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勞倫斯拍賣行:如何區分永宣青花——你可知道?

圖A上博(標永樂年)

圖B故宮(標宣德年)

圖A和B比較:粗看好象圖B(宣德)的大一點。圖A(永樂)筆劃較圖B(宣德)更為纖細,細小黑疵斑點比宣德密集。繪畫方面宣德更流暢寫實,永樂纖細、規整。圖A(永樂)看上去更白一些。

圖C上博(標宣德年)

圖D故宮(標永樂年)

圖C和D(青花花卉紋八方燭台)比較:感覺上圖D(永樂)的青花翠藍一些,纖細一點,細小黑疵斑點比宣德密集;圖C(宣德)釉面不如圖D(永樂)肥厚。圖案基本一致,故宮多了上部分。同心圓海水紋應該是永樂首創,宣德仿之,很難區分,一般認為永樂無款,宣德有款,永樂胎薄,但櫥窗里無法看清,直覺宣德的紋飾和分量粗重一些。

圖E上博(標宣德年)

圖F首都博物館(標永樂年)

Advertisements

圖E和F(青花輪花文綬帶耳扁瓶或稱抱月瓶、寶月瓶、葫蘆扁瓶)比較:外觀上圖E(宣德)紋飾粗重有力,器口較短圓。圖F(永樂)繪文比較纖細,器口細長,底足較小;區分這兩件器物時,一看款,二看底,有款的是宣德,底足小的是永樂。

以上都是永樂和宣德青花在外觀上的一些比較,一般人很難鑒別

我查了很多資料,對永宣時期的官窯青花做了大致的描述:

永宣的胎質細膩堅硬,胎色潔白。胎骨:同一器皿永樂輕,宣德略重;

釉色:白中泛青,釉面肥厚;宣德釉面不如永樂肥厚、釉層表面有桔皮痕;永樂造型俊拔,宣德端莊凝朴;

青花以進口蘇麻離青料描繪為主,色澤深淺有致,濃處往往有黑疵斑點,蘇麻離青這種進口青料,含鐵量特別高,含錳量低,故稱「高鐵低錳」料。蘇麻離青發色深沉濃艷,在爐火氣氛好的情況下能燒出寶石般的色澤;含鐵量高容易使發色呈現深藍色,色料凝聚厚處會形成黑褐色的結晶斑點,在一定光線下有錫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結晶,用手撫摸釉面凹凸不平。釉層薄會出現乾澀、無光的現象;國產鈷料呈現一種色澤藍中帶灰,沒有黑褐色鐵鏽結晶斑點;另一種發色清淡,有暈散現象,色澤幽雅;在進口和國產兩種色料混合使用時,發色明快,呈色濃重與淡雅相間,具備兩種鈷料的特點。

Advertisements

明萬曆年間王世懋《窺天外乘》一書記載:「我朝則專設於浮梁縣之景德鎮,永樂宣德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其時以腙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清代藍浦《景德鎮陶錄》也曾提到。繪製紋飾時既有單獨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據紋飾的不同而決定使用那種鈷料描繪那個部位的紋飾。在繪製時常使用國產料淡描勾線,進口料渲染。

少數有開片,保留了元代青花和印花結合的裝飾及藍地白花工藝;永樂出現的青花金彩和宣德流行的青花海水地白龍紋的裝飾甚為精美。

故宮永樂青花金彩

永樂繪畫較宣德更為纖細,細小黑疵斑點比宣德密集,小筆渲染填色,小筆蘸料有限,需不斷重新蘸了繪畫,故留下許多深淺濃淡的筆觸痕。後世都採用大筆一筆繪畫,風格迥異。

宣德的青花紋飾畫意豪放、生動,筆法酣暢流利,粗細皆有,而且內容題材廣泛。

永宣青花改變了元多層次繁密結構,趨於多留空白;回紋由整圈環連代替了洪武的二方連;永樂菊花紋具有圖案化風格,宣德扁菊紋比較寫實。永樂青花較宣德暈散。

另外由於原料成分的限制,在書法上也有不同的時代特徵。如元末明初有些使用進口青料的瓷器,雖以顏色濃艷渲赫一時,但色調很不穩定,不適於畫人物。因而有所謂「元代人少,永樂無人,宣德女多男少」的說法。

孩童頭部特徵:宣德豐滿圓潤;明中期頭頂微低後腦微突;嘉靖時腦門寬大,前後腦外鼓,尤以後腦為甚。

許多器型受中東金銀器造型的影響。端莊鈍厚、秀美規整;大部分多施滿釉,僅天球瓶、大盤、梅瓶、大缸等大型器及花澆、鳥食罐、洗等小件器底部不施釉,露胎處呈白色或火石紅,大盤等細砂低往往出現小塊鐵斑痕。

永樂的大型器比較少,而且底部多無釉為白色細砂底,撫摸時有糯米粉般潤滑的感覺。

圓器口緣之別:永樂器口邊緣多薄,有鋒利感。宣德反之,大部分口緣邊際圓潤狀。永樂器腹較豐滿。

圈足底部足牆轉折處多呈白中閃青泛黃。足端處理與洪武一樣摒棄元斜削而採用平削工藝故足端平整,永樂足脊齊平,宣德足脊略圓。琢器分段製作粘接,器身可見明顯接痕。明代永、宣大盤盤身弧度較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後者底大。特別是永樂造型,無論大小盤、碗、其器心下凹,常見器底微凸起,大盤圈足多呈低矮外斂內撇狀,故手無法抓起。明末清初許多民窯的盤、碗底部常有明顯的輪狀旋削痕,即所謂的「跳刀」,而在官窯中則極少見。

明代款識就有所謂「永樂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一類的說法。明代款的青花顏色若用放大鏡觀察,可見其顏色多是深厚下沉。而道光以後的仿品有色多是散渙、淺淺上浮。永樂年款以現有實物來說,只有四字篆款寫、刻或印在圓器里部的中心。而仿品卻有四字或六字楷、篆書款寫在器里或底足、口邊的。宣德年間的款有所謂「宣德年款遍器身」的說法,普遍多在底足中心或圓器里心和口邊,或琢器的口、肩、腰、足一帶。宣德的「德」字心上不寫一橫,色樣往往在同一器物上呈現黑、藍、灰等多種顏色,這一點雖不美觀,卻是後世很難仿製的特徵。

關於氣泡:永樂瓷的氣泡特點是大、中、小氣泡混雜,布局疏朗,但較宣德氣泡少;宣德瓷氣泡特點是成大、中、小不同的氣泡群,群與群之間間距疏朗。

永樂最有名的是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目前世界上僅存三個。壓手杯是明代永樂時期景德鎮御窯廠創製的新型瓷杯。此杯製作精細,形體古樸敦厚,青花色調深翠。壓手杯的特點為胎體厚重,重心在杯的下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時,正壓合於手的虎口處,給人以沉重壓手之感,故有「壓手杯」之稱。明代永樂青花壓手杯是明代瓷器中能與文獻記載相互印證的一種實物,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明人谷應泰撰《博物要覽》一書中特別提到了這種杯:「若我永樂年造壓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畫有雙獅滾球,球內"大明永樂年制"四字篆書,細若米粒,此為上品;鴛鴦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樣精妙,傳世可久,價亦甚高。」

清三代在仿永宣時色澤濃艷過之,無法表現自然析出的黑疵及濃淡有致的青花呈色。

通過對青花初步了解,引伸一下關於永樂和宣德的歷史背景: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由於長子早逝,非常寵愛皇太孫朱允文,並立詔由太孫傳承大統。燕王朱棣表面恭順卻心懷不忿,暗中招兵買馬欲謀大事。

  公元1398年,洪武皇帝駕崩,朱允文繼位,年號「建文」。次年,燕王以清君側為借口發動靖難之變,明軍節節敗退。公元1402年,燕軍攻破南京,建文帝愴惶外逃,自此下落不明……

是年,朱棣自立為帝,遷都北京,改元「永樂」,史稱永樂大帝。

永樂大帝朱棣,他的一生充滿疑團。他的生母究竟是誰?他的對手建文帝究竟是生是死?他死於出征途中,今天北京十三陵的長陵里,埋葬的究竟是他的肉體,還是他的衣冠冢?他的一生功績顯赫。他雄才大略,堪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他派鄭和七次下西洋;他親率大軍五征漠北;他遷都北京,奠定了今日北京城的基礎;他疏通了大運河,貫通南北大動脈;他征服了東北、西南等地,奠定了今天疆域的基礎;他修纂了舉世聞名的《永樂大典》,這是史上最大的類書;他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內閣,影響了全世界政治體制……

永樂大帝朱棣是宣宗朱瞻基的爺爺,明仁宗朱高熾長子,宣德小時候聰明伶俐,也深受朱棣喜歡,但永樂是從侄子建文帝那裡篡位的,他深怕被別人重蹈覆轍,為了讓孫子宣德順利繼位,傳位給長子朱高熾,而仁宗繼位不足十個月後莫名死去。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 1435年1月31日),永樂九年(1411年)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成祖征討。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號宣德,成為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漢王朱高煦叛亂,他和其父一樣,比較能傾聽臣下的意見,聽從閣臣楊士奇、楊榮等建議,停止對交阯用兵,與明仁宗並稱「仁宣之治」,宣宗時君臣關係融洽,經濟也穩步發展。宣德有個愛好就是很喜歡蟋蟀。

永宣是有明一代乃至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其青花也是中國青花的鼎盛時期,明代永宣兩朝的30餘年裡燒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燒造歷史上堪稱稀世珍品。其異域風格的造型、濃重明艷的呈色、超凡脫俗的紋飾,被後人讚譽為「發曠古之未有,開一代之奇葩」。永宣青花瓷代表了中國青花瓷製作的最高水平,它既不同於元青花瓷的熱烈奔放,又有別於中晚明青花的典雅稚拙,更不同於清前期青花的明艷華美,它所體現的審美層次崇高而神聖,具有深邃無邊的藝術底蘊。

以上是小編從書上、網上、道聽途說以及個人的臆想,比較拙劣地東湊西拼了一些永宣青花的資料,僅供附庸會雅者鑒賞,如有不對敬請指教。

結語:小編個人認為,民間有珍寶!能人異士在人間,奇珍異寶隱江湖!看誰更有本事成為伯樂!

千里馬需伯樂, 好藏品一定要有好的平台!

海外十大拍賣行聯絡處——(WWCX168000)何顧問 非誠勿擾!

深圳市瀚尊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