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故地西伯利亞為什麼會成為俄國的囊中之物

文/寂寞的紅酒

西伯利亞,位於亞洲北部,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是世界上最遼闊的一塊未大規模開墾的處女地。歷史上,西伯利亞一直是我國匈奴、鮮卑、突厥、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活動的區域,向來是中國的勢力範圍。據說西伯利亞名字的來源就是鮮卑(錫伯)利亞的音譯。在沙俄佔領西伯利亞以前,俄國人把當地的游牧民族統稱為鮮卑(錫伯)人,所以西伯利亞有鮮卑故地的說法。不過這片曾屬於中國的遼闊土地最終卻落入了俄國人之手,而並非老東家中國。那麼為什麼西伯利亞會落入俄國人之手?

其實只能說俄國人趕上了一個比中國更好的機遇,因為俄國比中國更早進入了工業革命。 西伯利亞緯度較高,雖然面積遼闊,但非常寒冷,自然條件惡劣,尤其是當地的酷寒,讓人們簡直無法忍受。即使是現在,零下幾十度的氣溫讓我們都非常頭疼,不要說生產力落後的古代。在古代,西伯利亞是名副其實的苦寒之地,根本沒人願意要,連游牧民族都不願意去,當地只有極少的比較原始漁獵和游牧部落出沒。對於長期生活在溫暖南方富庶之地的中國人而言,西伯利亞沒有一點價值,既不產糧食又不能收稅,駐兵保護還要耗費國力,僅僅吃糧食就是個大問題,運一斤糧食過去路上得吃一百斤,即使中原王朝有錢也吃不消。所以在古代,中原王朝對西伯利亞根本不感興趣,可以說白給都不要,所以中國從未對西伯利亞進行直接管轄。直到清朝時期,中原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區也僅僅到蒙古高原和黑龍江流域,西伯利亞的游牧部落只是藩屬。當地也沒有多少部落,即使臣服最多也是進貢一些毛皮和蜂蜜而已。

Advertisements

當然,在古代,俄國人和中國並沒有太大不同,西伯利亞對於俄國人而言同樣是難以征服。雖然俄國人更耐寒,也更富有侵略性,但俄國人也同樣沒有能力征服西伯利亞。直到16到17世紀,這種情況才發生了改變。因為西方發生了工業革命,生產力飛速發展,俄國的實力直線提升,具備了對外擴張和適應西伯利亞生存環境的條件。火槍、火炮、算術、藥品、醫療條件、地理知識等為俄國人的擴張提供了基礎。在利益的驅動下,破產農民、哥薩克、小商人等為主的俄國流民開始大肆向西伯利亞推進,去搶奪和販運皮毛以獲取暴利。因為歐洲人特別是東歐和北歐人對皮毛有著異常的狂熱。這種逐利行為無形的推動了俄國的殖民擴張,這種擴張在幾乎是無人區的西伯利亞速度快的驚人。直到俄國流民在東方和中國人發生衝突,俄國沙皇才知道自己的臣民已經佔領了那麼多領土。

Advertisements

俄國之所以能佔領那麼多土地,歸根結底還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原因,當時俄國人的生產力能夠為俄國人在高緯度地區生活提供生存保障了,能夠為俄國人擴張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持。要是工業革命率先發生在東方,那裡早生活著成千上萬的中國人了,西伯利亞也早已經納入中國的版圖!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