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膝蓋經常疼痛就要小心了

如果你的膝蓋經常疼痛,就要小心,很可能你的膝關節已經磨損到相當嚴重的程度,磨損后的膝關節是難以逆轉的。

我之前一直有膝關節炎,在陰天潮濕的環境下會感覺隱隱的痛,尤以左腿更嚴重些。我的左腿平時不敢蹲下,否則左側膝蓋后窩會脹痛,很難挺起身來。

到深圳南山醫院診治時,醫生說我的膝關節內有積液,給我開了些強化骨質之類的中成藥,服了幾個星期後沒啥效果,我就放棄治療了。 後來我查閱了很多資料,了解到關節炎確實是疑難病症,各種資料顯示,這個病症很多醫生都束手無策。我們的西醫左手拿著抗生素,右手拿著手術刀,這兩樣兵器無用之後就沒轍了。我沒有再去看中醫,我認為中醫無非就是吃些補腎的湯藥來強化骨質之類的一套治療方案,治療效果未必理想。

我認為治療膝關節疾病不能僵化於一套治療方案,而那些老舊的治療方案也根本沒有觸及病症的核心點。 治癒並強化我膝關節的新思維就是:

(1)運用呼吸積累丹田元氣,強化腎功能。

(2)身體減重,讓身體更加輕盈。

(3)重新定義身體的核心支撐部位,加強核心部位肌肉的鍛煉,並在健走中定型身體的核心支撐點。

(4)活用「張力」強化膝蓋周圍的韌帶,增強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肉)的肌力,強固膝蓋周圍天生自有的「防護牆」。

說起來很複雜,其實很簡單。如果能把這幾點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膝關節就會越來越強化,我們的脊柱也會越來越堅挺,有力,你也不會有「腰間盤突出」的擔憂了。

我們的膝蓋承受了身體的絕對重量,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正常的老化磨損。這種磨損在某種條件下是不可逆轉的,因為這種磨損傷及的是軟骨。病傷及骨,醫生都頭痛,除了手術,很多藥物治療,包括中藥、西藥,治療效果甚微。另外還有按摩,針灸,膏藥貼等治療手段也只能是緩解病情而已,根本無法根治。關節部位手術的風險很大,對醫生的專業技術要求很高,尤其是半月板手術。半月板是我們膝關節很重要的緩衝器,又名膝蓋軟骨,軟骨周圍的潤滑液能潤滑我們的關節窩,使我們的膝關節活動自如。

導致我們膝關節磨損的綜合因素很多:跑步的衝擊,身體的過胖,不正確的站姿和走路姿勢,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肉)虛弱無力,腎虛等。

治療膝關節疾病首先就是要強化我們的骨質。學過中醫的人都知道,腎主骨,腎強了,骨的密度和硬度就會增加,我們的膝關節就會更加耐磨損。 補腎的方式有食補和呼吸訓練。食用黑芝麻,黑豆等黑色食品可以補腎,但我認為呼吸訓練才是治療腎虛的根本。呼吸訓練能積累能量性的丹田氣,這個氣就是混元氣,它存儲在我們的下丹田,下丹田是我們性腺激素最集中的地方。下丹田氣是我們腎功能源源不斷的動力來源,氣足之人典型的外部特徵就是牙齒堅硬,面色紅潤有光澤。

食補方式補腎為啥效果不好?其實效果好不好關鍵是看持續力。食補方式補腎就像是對普通電池的維護,不能進行能量積累,而呼吸訓練則像是對充電電池的充電,能量一直會在丹田內積累,進而我們腎功能也會一直處於強盛狀態。丹田氣才是腎功能的動力站,認識這一點尤為重要。

其次就是減輕體重,讓身體輕盈起來。身體過胖會加大膝關節的承重力,導致半月板磨損過快。很多人對於減重很恐懼,認為那是很難做到的事情。持續關注瀟哥健走微信公眾號,你會發現:減重只是一個自然到來的結果,而不是努力拚搏的目標,不需要吃什麼藥物和大量的有氧運動,大量有氧運動不僅難以減重,而且還會降低我們的自然壽命,這個道理我會在後期文章中詳細道來。

膝關節疾病難以治癒的根本原因還在於:我們一直存在一個很大的認識誤區,認為膝蓋是我們身體的全部支撐點,這個錯誤認識導致我們每天都在磨損我們的膝蓋,所以,即使治癒也會反覆發作。 如果把膝關節做為我們身體的全部支撐點那就錯了。

那麼我們身體的真正支撐部位在哪裡呢? 我認為是我們身體的髖關節,臀部肌肉,股二頭肌(大腿后側肌肉)和腳後跟。

我們身體的「能量中心」在腹部,腹肌是我們的養生肌肉,它既能按摩我們的內臟器官,還能強化我們的丹田能量。我們感覺腹肌有型的男士特性感,其深層潛意識裡,我們已經意識到腹部是我們的「性能量中心」點。但這裡要注意的是:我們腹部的「性能量中心」點,決不能做為我們身體的重量支撐點,即腰腹部支撐點。認識這一點對於膝關節磨損和腰間盤突出的預防和治療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基於上訴,對於有些瑜伽訓練體態和道家站樁姿勢都要重新考慮其合理性。

瑜伽的某些前彎曲動作要求:膝蓋打直,背部向前弓起彎曲。這個動作對我們膝蓋的損傷極大。因為這種體態導致我們身體的重量由腰腹部直接傳遞到膝關節和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肉)部位,上下骨關節對半月板擠壓過大有可能導致半月板發生不可逆轉的裂傷,如果改為膝蓋微曲更為合理。

道家站樁修鍊的時候要求我們收斂臀部,膝蓋微曲,這樣會導致我們身體的支撐點又落在我們的腰椎部位。脊柱不能做為我們身體的支撐中心,脊柱裡面有脊髓,它是我們體內神經束最集中的地方,脊柱需要的是周圍肌肉架的保護,而不是去承重,否則時間長了,會由於地心引力的作用而導致我們的脊柱向前彎曲,進而可能發生腰間盤突出。

正確的站樁我認為應該是以臀部為移動中心,臀部后移,把身體重心落在髖關節,臀部,大腿后側肌肉和腳後跟上最為合理。(道家站樁斂臀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收陰竅,防止精氣外漏。其實收陰竅可以主動進行,沒必要被動的需要斂臀來配合。)

我們是由四肢著地的猿猴進化而來,四肢著地時軀體的重量均衡地分配到四肢關節上,因此每個關節分配到的承重量不大。直立行走後,軀體的整個重量就分配到下肢兩個關節了,等於每個膝關節承重量加倍。長期這樣行走,導致膝蓋磨損加大那是必然的結果。但如果把整個身體的支撐點改為髖關節,臀部肌肉,大腿后側肌肉和腳後跟,我們看起來是不是更挺拔,更有氣場?

想象一下猿猴站立的姿勢,是不是頭前伸,塔肩,腰前傾,向前斂臀? 我們是不是時常也這樣站立過? 行走過? 尤其是當我們疲勞的時候。這樣站立行走的結果會導致我們身體的重心落在膝蓋和腰椎部,加大了膝蓋的磨損和腰間盤突出的可能性。如果改為:收額,收腹,背部打直,膝蓋微曲,臀部后移,重心落在腳後跟上,再來感覺一下我們的膝蓋,是不是很放鬆?活動是不是很自如?

這就像奔跑的汽車一樣,汽車的前輪就類似我們的膝蓋,如果前輪既負責驅動,又負責轉向,結果就是汽車轉向生硬不靈活。如果驅動力在後輪,前輪只負責轉向,這樣前輪轉向就非常輕鬆自如。通過觀察汽車前後輪胎的磨損情況我們就知道是前輪驅動還是後輪驅動,有驅動力的輪胎磨損就大。

同樣道理,我們的膝蓋只是大腿和小腿的連接器,起著潤滑關節,緩衝身體震蕩和協助軀體轉向的作用,但不能做為身體全部的承重點,否則,脆弱的膝蓋磨損就會加大。

我們很多朋友腰彎背駝就是沒有注意到我們身體的真正支撐點,習慣以腰椎,膝蓋來支撐整個身軀,這樣難免會加大我們膝蓋的磨損和腰間盤突出的風險所以,腰間盤突出和膝關節磨損一般都是結伴而來,只是膝關節靠下,承重量也大,最易磨損而導致反覆發作,難以治癒。

平時多加註意臀部肌肉,大腿后側肌肉和背部肌肉的鍛煉,並融入到我們的健走中,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挺拔,越來越有型。生活中如果活用「張力」會更加強化我們膝蓋的「防護牆」。

仔細品味老子的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中的第一句「人法地」,重新思考一下我們人體著地的支撐點,這會立刻改善你整個人的氣場。

因篇幅原因,文中提到的實施方案寫的較簡略,後期文章會分類具體詳解。 下期文章我們會來探討:如何活用「張力」來強化我們膝關節的「防護牆」。

瀟哥健走,中國最專業的魅力養生倡導者。

關注「 瀟哥健走」 微信公眾號,更多獨家精品在繼續。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