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蟲錄:媚蟲賦於人類的情與性

情愛,大概是人類最無法掌控、又不可或缺的東西,於是人們(尤其是女性)不免乞求於方術,乞求於藥物,乞求於草木、禽獸、蟲豸,用來炮製媚葯——媚葯一詞,約有三重意思:一是促使男女相愛之葯,二是春藥,三是迷藥。這裡要說是的第一重意思。

那麼,讓擁有者能得到他人寵愛的蟲類,大概也可以賦與它們一個「媚蟲」的稱號吧。東漢郭憲《洞冥記》就提到一種到有此功效的鳥類:

漢武帝元封五年,勒畢國用方尺玉籠裝了細鳥數百頭進貢。細鳥大如蒼蠅,形如鸚鵡,鳴聲與黃鵠相似,可聲聞數里。勒畢國人常以此鳥來辯認時辰,又稱之為候日蟲。武帝將細鳥放養於宮內,不過十來天它們都飛走了,武帝很是惋惜,讓人去找,卻找不著了。到了明年,細鳥又飛到宮裡,或棲息在帷幕上,或鑽入人的衣袖裡,因此又被稱為蟬鳥(一作巢衣鳥)。宮內的妃嬪都很喜歡它們,因為被細鳥棲息在衣服上的人,馬上就會蒙受皇帝愛幸。到了武帝末年,細鳥死掉了一些。人們尤其愛細鳥的毛皮,凡是佩帶細鳥毛皮的女子,多會受到男人的喜愛。直到王莽時代,宮裡還有一兩隻細鳥飛來飛去,王莽用網捕獲了它們。



這則故事頗為婉致。然而漢武帝幸有「鳥集於衣上」的嬪妤,恐怕不是細鳥本身有媚人的功效,倒更像是後來的晉武帝,坐著羊車,羊拉他到哪個宮殿,他便寵幸哪個妃嬪,圖得是個新鮮,倒是唐人房千里《投荒雜錄》提到諾龍,確為媚蟲的一種:

南海郡有一種蜂,生活在橄欖樹上,雖然有四肢,但長得很像樹葉,它抱著樹枝時,看去和樹葉一般無二。人們要捉它的,要先砍倒樹,等樹葉都調落後再來捉。有一種水蟲名叫諾龍,形狀像蜥蜴,略有龍形。諾龍捕食時,就爬出水面伏在石頭上,凡是水中動物游經它所伏的石頭時,都會自動跳到它面前,任其食用。人如抓到諾龍,一定是抓到一對,雄者一旦死了,雌者也會跟著死,反之亦然。民間傳說,把雌雄諾龍放在竹筒里,中間隔著竹節,不一會兒,竹節就自行通開了。人們有出售晒乾的土龍的,也有用開頭說的那種蜂冒充的,俱都用於婦人迷惑男子之術。

這裡說的生活在橄欖樹上的蜂,唐劉恂《嶺表錄異》稱為龐蜂(一說龐降),其形如蟬,很難捉到,人們高價購買,用來製作媚葯。此書記錄了唐代嶺南的風物,頗多奇異,也提到了幾種可為媚葯的異蟲:

鶴子草,是一種蔓生植物,花呈嫩黃色的,花蒂淺紫色,葉子像柳葉而稍短。夏天開花,嶺南人說這是一種媚草,採花晒乾,用來代替面靨(面部妝飾)。鶴子草的花形如飛鶴,翅、尾、嘴、足都一一具足。此草的蔓,到了春天會生出一種蟲,都是成雙成對的,它們只食鶴子草的葉子。當地婦女捉來放在妝奩里,像養蠶一樣養它,摘鶴子草的葉子喂它。蟲老了以後不再進食,蛻變成一種蝴蝶,顏色赤黃,稱為媚蝶,婦女佩帶它,便能得到男人的憐愛。

紅飛鼠,多產自交趾及廣州、管州、瀧州一帶。紅飛鼠的腹部有深色黑的毛,非常細密,只有肉翅是淺黑色的,它們成雙成對地隱伏在紅蕉花里。捕捉它的人只要捉住一隻,另一隻就不會逃走。當在的婦人都「買而帶之」,以為媚葯。

紅飛鼠就是紅蝙蝠。由諾龍、媚蝶、紅飛鼠的描述中,我們可知它們的共同點:都是雌雄成對,生死不離。後來出現的媚蟲大都如此。如明謝肇淛《五雜俎》說蛤蚧,「偶蟲也。雄曰蛤,雌曰蚧,自呼其名,相隨不舍。遇其交合捕之,雖死,牢抱不開。人多采之以為媚葯」;又清屈大均《廣東新語》稱,金花蟲「喜藏朱槿花中,一一相交,取帶令人相媚」,都有成雙成對、相隨不離的特性。

由此可知,此類蟲子之所以有媚人的功效,即在於雌雄之間擁有深厚的情感,此外,又因此類媚蟲常相交配或忘死交配,使它們具有能使男子英挺勃發的功效。

漢人楊孚《岣嶁神書》說青蚨「生青海諸山,雌雄長處不相舍,青金色。人採得以法末之,用塗錢,以貨易於人,晝用夜歸」(青蚨還錢詳見「談蟲錄青蚨篇」),到了唐代李珣《海葯本草》便說其「秘精(即固精),縮小便」,李時珍《本草綱目》亦說「益陽道」。而上面提到的蛤蚧也是春藥中的一味葯,明代洪基《攝生總要》中「興戰立陽丹」、「西施受寵丹」藥方里都有蛤蚧入葯,其中收錄的「春方藥物歌」還說「至大至堅須蛤蚧「。

媚蟲的種種功效,說是從真實藥性上得來,毋寧說是根據方術玄理得來——在方術的作用下,這種蟲類身上的至死不渝的情感及性能力,人可以通到佩帶、持有而獲得——英國人類學者弗雷澤在《金枝,對法術與宗教的研究》中,將巫術分為順勢巫術(或模擬巫術)和交感巫術。有人認為像青蚨這種特異性,即屬於交感巫術,其實未能全部概括。

自古迄今,對於媚蟲,哪怕它功效僅可一試,人們(尤其是女性)還是孜孜以求。雖然,所有的媚蟲的功效大概都如東晉王嘉《拾遺記》里嗽金鳥所吐辟寒金的神異性一樣,似有若無:

魏明帝於即位第二年,起造靈禽之園,將遠方諸國所貢獻的珍禽異獸,都放養在園內,其中有昆明國進貢的嗽金鳥。該國的人說:此鳥產地去燃州有九千里之遙,此鳥形狀如雀,但顏色是黃的,羽毛非常柔軟細密,常翱翔於海上。昆明國因聽聞大魏朝的德化澤及荒遠,故此越山航海,來獻給大魏。

明帝即得此鳥,把它養在靈禽之園裡,給它餵食真珠,飲以龜腦之髓。此鳥經常吐出金屑,如粟米大小,可以用來鑄造器皿。以前漢武帝的時候,有人進獻神雀,也是這一類。嗽金鳥畏懼霜雪,明帝於是起了小屋安置它,名為辟寒台。門窗牆壁皆用水晶製作,這是為了使內外透光通徹。

宮人們爭相用嗽金鳥所吐之金來裝飾釵佩,稱為辟寒金。她們互相嘲諷時會說:「不服辟寒金,哪得帝王心。」那些希望得到寵幸的宮人,都爭奪辟寒金來作製作佩飾,帶在身上片刻不離,希望藉此得到寵幸。後來魏朝滅亡,宮中的池苑樓台都化為了灰燼,嗽金鳥也就飛走了。

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似有若無,不可長久。

作者:衛扶離。好讀書,好誌異,好怪談,好手工,在妖怪學研究生的道路上努力著。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