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公務員假期多,那古代的「公務員」是怎麼放假的?

公務員考試熱一直居高不下,在現代人的心中公務員這份工作還是香餑餑的。工資不高勝在穩定,尤其是在動不動就加班成為常態的風氣中,公務員固定的休息時間也成為加分項。

古代人還沒有星期這個概念,朝廷的「公務員」是如何安排休息的呢?

我國古代是農耕社會,因生產力低下,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時間進行種地。農事活動會因為由於節氣的不同,而造成閑忙的時間不同,農民伯伯就是根據這些時段來調整自己的休息間隔。還記得讀小學的時候每年都會放一個星期「農忙假」,現在應該沒有了。但是政府的「公務員」又不用種地,怎麼安排休息呢。休假制度因此就產生。

農忙

漢朝的時候就開始有明文規定,而且還寫入了法律條文當中,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官員每五日洗沐歸謁親。」也就是說「公務員」每工作五天就可以休息一天,留給你洗衣,沐浴。因為那時候奉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損傷」,頭髮是不能夠剪的。頭髮太長,每次洗頭甚至都要兩三個人幫忙才能完成。所以每一洗一回頭都要了命了。作為男人也是不容易……這一習慣一直到近代清朝才被孫中山先生廢除。

Advertisements

沐浴

到了唐朝,官府的衙門設計得比較人性化,前面是公堂,也就是辦公室,後面一般都設置成自己的家,家眷一般都隨著官員的走馬上任搬遷一同居住。因為放假對於「公務員」來說也就形同虛設,感覺無所謂了。五天一休顯得有些頻繁,休假政策乾脆改為10天一休,史稱「旬休」。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各休息一天。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到:「十旬休假,勝友如雲」,這便是清晰記錄大家趁著「旬休」而舉行的聚會。

我們都知道元朝是由畜牧民族一手打下的天下,元朝是「公務員」最苦逼的時代,元朝建立后,可能由於畜牧業出身的民族比農業民族還要辛苦;再加上之前宋朝政府官僚機構惡性膨脹,人員遠遠超出正常工作需要,行政效率低下太多,造成吏政渙散。元朝皇帝怕重蹈覆轍,於是休假幾乎沒有了,全年也只休息16天而已。

Advertisements

本來以為明朝建立會對自己人好一點,但是碰到朱元璋這樣的皇帝只好自認倒霉,朱元璋本來就是農民出身,導致休假日期又大幅縮水。直到清朝鴉片戰爭之後,西方人固定的星期休息制度才逐漸得到了大部分人的人認同,清政府逐漸確立了星期天為公休日的休假制度。

這只是公休的,其實古代「公務員」最讓人羨慕還有一系列非常「人性化」的政策:父母住三千裡外,每隔三年有30日定省假(不含旅程);在五百裡外,則每隔五年有15日的定省假。兒子行冠禮時有2天假期;兒女行婚禮時有9天假期。父母親去世,解官戴孝三年(軍職為一百天);親戚去世,根據關係遠近設不等的假期。蘇軾在京城為官的時候,就最盼望定省假用以出去遊山玩水。他的好多作品也是在外遊玩的時候寫出來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