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這7大信號提醒你該排肝毒了!中醫教你穴位按摩清肝火!

肝臟是人體的主要解毒器官,它可保護機體免受損害,使毒物成為無毒或溶解度大的物質,隨膽汁或尿排出體外,這是維持生命的重要功能。不管是食物、藥物,都不可避免地帶有「毒性」,一旦肝臟解毒能力下降,後果不堪設想。

7大信號提醒你該排肝毒了!

1.抑鬱,易怒

古人所說的「大動肝火」是有道理的,中醫認為,人的精神活動除由心所主外,還與肝的疏泄功能有關。肝的這一功能正常,人體就能較好地協調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動,表現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理智靈敏;疏泄不及,則表現為精神抑鬱、多愁善慮、沉悶欲哭、噯氣太息、胸脅脹悶等;疏泄太過,則表現為興奮狀態,如煩躁易怒、頭暈脹痛、失眠多夢等。

2.食欲不振、噯氣泛酸

肝的疏泄功能有助於脾胃的升降和膽汁的分泌,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如肝失疏泄,可影響脾胃的升降和膽汁的排泄,從而出現消化功能異常的癥狀,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噯氣泛酸,或腹脹、腹瀉等,中醫稱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調」。

Advertisements

3.乳房脹痛,月經失調

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響著氣機的調暢。如肝失疏泄,氣機阻滯,可出現胸脅、乳房或少腹脹痛。氣是血液運行的動力,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若肝失疏泄,氣滯血瘀,則可見胸脅刺痛,甚至症積、腫塊,女子還可出現經行不暢、痛經和經閉等。

肝的疏泄功能還有疏利三焦、通調水道的作用。故肝失疏泄,有時還可出現腹水、水腫等。

4.雙眼乾澀,肢體麻木

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當人體在休息或情緒穩定時,機體的需血量減少,大量血液貯藏於肝;當勞動或情緒激動時,機體的需血量增加,肝就排出其所儲藏的血液,以供應機體活動的需要。如肝藏血的功能異常,則會引起血虛或出血的病變。若肝血不足,不能濡養於目,則兩目乾澀昏花,或為夜盲;若失於對筋脈的濡養,則筋脈拘急,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

Advertisements

5.視物模糊,視力減退,目赤腫痛

眼的視覺功能主要依賴肝之陰血的濡養;肝的經脈又上聯目系。因此,肝的功能正常與否常常在目上反映出來。例如:肝血不足可出現視物模糊、夜盲;肝陰虧損,則兩目乾澀、視力減退;肝火上炎,則目赤腫痛。

6.四肢抽搐,指甲有豎紋

肝,在體合筋,其華在爪

肝主筋。筋的活動有賴於肝血的滋養。肝血不足,筋失濡養可導致一系列癥狀,如前所述。若熱邪熾盛,灼傷肝的陰血,可出現四肢抽搐、牙關緊閉、角弓反張等,中醫稱之為」肝風內動」。

「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有「爪為筋之餘」之說。肝血充足,則指甲紅潤、堅韌;肝血不足,則爪甲枯槁、軟薄,或凹陷變形。

7.面部兩側起痘,偏頭痛

肝管人體的排毒功能,肝功能異常,導致體內毒素累積,表現在臉上就是長痘。還會出現偏頭痛等癥狀。

肝與春氣相通,春季多肝火。春天如何去肝火?

1.穴位按摩清肝火

(1)按揉太沖穴

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位於足背上第一、第二腳趾縫向上大約兩橫指寬的地方,按下去有很強的酸脹或脹痛感。按摩前先用溫水泡腳10~15分鐘,用左手拇指指腹按揉右太沖穴3分鐘,然後換右手拇指按揉左太沖穴3分鐘,反覆2~3次,按揉力度以產生酸、脹、痛感為宜,最好每天早、中、晚各進行一次。

(2)撥陽陵泉穴

中醫認為肝和膽互為表裡,而陽陵泉穴是膽經上的一個穴位,配合太沖穴按揉可增強效果。陽陵泉穴位於膝蓋斜下方,用手心對準膝蓋骨,大拇指在內側,四指在膝蓋下外側旁邊有一個高出來的小骨頭即為腓骨小頭,陽陵泉穴就位於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坐位,兩手拇指分別按置於兩側陽陵泉穴。先按揉陽陵泉穴1分鐘,再用力橫向彈撥穴位處的肌腱3~5次,以有酸麻感為好。每天早、中、晚各撥動一次。

2.食療保健

青皮甘草蜜:取青皮,甘草各100克,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透泡發,加熱煮沸取汁,每20分鐘取汁1次,共3次,將3次藥液合併,文火濃縮后,對入適量蜂蜜,煮沸即成,裝入瓶中儲藏。每次服用1湯匙,每日2次。對肝鬱化火導致的失眠多夢、頭暈耳鳴、胸悶不適等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此外,應注意均衡營養,合理膳食,既要避免貪涼飲冷,又要避免過食熱性食物。可根據需要選擇蓮子飲、綠豆粥、菊花茶、豬肝湯等進行食療。

本文醫學內容由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皮膚科郎娜副主任醫師廣東省中醫院骨科徐逸生博士審核!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