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論參考資料:形與神

《獵獸圖》北朝 佚名 磚畫 縱17厘米 橫36厘米 甘肅省嘉峪關市文物管理所藏

中國畫論參考資料

第一部分形與神

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 曰:「畫孰最難者?」曰「犬馬最難。」「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於前,不可類之,故難。鬼魅無形者,不罄於前,故易之也。」——戰國·韓非《韓非子·外儲說》

尋常之外,畫者謹毛而失貌。——漢·劉安《淮南子》

宣物莫大於言,存形莫善於畫。——晉·陸機《演連珠》

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台榭一定器耳,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東晉·顧愷之《論畫》

《授經圖》隋 展子虔 絹本設色 縱30.1厘米 橫33.7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若長短、剛軟、深淺、廣狹與點睛之節,上下、大小、醲薄,有一毫小失,則神氣與之具變矣!——東晉·顧愷之《魏晉勝流畫讃 》

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視而前亡所對者,以形寫神而空其實對,筌(全)生之用乖,傳神之趨(趣)失矣!空其實對則大失,對而不正則小失,不可不察也。一象之明味,不若悟對之通神也。——東晉·顧愷之《魏晉勝流畫讃》

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五顧愷之條

畫天師瘦形而神氣遠。——東晉·顧愷之《畫雲台山記》

小列女:面如恨,刻削為容儀,不盡生氣。——東晉·顧愷之《畫雲台山記》

壯士:有奔騰大勢,恨不盡激揚之態。——東晉·顧愷之《論畫》

《牧牛圖》北朝 佚名 壁畫 縱60厘米 橫33厘米

形具其神生。——戰國荀況《荀子天論》

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聖人之道也。——戰國《莊子·天地第十二》

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戰國《孟子·盡心上》

神閉中距,則神無由人矣。——漢。劉安《淮南子·原道》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南北朝·范縝《神滅論》

形者,神之質也;神者,形之用也。是則形稱其質,神言其用;形之與神,不得相異。——南北朝·范縝《神滅論》

圖形於影,未盡纖麗之容;察火於灰,不睹洪赫之烈。是以問道存乎其人,觀物必造其質。——晉·陸機《演連珠》

嘗謂兄王衍曰:「兄形似道,而神峰太雋」。——《晉書·王澄傳》

岩岩清峙,壁立干仞。——《晉書·王衍傳》

少有重名,神采秀徹。

——《晉書·周凱傳》

《北齊校書圖》北齊 絹本設色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張墨、荀勵:風範氣候,極妙參神;但取精靈,遺其骨法。若拘以體物,則未見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厭膏腴,可謂微妙也!——南齊·謝赫《古畫品錄》

蘧道愍、章繼伯:並善寺壁,兼長畫扇。人馬分數,毫釐不失。別體之妙,亦為入神。——南齊·謝赫《古畫品錄》

晉明帝:雖略於形色,頗得神氣。筆跡超越,亦有奇觀——南齊·謝赫《古畫品錄》

至於鬼神人物,有生動之可狀,須神韻而後全。若氣韻不周,空陳形似;筆力未遒,空善賦彩,謂非妙也。——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畫六法》

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畫六法》

《儀衛出行》北齊 高160厘米 寬202厘米 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婁睿墓道西壁

張、吳之妙,筆才一二,象已應焉。離披點畫,時見缺落,此雖筆不周而意周也。——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顧、陸、張、吳用筆》

夫畫者,以人物居先,禽獸次之,山水次之,樓殿屋木又次之。何者?前朝陸探微屋木居第一,皆以人物、禽獸,移生動質,變態不窮,凝神定照,固為難也。——唐·朱景元《唐朝名畫錄序》

神者,亡有所為,任運成象。妙者,思經天地,萬類性情,文理合儀,品物流筆。奇者,盪跡不測,與真景或乖異,致其理,偏得此者,亦為有筆無思。巧者雕綴小媚,假合大經,強寫文章,增邈氣象,此謂實不足而華有餘。——五代·荊浩《筆法記》

曰:「何以為似?何以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遺其氣;真者,氣、質俱盛。凡氣傳於華,遺於象,象之死也!」——五代·荊浩《筆法記》

《備騎出行圖》隋 佚名 壁畫 縱90厘米 橫60厘米 山東嘉祥英山徐敏行夫婦墓

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是所以貴真也。——戰國《莊子·漁父第三十一》

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戰國《莊子·漁父第三十一》

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七

夫寫人形狀者,在全其氣宇。一一宋·劉道醇《聖朝名畫評》卷一·王靄條

作畫形易而神難。形者,其形體也;神者,其神采也。一一宋·袁文《翁牖閑評》

人物顧盼語言,花果迎風帶露,飛禽走獸精神逼真,山水林泉清潤幽曠,屋廬深邃,橋杓往來,山腳入水澄明,水源來歷分曉,有此數端,雖不知名,定為妙手。一一宋·趙希鵠《洞天清祿集》

樂天言:「畫無常工,以似為工。」畫之貴似,豈其形似之貴邪?要不期於所以似者貴也。一一宋·董逌《廣川畫跋》

世之論畫,謂其形似也。若謂形似,長說假面,非有得於真象者也。若謂得其神朋,造其懸(玄)解,自當脫去轍跡,豈媲紅配綠,求眾工摹寫卷界而為之邪!大抵畫以得其形似為難,而人物則又以神明為勝。苟求其理,物各有神明也,但患未知求於此耳!一一宋·董逌《廣川畫跋》

論畫以似形,見與兒童鄰。作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一一宋·蘇軾《書鄙陵王主簿所畫折枝》

仆之所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一一元·倪瓚《清閟閣集》

《北齊校書圖》北齊 絹本設色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故論畫之高下者,有傳形,有傳神。傳神者,氣韻生動是也!—一元·楊維禎《圖繪寶鑑序》

今人或寥寥數筆,自矜高簡;或重床疊屋,一味顢頇(mān hān-糊塗而馬虎);動日不求形似,豈知古人所云不求形似者,不似之似也。彼繁簡失宜者,烏可同年語哉!—一明·王王紱《書畫傳習錄》

意在形,舍形何所求意。故得其形者,意溢乎形;失其形者形乎哉?——明·王履《華山圖序》

傳神者必以形,形與心、手相湊而相忘,神之所託也。—一明·莫是龍

畫品唯寫生最難,不獨貴其形似,貴其神采。——明。莫是龍

夫神在形似之外,而形在神氣之中。形不生動,其失則板;生外形以,其失則疏。故求神氣於形似之外,取生意於形似之中。生、神取自遠望,為天趣也;形似得於近觀,為人趣也,故圖畫張掛以遠望之。——明·高濂《遵生八箋》

凡狀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勢;得其勢,不若得其韻;得其韻,不若得其性。」—一明·李日華《廣研齋筆記》

畫當為山水傳神。一明·唐寅

不求形似,正是潛移造化而與天游;近人只求形似,愈似所以愈離。—一清·惲壽平

形之不全,神將安附?——清·鄒一桂

畫不尚形似,須作活語參解。如冠不可巾,衣不可裳,履不可解,亭不可堂,牖不可戶,此物理所定而不可相假者。古人謂不尚形似,乃形之不足而務肖其神明也。—一清·方薰《山靜居畫論》

形無纖微之失,則神當自來矣!一—清·沈宗騫《芥舟學畫編》

提神之要,以己之神,取人之神也。一一清·丁皋《寫真秘訣》

畫境當如春雲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乃為真筆,方能為山水傳神。一一清·秦祖永《繪事津梁》

《本生故事圖》北朝 佚名 壁畫 縱30厘米 橫25.5厘米 德國柏林印度美術館藏.

畫梅要不象,象則失之刻。要不到,到則失之描。不象之象有神,不到之到有意。染翰家能傳其神意,斯得之矣?一一清·查禮《畫梅題跋》

所謂不求形似者,其精神不專註於形似,如畫工之勾心鬥角,唯形之是求耳。其用筆時,另有一種意思,另有一種寄託,不斤斤然刻舟求劍,自然天機流暢耳。且文人畫不求形似,正是畫之進步。何以言之?吾以淺近取警:今有人初學畫時,欲求形似而不能,久之則漸似矣,久之則愈似矣。后以所見物體,記熟於胸中,則任意畫之,無不形似;不必處處描寫,自能得心應手,與之契合。蓋其神情超於物體之外,而寓其神情於物象之中。無他,蓋得其主要之點故也。一—陳衡恪《中國文人畫之研究》

《樂伎與百戲圖》北朝 佚名 壁畫 縱70厘米 橫78厘米 甘肅酒泉丁家閘北涼墓

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一—齊白石《題畫》

大筆黑之畫,難得形似;纖細筆墨之畫,難得神似。一一齊白石《辛酉(1921)日記》

畫有三:一、絕似物象者,此欺世盜名之畫。二、絕不似物象者,往往託名寫意,魚目混珠,亦欺世盜名之畫。三、唯絕似又絕不似於物象者,此乃真畫。一—黃賓虹《1952年答編者間何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畫者欲自成一家,非超出古人理法之外不可。作畫當以不似為真似。一—黃賓虹《1953年11月致編者》

《北齊校書圖》北齊 絹本設色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附:《黃賓虹談藝錄》——用墨七法

在墨法上,賓翁總結出七種方法,即濃、淡、破、積、潑、焦、宿。

一是濃墨法:即墨中摻水較少,色度較深,用以表現物象的陰暗面、凹陷處和近的景物。濃墨要濃而滋潤、活脫,用筆頭飽蘸濃墨后速畫,不可過量,過多容易板滯、不生動。黃賓虹引用東坡言「若黑而不光,索然無神。要使其光清而不浮,精湛如小兒目睛。」

二是淡墨法:墨中摻水較多,色度較淺,用以表現物體的向光面、凸出處和遠景。有濕淡、干淡兩種,濕淡是筆上先蘸清水,然後蘸少量濃墨,略加調和后速畫。淡墨容易產生軟弱無神之弊,所以用淡墨要明凈無渣,要「淡不浮薄」。賓翁舉例,李成、董北苑是善用淡墨的高手,用以表現峰巒出沒,雲霧顯晦,嵐色郁蒼等。

三是破墨法:即以不同水量、墨色,先後重疊而產生一種新的墨色效果的表現手法。通常有濃淡互破、枯潤互破、水墨互破、墨色互破等。在墨色將干未乾時進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滲化。用筆的方向也要注意變化,直筆以橫筆滲破之,橫筆以直筆滲破之。破墨法的特點是滲化處筆痕時隱時現,相互滲透,純為自然流動而無雕琢之氣,有一種豐富、華滋、自然的美感。

四是積墨法:一種由淡到濃,反覆交錯,層層相疊的方法。積墨法的特點是必須等前一遍墨色干后,再畫第二遍,才能使畫面墨色層次分明、元氣淋漓、渾厚華滋。用積墨法,行筆要靈活,無論用中鋒還是側鋒,筆線都應參差交錯,聚散得宜,切忌堆疊死板。

要注意第一次墨色與第二次墨色之間的差別,以看得出筆痕,既要渾然一體,又要有筆跡墨痕可尋。用得好的積墨法始終保持墨的光澤,積墨愈多,光彩愈足;如果幹后出現灰色的死墨,積墨法就失敗了。賓翁認為,積墨法以米元章為最備,渾點叢樹,自淡增濃,墨氣爽朗。勾雲,以積墨輔其雲氣。作水墨畫,墨不礙墨;作沒骨法,色不礙色;自然色中有色,墨中有墨」。在所有墨法中,積墨法是黃賓虹最常用的,也是其作品之最大特點。

五是潑墨法:指大墨量、大面積、大筆頭的繪製方法。這種方法墨足筆飽,水色淹潤,雖干猶濕,有一種自然感和力度,但卻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和隨意性,容易出現既在情理之中又有意料之外的效果。

潑法有二種:一種是墨水直接潑灑在紙上,根據自然滲暈的墨跡,用筆再加適當點畫。另一種是用筆潑墨。這種潑法,便於控制。

六是焦墨法:用筆枯乾滯澀凝重,極富表現力。焦墨用法關鍵在於筆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運筆擠壓中,使水分從焦墨中滲出,達到焦中蘊含滋潤的效果。要速度緩慢,故而老辣蒼茫。但焦墨不宜多用,與濕筆對比使用方顯焦墨的意韻,使畫作乾裂秋風,潤含春雨。

七是宿墨法:即隔一日或數日的墨汁,蘸清水在宣紙上所呈現出的一種脫膠墨韻用墨方法。宿墨在宣紙上的滲化比新墨滲化多了一種筆墨意味,具有空靈、簡淡的美感。宿墨常用於最後一道墨,用得好能起「畫龍點睛」作用。但因宿墨中有渣滓析出,用不好極易枯硬污濁,故用宿墨要求具有較高的筆墨功夫。黃賓虹最善宿墨,每於畫面濃墨之處點之以宿墨,使墨中更黑,黑中見亮,從而加強黑白對比,使畫面更加神彩煥發。

黃賓虹認為,七種墨法在具體運用中可有取捨。他說:「七種墨法齊用於畫,謂之法備;次之,須用五種;至少要用三種;不滿三種,不能成畫。」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