的因關節肌肉張力失衡和不良體態導致的異常步態外,還有因臨床病理變化引起的異常步態,例如:

足下垂步態

臀中肌無力步態

臀大肌無力步態

帕金森步態

像前面所列的因關節肌肉張力失衡和不良體態導致的異常步態,和因臨床病理變化引起的異常步態還有很多,此處不再一一列舉。

步行其實是一個複雜的表現形式,它與中樞神經系統、關節肌肉協同配合、神經肌肉控制等有著緊密聯繫。病理上的神經性異常步態是較難改變的,但肌骨失衡和不良體態導致的異常步態,如果我們能在日常生活中稍作改變,就能對糾正異常步態起到很好的效果。「飯後百步走」才能真的「活到九十九」!

Advertisements

而這個「稍作改變」,也是需要技巧的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動作微小調整

但其背後

是系統理論的支持!

對於大眾來說,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改變

▼ 首先要做到的是,保持思想專註,細心體會身體每個部位的變化

▼體會到身體變化后,我們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身體。當我們發現身體某個部位有異常時,我們要學會去控制它、改變它,直到姿勢恢復正確和舒適

▼同時,我們還應了解正確的行走姿勢,逐漸改變我們的不良步態,向正確步態貼近——而非強行按照正確姿勢行走,這是不可能也不科學的。

▼最後,要想真正改變步態,還需要從不良體態著手。對於這點,最好的方式是求助專業的康復師,進行全面評估和訂製康復訓練方案。

在康復師眼中

理想的走路方式至少要符合以下評估標準

▼ 肩胛骨充分運動

肩部和頸部處於放鬆狀態。通過擺臂使手臂擺向後方,肩胛骨得到充分運動。

▼ 著地瞬間骨盆向前

在著地的同時,與著地腿同側的骨盆活動使重心快速移動。骨盆以上部分位於腿正上方,保持身體軸心筆直。

▼ 身體稍微前傾

身體軸心稍微前傾,用軀幹充分承受地的衝擊,將身體向前移動。

通過這一連串運動,我們的步態會相對流暢,同時也能提高關節對於地面反作用力的緩衝能力,預防關節痛的發生。

想要更好地分析、指導大眾步態調整,必須先掌握科學的步態分析方法、練就一雙「識步慧眼」,才能及時、準確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