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常識:我國古代的圖書分類和四庫全書

我國圖書的主要類別,在漢代,以劉歆、班固為代表的,是六分法;從隋唐開始,一直到清代,基本都是採用的四分法。

劉歆、班固時代把圖書分為六藝、諸子、兵家、詩賦、術數、方技六大類。西晉荀勖首先將六略改為四部,他在《晉中經簿》中分群書為甲乙丙丁四部:即甲部錄經書(相當於六藝),乙部錄子書(包括諸子、兵書、數術、方技),丙部錄史書,丁部為詩賦等,這就奠定了四部分類的基礎。

《隋書·經籍志》分群書為四部,並確定了經、史、子、集的名稱。清修《四庫全書》,就是分群書為經史子集四部,四部之下再分四十四類。

《四庫全書》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叢書。當時由乾隆皇帝親下詔令,以紀曉嵐、陸錫熊、孫士毅為總纂官,陸費墀為總校官,下設纂修官、分校官及監造官等400餘人。當時諸多一流學者,如戴震、王念孫、姚鼐、朱筠等均參與編寫。編纂工程巨大,僅抄寫就達3800多人,耗時十三年方成,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部下有類,類下有屬。全書共4部44類66屬。共有3500多種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

Advertisements

經部——經部收錄儒家「十三經」及相關著作,分為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等10個大類,主要是儒家經典和註釋研究儒家經典的著作。其中儒學十三經:《周易》、《尚書》、《周禮》、《禮記》、《儀禮》、《詩經》、《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史部——史部收錄各類史書,分為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雜史類、別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鈔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等15個大類,重要書目如:《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戰國策》、《宋元明史紀事本末》等。

Advertisements

子部——子部收錄諸子百家著作和類書,分為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天文演算法類、術數類、藝術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小說家類、釋家類、道家類等14大類,重要書目如:《老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管子》、《尹文子》 、《慎子》 、《公孫龍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孫子》等。

集部——集部收錄詩文詞總集和專集等,分為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等5個大類,重要書目如:《楚辭》、《文選》、《樂府詩集》、《全唐詩》,《全宋詞》、《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