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藝:保護與發展如何平衡

●傳統工藝的傳承在當代消費環境中遇到極大的挑戰。

●在新的發展時期,傳統與現代可以相互促進、相互借鑒。

●通過創新提升並拓展傳統工藝在當今社會的工藝價值。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文化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制定《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以下簡稱《計劃》),部署促進中國傳統工藝的傳承與振興,引起業內廣泛關注。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工藝,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和文化價值,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社會生活實踐中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而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發展,卻讓許多傳統工藝流落到幾近被遺忘的角落。

江西婺源縣賦春鎮甲路村油紙傘手藝人正在手繪傘畫。

■傳承:傳統工藝發展迎來歷史時機

【場景】 在天津的楊柳青年畫館里,「非遺」傳承人霍玉成耐心地給遊客講解著歷史悠久的木板年畫技藝,從創稿、刻版到套印、彩繪,每個步驟無不講究精細,創作出的每幅畫各不相同,栩栩如生。他說,儘管市場上充斥著大量機械印刷品,但他們始終堅持著古老的手工技藝。

Advertisements

流傳千年的玉雕技術,讓一塊塊樸拙的玉石在能工巧匠的手中煥發生命力;古老街巷中的蒲編工藝,將一個個小巧精美的蒲包、花籃展現在人們面前;盛行於明代的景泰藍工藝,凝結著一代代手藝人的審美智慧。我國傳統工藝門類眾多,歷史悠久,涵蓋了衣食住行各領域,遍布各族各地。

振興我國傳統工藝,對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文化生態意義重大。《計劃》的發布,為促進傳統工藝的傳承和發揚帶來新的契機。

文化部相關負責人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追求個性化和生活品質正在成為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新手工藝」「重拾手作傳統」等名詞在社會大眾中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採用傳統工藝元素生產的新日用品和文創產品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青睞和市場的歡迎。當前傳統工藝發展已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迎來了最有利的發展時機。

Advertisements

「作為文明古國,中國的傳統手工藝歷史悠久,內容豐富,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徐藝乙指出,要讓大眾真正認識到傳統工藝,首先需要構建起科學的知識體系,對傳統手工藝本體理論進行深入研究,為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和發展提供科學、有效的支撐。

有專家認為,傳統工藝的振興不僅需要傳承人,更需要建立起相應的文化氛圍,在基礎教育中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教育,增強年輕人對手工藝背後深厚文化底蘊的理解。「讓年輕人深入了解傳統工藝,吸引更多年輕人從事傳統手工藝事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傳統手工藝後繼無人的問題。」徐藝乙說。

同時,由於許多傳統工藝存在於少數民族地區和特色鄉鎮之中,應充分發揮這一文化優勢,鼓勵地方復興民俗文化傳統,保護手藝人權益,在促進傳統手工藝傳承和民族傳統文化傳播的同時,也有利於實現地區脫貧致富。

湖南瀏陽古山貢紙傳承人黃隆根在製作貢紙。

■隱痛:傳統工藝面臨工業生產挑戰

【現象】 走街串巷的吆喝買賣聲,舊巷裡叮叮噹噹的打鐵聲,小店裡默默做著手工活的老人……曾經牽繫著人們生活的手工技藝已成為一代人的回憶。如今,高樓大廈替代了窄巷小院,機械流水線代替了手工作業,那些手工匠人與他們代代相傳的老行當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我國曾經擁有發達的手工業,各行各業的技藝大師不斷湧現。隨著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態發生變化,現代工業生產方式對傳統手工業帶來了劇烈衝擊,無論傳統工藝的保存還是工匠精神的傳承,都在當代消費環境中遭遇了極大的挑戰。如今,講究精雕細琢、慢工細活的個體生產方式該如何適應快速消費時代的節奏?傳統工藝未來應如何將保護與發展結合起來?

傳統工藝的核心在於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的精髓在於精益求精、認真雕琢、追求完美。在業內人士看來,市場上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不良風氣,過度的商業開發和破壞性開發讓傳統工藝產品的製作水平大幅下降,依仗現代科技的仿製工藝和仿製品大行其道,以粗糙的工藝和低成本優勢搶奪市場。長此以往,必將對真正的傳統工藝造成嚴重破壞。因此,出台相關政策和措施對於保護傳統工藝、推動品質革命、弘揚工匠精神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實際上,現代生產與傳統工藝並不相悖。例如,日本、德國等國家十分重視傳統工藝,他們的產品因為注重追求精細的工藝而一直口碑在外,而我們雖然手工業發達,製造業龐大,但是難以給人精緻、精細的印象,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河指出。

在李河看來,傳統和現代可以互相促進、互相借鑒,最終讓傳統工藝精神融入現代工業生產之中。振興傳統手工藝的最終目的是讓它適應和影響現實生活,因此,未來還需要借鑒優秀經驗,逐漸找到適合的保護與發展之路。

貴州黔東南苗族自治州正在路邊用傳統工藝織布的婦女。

■創新:發掘傳統工藝的當代價值

【案例】 「唐三彩」傳統工藝在國內外市場飽和的困境下,以黑、白、灰三色的創新重新受到國際市場的歡迎;江南手工土布,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審美理念相結合,研發既有傳統文化特色又有現代氣息的復古手工布藝品;傳統扎染技術與特殊面料結合,創造出光影豐富、質感強烈的新產品。

大部分傳統工藝是在生活生產實踐的基礎上形成,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在如今物質產品極大豐富的時代,不少傳統工藝與人們的實際生活脫節,無法適應現代生活所需,也是其面臨困境的原因之一。

「傳統工藝是高雅的,但不能曲高和寡。」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濮安國曾指出,任何歷史悠久、技藝精湛或風格獨特的傳統手工藝,都要找到與新時代現實生活的具體契合點,才能更好地得到創新和發展。

專家認為,在工業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不斷發掘傳統工藝文化的當代價值至關重要。因此,應將現代設計理念與傳統工藝產業結合起來,將傳統工藝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

文創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創新,通過創新可以推動傳統工藝的現代轉型升級,提升並拓展傳統工藝在當今社會的工藝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由於手工藝是高文化附加值的行業,創意設計能力的提升將提升手工產品的品質;同時,適當的創新將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年輕人對傳統工藝的興趣,獲得消費市場的歡迎。

如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又保證傳統工藝文化不變味、不走樣?

「割裂傳統的創新,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只有對傳統的材料、工藝、形態有了全面的認識和體驗,才能立足傳統,推陳出新,使當代的創新成為傳統的延續。」徐藝乙說道。

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以及對豐富文化生活和優質消費產品的追求,為傳統工藝品帶來了很大的市場潛力。中國藝術研究院手工藝研究所所長邱春林建議,可以發揮手工藝差異化、個性化、限量化的特點,鼓勵手工藝的個性化定製生產,滿足特定人群的特殊需求。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