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耳聾、及神經性耳聾、中耳炎、外耳道炎、聾啞、按摩三個穴位

導讀:按摩聽宮穴的作用與好處 緩解治療耳鳴耳聾、及神經性耳聾、中耳炎、外耳道炎、聾啞、癲狂、齒痛、目眩頭昏等。

一:概述

拼音

Tīng Gōng

所屬經絡

手太陽小腸經

主治

《針灸大成》

主失音,癲疾,心腹滿,聤耳,耳聾如物填塞無聞,耳中嘈嘈憹憹蟬鳴。

按摩聽宮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主治病症】耳鳴耳聾、及神經性耳聾、中耳炎、外耳道炎、聾啞、癲狂、齒痛、目眩頭昏等。

【功效作用】聽宮穴,聰耳開竅、寧神止痛。

【穴位配伍】聽宮穴配翳風穴、中渚穴治耳鳴、耳聾;聽宮穴配頰車穴、下關穴治牙齦紅腫。

【日常保健】用雙手中指指腹按揉聽宮穴穴位,由上而下按摩,每次按摩2分鐘。聽宮穴具有緩解眼部疲勞的作用,建議每日多按揉幾次。如果出現耳鳴癥狀,可用兩手拇指端分別按揉兩側聽宮穴,力度以感覺酸脹為佳。按揉時注意張開嘴,每穴1分鐘。

Advertisements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則先瀉後補,熱則瀉之。

【按摩療法】用大拇指按揉聽宮穴100~200次,每天堅持,可以治耳聾、耳鳴。

【推拿手法】心開竅於耳,腎開竅於耳,足少陽膽經入耳,手太陽小腸經路過耳-耳朵部位可以說相當於四省通達的地方,聽宮主要用來治療耳部的各種疾患,尤其是治療火旺導致的耳中轟鳴的效果很好。

【溫馨提示】堅持按摩聽宮穴,每天按摩,按摩時間和力度以自己能夠承受為度。多多益善,慢慢地就會發現這個問題消失了。

二:定位

標準定位

《針灸大成》

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手足少陽、手太陽三脈之會。

《中國針灸學》

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后緣,張口時呈凹陷處。

《針灸穴點陣圖解》

解剖學位置

頭頸部穴位

Advertisements

三:取穴《快速取穴彩色圖解》

側坐位。微張口,在耳屏與下頜關節之間可觸及一凹陷處即為此穴。

四:針灸法《針灸大成》

《銅人》針三分,灸三壯。《明堂》針一分。《甲乙》針三分。



導讀:按摩聽會穴的作用與好處有治療頭痛、面痛、耳鳴耳聾等。

一:概述

拼音

Tīng Huì

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主治

《針灸大成》

主耳鳴耳聾,牙車臼脫,相離三寸,牙車急不得嚼物,齒痛惡寒物,狂走瘈瘲,恍惚不樂,中風口喎斜,手足不遂。

按摩聽會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主治病症】耳鳴,耳聾,流膿,齒痛,下頜脫臼,口眼歪斜,面痛,頭痛。

【作用功效】聽會穴,清降寒濁

【臨床運用】現代常用於治療神經性耳鳴(耳聾)、中耳炎、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等。

【中醫認為】保五官健康,常按摩聽會穴。這是因為常按摩聽會穴,具有治耳鳴,耳聾,齒痛,口眼歪斜,中耳炎,腮腺炎,下頜關節炎等功效。

【穴位配伍】聽會穴配迎香穴治耳聾氣痞;聽會穴配耳門穴、聽宮穴治下頜關節炎;聽會穴配頰車穴、地倉穴治中風口眼歪斜。配聽宮、翳風主治耳聾、耳鳴。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則點刺出血或先瀉後補或補之,熱則瀉針出氣。

【按摩手法】每天3次用雙手的拇指按揉兩側聽會穴,力量稍大,以感覺有些脹疼為度,每次每穴2~3分鐘。大家想有好的聽力,不妨平時多按這個穴位。

二:定位

標準定位

《針灸大成》

耳微前陷中,上關下一寸,動脈宛宛中,張口得之。

《中國針灸學》

屏前切跡前,下頜髁狀突的后緣,張口有孔。

《針灸穴點陣圖解》

解剖學位置

頭頸部穴位

三:取穴《快速取穴彩色圖解》

正坐或側伏坐位。在耳前,手指置於耳屏下方、下頜骨髁狀突后緣,按壓有一淺凹處,張口時該淺凹處深陷,即為此穴。

四:針灸法《針灸大成》

《銅人》針三分,留三呼,得氣即瀉,不須補。日灸五壯,止三七壯,十日後依前報灸。《明堂》針三分,灸三壯。



導讀:按摩翳風穴的作用與好處 緩解治療耳聾耳鳴、頭痛牙痛、口眼斜、口噤不開、齒痛、頰腫、瘰癧、面神經麻痹等。

一:概述

拼音

Yì Fēng

所屬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

主治

《針灸大成》

主耳鳴、耳聾,口眼喎斜,脫頷頰腫,口噤不開,不能言,口吃,牙車急,小兒喜欠。

按摩翳風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主治病症】耳聾耳鳴、頭痛牙痛、口眼歪斜、口噤不開、齒痛、頰腫、瘰癧、面神經麻痹等。

【主治分類】頭面五官科疾病:耳聾耳鳴,頭痛牙痛,腮腺炎,下頜關節炎,口眼喎斜,笑肌麻痹,甲狀腺腫,面神經麻痹。神經系統疾病:痙病,狂疾,膈肌痙攣。

【作用功效】翳風穴,利頰、正口僻;聰耳通竅,散內泄熱。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寒則補之,熱則瀉針出氣。

【自主按摩】翳風穴是顱后窩部位的重要穴位,屬手少陽三焦經。它位於耳垂後方耳後高骨和下頜角之間的凹陷中。中醫學認為,翳風穴具有活血祛風通絡,通竅醒神之功效。刺激翳風穴可用於治療頭暈、頭痛、耳鳴、耳聾、口眼歪斜等病症。

【按摩要領】用雙手拇指或食指緩緩用力按壓穴位,緩緩吐氣;持續數秒,再慢慢的放手,如此反覆操作,或者手指著力於穴位上,做輕柔緩和的環旋轉動。讀者朋友在自我按摩時,可根據自身情況把兩種技法組合起來,每次按摩10—15分鐘為宜。此法適用於各種人群,且操作不拘於時,一天之中擇方便的時候做1—2次即可。

二:定位

標準定位

《針灸大成》

耳後尖角陷中,按之引耳中痛。《針經》先以銅錢二十文,令患人咬之,尋取穴中。手足少陽之會。

《中國針灸學》

耳垂後方,下頜角與乳突之間凹陷中。

《針灸穴點陣圖解》

解剖學位置

頭頸部穴位

三:取穴《快速取穴彩色圖解》

正坐或側伏坐位。將耳垂向後按,正對耳垂的邊緣,按壓有凹陷處(張口時凹陷更明顯)即為此穴。

四:針灸法《針灸大成》

《素注》針三分。《銅人》針七分,灸七壯。《明堂》灸三壯。針灸俱令人咬錢,令口開。



PS:按摩穴位並非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如果能堅持按摩自會見到效果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