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營銷六步兵法

再小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品牌。

再小的個體,也要有自己的社群

一個健康的長壽的微信群是基於互動才有價值的自生式生態系統,它既能滿足成員的某種價值需求,又能給運營人帶來一定回報,才能形成良好循環。

一、社群營銷第一需要具是滿足某個主題的優質價值輸出。

比如曉涵plus社群,通過這個社群,你可以得到:

1.新媒體運營/品牌營銷策劃方向,曉涵專場分享,每年不少於6次;

2.邀請百萬粉絲大咖主題分享,每年不少於3位;

3.每年拜訪10-20不同領域行家/牛人,獨家訪談手稿,內部分享;

4.杜絕廣告,主題研討,每天更新,解剖案例,洞悉內幕;

5.群內自媒體互推,同行交友,跳槽合作,結交高質量朋友圈;

6.專業交流,出謀劃策,解決困惑;

Advertisements

二、具有一個活躍的靈魂人物,也就是社群領袖。

通過大量諮詢研究分析,將社群的角色分為內容創造者、評論者、搜集者、參與者、圍觀者、不活躍分子。

他們各自的訴求不一,相互影響和轉換。

在社群運營時,必須對症下藥。

如為搜集者提供有價值的乾貨知識,為評論者提供可以評論的話題,為圍觀者創造看熱鬧的場面,為創造者提供思考的資源和刺激。

但這些成員中,最核心的莫過於社群的意見領袖,即活躍的靈魂人物。

他可能兼任思考者、組織者多重身份。

如果一個群有兩三個這樣的意見領袖,能激活其他成員,且能碰撞出很多有深度的內容火花。

這也是社交媒體的具有天然渠道的魅力,它集合了一群有溫度有情懷的人,它鏈接的是「人性」,它輸出的是「價值觀」。雷軍,羅胖,大熊都是極其厲害的社群領袖人物,這方面,格力董小姐就略輸一籌了。

Advertisements

三、設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規則。

任何群體,無規矩不成方圓。社群的最高境界是全民自治,得建立在高度磨合、默契之上。大部分社群都是自治加人治。

說白了,就是有統一、嚴格、被高度認可的群規。

我曾混跡一個收費讀者群,群主十分強勢,只要看到發廣告者便踢,沒有二話。

其他群發個紅包也許可以了事。

這個群主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行業影響力,大家也願意追隨,所以,這個群的氛圍是相對「乾淨」的一個。

四、有高質量的線上線下活動策劃。

活動,能迅速催化社群的「溫度」。活動,能讓成員有參與感。

通過微商的發展也可以看出,微商是不斷通過活動來提升影響力的,如出國旅遊,抽獎,返利。

活動的策劃需要結合社群的主題和成員的訴求。任何活動中,紅包接龍互動屢試不爽。畢竟誰會和錢過不去呢。微信紅包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可以好好利用。

線下的交流活動,更是維持社群關係鏈持續發展的重心環節。面對面的溝通體驗能迅速拉近群里成員的關係,通過真實場景強化社群的存在感,豐富成員的體驗,加深關係鏈的沉澱。

瀟洒姐的趁早社群便在很多城市的分會有線下見面會,每次場面火爆,這種餘熱又能持續到線上,讓話題繼續引爆。

五、要打造獨特又好玩的社群文化

社群一定要好玩。

不好玩,不傳播。

玩著玩著把錢賺了把東西學了,相信這樣的群文化每個人都能接受。

我曾在秋葉ppt群了混跡過,他們的群文化就很有意思。一進去就先得自我介紹發照片被調戲,做的好的作品會有人打賞,群員之間更是無節操自黑。每周還有達人做乾貨分享。

他們的群文化便是:一入秋門深似海,從此節操是路人。

這種體驗讓人感知到群里的每個人都有感情的,有溫度的,互相認可且好玩的。

有種有趣有料的邏輯思維社群之前做的「團要」和吃霸王餐,也是不斷給粉絲製造驚喜,提升參與感,占商家便宜。

大熊會的宗旨是帶領粉絲髮財,目前已經是國內最大的社會化營銷社群。

社群的核心在於情感歸宿和價值認同,規模巨大又情感趨同的最大社群,便是宗教了。

六,社群營銷的核心魅力在於「裂變」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原始的部落情節,開放的互聯網帶來無限的信息量。

每一個社群都一場化學實驗,未來的互聯網是垂直社群的時代。

僅僅從口碑營銷的角度思考,一個企業品牌和消費者的弱關係能通過社群變成強關係,未來也許大家不再相信明星代言的廣告,而是相信某個領域意見領袖的推薦和某個朋友的分享。

小米早期的發燒友文化即是社群的雛形,他們最早找到100個鐵杆米粉,這些米粉不斷裂變,他們影響到的粉絲量17萬,都是有血有肉的產品代言人。

這些粉絲代言人也是通過小米的發布會、米粉節、體驗店感受到了小米對他們的熱愛,進而迸發巨大的商業價值。

此外,對於社群成員人數也要合理控制。著名人類學家英國牛津大學羅賓•鄧巴提出過150定律,人類智力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路的人數是150人。精確深入交往的人數是20人,這些由大腦新皮層的應對能力決定,過量的人和信息,是低效的傳播,會提高獲取信息的成本。

500人的微信群,基本相當於在管理一個公司了,崗位各司其職,在線上的方式就更難管理過來。相對科學的長壽健康微信群qq群基本人群都在50-150人以內。

人不在多,活躍就好。

現在,很多明星已經意識到社群經濟的厲害,開始逐步把粉絲社群化,試圖與粉絲產生共振。而對於企業而言,建立一個社群很簡單,關鍵是如何把社群運營與產品鏈接起來,社群營銷的挑戰,對很多企業來說還是一片處女地,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是巨大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